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4)
- 2023(9309)
- 2022(8046)
- 2021(7485)
- 2020(6243)
- 2019(14014)
- 2018(14013)
- 2017(27585)
- 2016(14408)
- 2015(16133)
- 2014(16023)
- 2013(16183)
- 2012(15293)
- 2011(13946)
- 2010(14316)
- 2009(13544)
- 2008(13411)
- 2007(12486)
- 2006(11513)
- 2005(10496)
- 学科
- 济(63840)
- 经济(63787)
- 业(52641)
- 管理(50248)
- 企(44000)
- 企业(44000)
- 方法(23758)
- 技术(21354)
- 中国(20417)
- 数学(20121)
- 数学方法(19938)
- 农(19175)
- 业经(16508)
- 财(15137)
- 制(14768)
- 地方(14011)
- 技术管理(13652)
- 策(13624)
- 贸(12812)
- 贸易(12801)
- 易(12516)
- 农业(12421)
- 银(12219)
- 银行(12210)
- 产业(12063)
- 行(11823)
- 划(10396)
- 融(10129)
- 金融(10129)
- 理论(9412)
- 机构
- 学院(215943)
- 大学(212007)
- 济(98798)
- 经济(96843)
- 管理(88237)
- 理学(74930)
- 理学院(74236)
- 管理学(73492)
- 管理学院(73024)
- 研究(71168)
- 中国(56140)
- 财(46374)
- 京(44254)
- 科学(37951)
- 财经(35815)
- 所(34506)
- 江(34258)
- 中心(32322)
- 经(32248)
- 研究所(30462)
- 经济学(29574)
- 北京(28618)
- 农(27203)
- 州(27182)
- 经济学院(26700)
- 范(26686)
- 师范(26501)
- 财经大学(26127)
- 院(25680)
- 业大(25581)
- 基金
- 项目(131555)
- 科学(105759)
- 研究(104203)
- 基金(94224)
- 家(79176)
- 国家(78499)
- 科学基金(68536)
- 社会(67569)
- 社会科(64364)
- 社会科学(64356)
- 省(52776)
- 基金项目(49185)
- 教育(47565)
- 划(43206)
- 编号(42554)
- 自然(40661)
- 自然科(39714)
- 自然科学(39706)
- 自然科学基金(39070)
- 资助(37850)
- 成果(35307)
- 创(33374)
- 发(30903)
- 课题(30594)
- 创新(30154)
- 部(29912)
- 重点(29283)
- 国家社会(27428)
- 制(26562)
- 人文(26281)
- 期刊
- 济(115522)
- 经济(115522)
- 研究(71203)
- 中国(45256)
- 管理(38377)
- 财(33432)
- 教育(26340)
- 农(25367)
- 科学(25132)
- 融(24551)
- 金融(24551)
- 技术(23235)
- 学报(21951)
- 业经(20422)
- 经济研究(18652)
- 大学(18268)
- 财经(17911)
- 农业(17496)
- 学学(16921)
- 经(15647)
- 问题(15331)
- 技术经济(14318)
- 贸(13362)
- 科技(12709)
- 坛(11934)
- 论坛(11934)
- 商业(11490)
- 现代(11425)
- 国际(11367)
- 理论(10712)
共检索到339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朱春礼
论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倾向指标,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研发策略的理论实证分析发现: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企业规模、政府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是影响各行业技术创新倾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在进行财政补贴时,主要倾向于技术水平高、企业规模大以及技术研发投资规模高的行业,而对于产业特征、银行融资规模这两项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产业特征,企业规模对行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产业特征 技术创新 宏观调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毅飞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带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大繁荣,社会财富以几何数量级递增。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而且研发周期较长,需要金融资本长期一贯的支持,因此寻求技术与资本的嫁接,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论述了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资本难题,并提出了依托金融创新破解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困境的举措。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产业 协同发展 生命周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左晓露 刘志学 施文
在随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环境下,基于有产能约束的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的供应链结构,研究供应商分销价格决策和技术创新策略以及零售商订货决策。建立了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逆推方法求得了供应商最优分销价格和技术创新策略以及零售商最优订货量,深入探讨了供应商产能、新技术出现概率以及市场需求期望与波动分别对供应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应商产能不足时进行技术创新会提高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利润,但零售商因间接承担供应商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而利润下降;当供应商产能过剩时进行技术创新则会降低供应商及供应链的利润,而零售商的利润增加。新技术出现概率增加会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提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东风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育技术创新理念;二是明确技术创新定位;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四是构建外部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策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铁山 吕颖艺 周恢 宋文锋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地区和国际背景,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给出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性,再结合北京自身具有的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优势,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四点策略:拓展市场渠道,加快进入市场步伐;通过技术引进开发,加快优势品牌形成;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模式,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建立技术联盟,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
服务机器人 产业发展 北京地区 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翠霞 杨晨曦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水平 技术来源选择 制造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东旭 汤建影
本文分析了技术外溢对联盟企业与非联盟企业最优规模的影响,研究了当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时,非联盟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结果表明,技术外溢会使非联盟企业最优规模增加,同时使联盟企业的利润外部化成为消费者福利;技术外溢效果越强,非联盟企业愿意支付的技术转让费越少,联盟企业的授权动力越大。单位成本的降低幅度也是影响非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重要因素。只有降低幅度比较小的时候,非联盟企业通过支付技术转让费获取授权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雅儒 申晨 冯锐 马永喜
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为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CEO绿色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具有绿色经历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越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且CEO绿色经历促使机器人应用引发的技术创新偏向于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环境规制约束更强的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CEO绿色经历正向调节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在CEO绿色经历视角下探讨企业应用机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尤宏兵
在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过程中,我国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中心的重要基地,这为我国推进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中心对我国技术创新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双重效应,我国应通过"学习、引进、合作、自立"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跨国公司 R&D中心 技术创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宁
以HS分类下6位数编码的7种工业机器人商品贸易为对象,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和竞争力,并提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贸易的发展策略。首先,通过进口来源国分布、出口市场分布、贸易差额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然后,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产业内贸易度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研究发现:不同品类的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差异明显,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出口产品低价挤占市场的现象亟待改变。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且呈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最后,从产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贸易 竞争力 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建君 聂菁
从技术创新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试图揭示现有理论关于合作创新能够降低创新成本的结论和现实经济中双寡头企业往往选择独立创新的现象之间形成矛盾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企业的最优创新决策会根据研发成本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协调,这正是目前双寡头企业难以采用合作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双寡头企业 博弈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