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6)
2023(7370)
2022(6271)
2021(5847)
2020(5038)
2019(10836)
2018(11066)
2017(21257)
2016(11126)
2015(12628)
2014(12012)
2013(11993)
2012(11285)
2011(10268)
2010(10563)
2009(9839)
2008(9808)
2007(9059)
2006(8271)
2005(7424)
作者
(32276)
(26826)
(26593)
(25176)
(16999)
(12719)
(11905)
(10267)
(9955)
(9473)
(9064)
(8897)
(8721)
(8572)
(8246)
(8034)
(7855)
(7850)
(7786)
(7585)
(6893)
(6571)
(6451)
(6059)
(6009)
(6002)
(5981)
(5886)
(5329)
(5196)
学科
(43304)
经济(43270)
(38349)
管理(37113)
(31730)
企业(31730)
技术(19806)
方法(17208)
中国(16306)
数学(14773)
数学方法(14665)
技术管理(13132)
(12903)
(11477)
(11079)
业经(10830)
(9553)
银行(9536)
(9252)
(9002)
贸易(8991)
(8790)
(8441)
农业(8382)
(7719)
金融(7719)
地方(7470)
(7292)
(7203)
理论(6899)
机构
学院(160808)
大学(160472)
(69952)
经济(68484)
管理(62990)
研究(55965)
理学(53226)
理学院(52681)
管理学(52023)
管理学院(51701)
中国(44065)
(34408)
(34225)
科学(32217)
(27946)
财经(26220)
(25629)
中心(25293)
研究所(24932)
(23766)
(22415)
北京(22260)
经济学(21255)
业大(20869)
(20667)
(20587)
师范(20404)
(20051)
财经大学(19307)
经济学院(19212)
基金
项目(100799)
科学(80715)
研究(77228)
基金(72376)
(62884)
国家(62388)
科学基金(53328)
社会(49688)
社会科(47185)
社会科学(47175)
(40253)
基金项目(38516)
教育(35251)
(33811)
自然(32436)
自然科(31692)
自然科学(31684)
自然科学基金(31148)
编号(31034)
资助(27647)
(27618)
成果(25491)
创新(24790)
重点(23287)
(23031)
(22699)
课题(22281)
国家社会(20728)
(19925)
(19794)
期刊
(80734)
经济(80734)
研究(53760)
中国(37146)
管理(27498)
(24768)
科学(21716)
教育(21015)
学报(20393)
(19789)
技术(17614)
(16930)
金融(16930)
大学(15934)
学学(14853)
经济研究(13613)
农业(13568)
业经(13523)
财经(12928)
科技(11298)
(11229)
技术经济(10910)
问题(10584)
(9340)
(8653)
论坛(8653)
理论(8355)
商业(8109)
现代(8056)
(7764)
共检索到255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铁  
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数据,对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作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扩大开放所带来的影响,从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建设、制定符合WTO 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政策、加大吸引外国研发投资的力度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知识创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活力、技术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撑能力等6个方面。采用200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以及20项指标,本文测算了各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指数,并据此将各省区市分为工业技术创新力较强、中等和较弱三种类型。从三大地带看,目前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力大体呈现出东高、中低、西中的格局。这说明,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并不算太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旭骞   朱景和   袁怀雨  
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学力  曹敏  
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中国智慧对人类文明的最新贡献, 是我国推进工业化的必然选择。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重视工业技术创新, 因为工业技术创新是保证工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并能确保工业化进程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景芳  李建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首先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继而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均呈现"钟型"结构,其中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先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扩散效应均存在渐进性距离衰减特征,但地理距离对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的制约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志芳  马晓琳  
技术创新是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六个维度,构建了木材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09—2016年间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研究发现,木材加工业三个亚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这种提高主要源自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增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工业,是中国最早面向国际市场的行业。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稳步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中国船舶工业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本文从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急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新霞  汪小青  
本文构建两部门经济模型,将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放在开放背景下,从新产品产值、专利申请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系统地就FDI对福建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由于FDI技术保护机制以及竞争效应,短期内会导致新产品产值下降。但从长期看,FDI技术溢出对新产品产出和专利申请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峰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技术创新相关概念,利用"技术创新能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模型。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运用DEA中的CR模型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湖北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状况,得出如下结论:湖北省在中部六省区占有工业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湖北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的有效性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最后,文章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湖北省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为湖北省工业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岭  张国华  郑云建  徐丹宁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良好协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何研究两者的耦合机制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我国40家主要钢铁企业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耦合效果最重要的子系统为产出—产销、投入—盈利、产出—盈利,其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专利申请数量和产品销售率、经营成本利润率、专利申请数量。另外,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1-2018年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耦合度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2018-2023年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将突破新高度。在理想状态下,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将长期处于优质协调的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  
基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几个关键指标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同整个工业的相应指标做了比较分析。进而从钢铁工业本身的结构特点和需求市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今后增强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三个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曦  郭淑芬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非导向、非径向且规模报酬可变的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σ收敛、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49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差异较明显,依次降低;10年期间东部、中部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降有升,而西部则基本上稳定上升;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全国与分区域均未出现σ收敛,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本研究明晰了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为缩小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原小能  
技术创新是一个产业产生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其竞争力培育和维持的最终来源。江苏机械工业竞争力的构建也要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技术创新更成为江苏机械工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及时提高江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培植其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