- 年份
- 2024(10051)
- 2023(14520)
- 2022(12640)
- 2021(11950)
- 2020(10322)
- 2019(23670)
- 2018(23956)
- 2017(46604)
- 2016(25330)
- 2015(28949)
- 2014(29217)
- 2013(28755)
- 2012(26732)
- 2011(24122)
- 2010(24410)
- 2009(22729)
- 2008(22960)
- 2007(20656)
- 2006(17966)
- 2005(16421)
- 学科
- 济(102364)
- 经济(102219)
- 管理(77759)
- 业(72219)
- 企(59624)
- 企业(59624)
- 方法(48103)
- 数学(42415)
- 数学方法(41877)
- 财(31629)
- 农(28178)
- 中国(27791)
- 制(25351)
- 业经(22340)
- 贸(20100)
- 贸易(20089)
- 学(19820)
- 务(19762)
- 财务(19699)
- 财务管理(19641)
- 易(19585)
- 银(18616)
- 银行(18568)
- 企业财务(18562)
- 农业(18057)
- 地方(17725)
- 行(17642)
- 融(16922)
- 金融(16917)
- 体(16604)
- 机构
- 学院(366659)
- 大学(366120)
- 济(151871)
- 经济(148600)
- 管理(139597)
- 研究(120792)
- 理学(119144)
- 理学院(117836)
- 管理学(115726)
- 管理学院(115038)
- 中国(94544)
- 京(77618)
- 财(75368)
- 科学(72488)
- 所(61648)
- 农(59235)
- 财经(58791)
- 中心(56746)
- 江(56660)
- 研究所(55096)
- 经(53087)
- 业大(52893)
- 北京(49109)
- 经济学(46949)
- 农业(46554)
- 范(45971)
- 师范(45486)
- 州(44587)
- 院(43762)
- 财经大学(43489)
- 基金
- 项目(236030)
- 科学(185180)
- 研究(173366)
- 基金(171150)
- 家(148558)
- 国家(147307)
- 科学基金(126059)
- 社会(108722)
- 社会科(102964)
- 社会科学(102938)
- 省(92018)
- 基金项目(90306)
- 自然(81560)
- 教育(80968)
- 自然科(79577)
- 自然科学(79556)
- 自然科学基金(78117)
- 划(77614)
- 编号(71299)
- 资助(70929)
- 成果(58763)
- 重点(53528)
- 部(53316)
- 发(50286)
- 课题(49237)
- 创(49031)
- 制(46250)
- 创新(45983)
- 教育部(45742)
- 科研(45596)
- 期刊
- 济(168573)
- 经济(168573)
- 研究(108577)
- 中国(71822)
- 财(61545)
- 学报(55139)
- 农(53260)
- 管理(52573)
- 科学(50212)
- 大学(42260)
- 学学(39713)
- 教育(38142)
- 融(36349)
- 金融(36349)
- 农业(35563)
- 技术(33720)
- 财经(29746)
- 业经(27495)
- 经济研究(26560)
- 经(25498)
- 问题(22731)
- 贸(19226)
- 业(19041)
- 理论(18389)
- 技术经济(18252)
- 统计(17976)
- 版(17185)
- 图书(16907)
- 财会(16869)
- 商业(16668)
共检索到55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扬 王洋 昌忠泽
工业比重下降是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合成控制法和世界60个经济体的数据样本,重新探讨了我国工业比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比重下降速度相对较快,且各地区的情况存在异质性,这既为客观看待我国工业比重下降现象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制造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建议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当地比较优势合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持续壮大工业新动能。
关键词:
工业比重 产业结构 合成控制法 制造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书慧 汪洋 黄开兴
利用2006—2021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1年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作为自然实验,从居民收入分配和政府公共服务两个维度,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房产税改革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总体上,房产税对社会公平存在异质性影响,重庆税改方案的公平性较强,上海相对较弱;(2)“重庆模式”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上海模式”则相反,但两种模式都显著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优化税改方案,扩推房产税改革;规范化公共服务,稳定财政收入来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注重“差异”与“适用”,突出地方税特征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基于我国2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以2012年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电能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低碳城市试点的开展降低了电能消费强度;随着试点时间的推移,试点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日益显著;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说,低碳城市试点对非省会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更为突出,而对省会城市的效应则相对较弱;对高耗电城市,低碳城市试点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比低耗电城市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同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长期规划、持之以恒,注重对非省会城市和高耗能城市的政策引导与激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预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新的预测,重点说明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不但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耕地预测,中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凤娟 司言武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从反事实的角度,对我国32个城市的2009年4月以来的与房价相关的月度面板数据,结合上海重庆试点城市运用房产税调控政策的效果及敏感度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房产税调控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房价影响不同,如政策对上海市的房价影响效果较明显,上海对政策的敏感度高,但政策过后其房价上升更快;政策对重庆市的房价影响效果不明显,重庆市对政策的敏感度低。因此,提出建议:政策应因地制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土地及现有住房进行管控,降低存量房;实施保障房建设及住房申请制间接影响房价;将智慧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提高住房的利用率。
关键词:
房产税 宏观政策 房价 合成控制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在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要求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典型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其减污降碳效应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碳排放交易制度对试点地区减污降碳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减污降碳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在试点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考察试点地区个体政策实施效应,北上广的减污降碳效果最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的减污降碳效应更为显著;不同大气污染物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交易制度对PM_(2.5)减排有更明显的效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赵悦
印尼经济特区政策是印尼对内缩小区域发展差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是对外吸引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窗口。2019年印尼经济特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印尼政府更注重提高经济特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基于印尼2006—2020年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印尼经济特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得出:印尼经济特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工业经济特区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特区的效应也具有正向关系,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运行工业经济特区的经济效益更明显,而印尼的旅游经济特区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加上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还未对地区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印尼经济特区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文君 崔凡 杨志远
本文通过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上海自贸区服务业资本流动的影响效果和渠道。研究发现:2013年9月开始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服务业资本流入速度增长超过30%。其他省份的合成控制效果都不显著。应该说,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进中国行政管理透明度、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这些成就中,最重要的一项影响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服务业开放,特别是服务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本文最后根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服务要素国际流动性的特点,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负面清单 服务业资本流动 合成控制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正宏 李行云 陈若愚
本文基于本文基于2008—2017年的省级数据,结合政策评估方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对各省市体育产业聚集和体育产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意见颁布后颁布后,已有体育产业聚集水平较低的省份,其体育产业聚集度呈现显著的增长,而已有体育产业聚集水平较高的省份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实验效应不明显。同时进一步对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体育产业增加值业增加值,其政策的实验效应同样显著,且体育产业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间没有出现分离。因此,有效的战略政策引导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的战略政策引导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郭敏
自贸区作为一项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其设立是否可以释放增长红利,是政策制定者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6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自贸区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地方财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地方财力增长呈现出6. 43%~9. 09%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效应具有两年左右的滞后期。基于检验结果,本文提出:扩大试验范围,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优化制度设计,缩短政策效应的滞后期;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外商投资利用质量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自贸区 地方财力 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秉镰 吕程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地区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自贸区设立的政策影响。同时结合四大自贸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自贸区对经济指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大自贸区设立均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不同自贸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聂飞
结合1992—2014年间中国与10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集,运用合成控制法对CAFTA战略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发现,在2005年CAFTA战略初步实施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国家净贸易效应均为正;分国别看,中国对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存在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对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存在进口贸易创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CAFTA战略初步实施显著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持续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的贸易创造效应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985工程”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房产税能否缓解土地财政依赖?——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OFDI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证据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绩效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检验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了乳制品进口剧增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研究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研究
信用环境、定向降准与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研究
“共保体”模式能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竞争问题吗?——基于合成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