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5)
- 2023(11315)
- 2022(9194)
- 2021(8666)
- 2020(7400)
- 2019(16443)
- 2018(16972)
- 2017(32941)
- 2016(17764)
- 2015(20516)
- 2014(20180)
- 2013(19399)
- 2012(17846)
- 2011(16037)
- 2010(16648)
- 2009(15729)
- 2008(15693)
- 2007(14426)
- 2006(13058)
- 2005(11947)
- 学科
- 济(73847)
- 经济(73779)
- 管理(55877)
- 业(55628)
- 企(46382)
- 企业(46382)
- 方法(33167)
- 数学(29047)
- 数学方法(28437)
- 中国(24322)
- 技术(21864)
- 农(20727)
- 业经(17515)
- 财(16195)
- 制(15924)
- 贸(14035)
- 贸易(14020)
- 易(13691)
- 银(13688)
- 技术管理(13686)
- 银行(13662)
- 学(13406)
- 理论(13287)
- 农业(13267)
- 行(13118)
- 地方(12292)
- 融(11717)
- 金融(11717)
- 策(11010)
- 体(10787)
- 机构
- 学院(257211)
- 大学(256817)
- 济(106156)
- 经济(103856)
- 管理(100070)
- 理学(85319)
- 理学院(84472)
- 研究(83869)
- 管理学(82700)
- 管理学院(82239)
- 中国(65795)
- 京(55247)
- 科学(50112)
- 财(49312)
- 所(42093)
- 江(39856)
- 财经(38703)
- 中心(38410)
- 研究所(37662)
- 农(37607)
- 业大(35448)
- 北京(35409)
- 经(34991)
- 范(33307)
- 师范(32984)
- 经济学(32206)
- 州(32053)
- 院(30307)
- 技术(29587)
- 农业(29310)
- 基金
- 项目(162067)
- 科学(128431)
- 研究(120951)
- 基金(116213)
- 家(100515)
- 国家(99709)
- 科学基金(86097)
- 社会(76632)
- 社会科(72741)
- 社会科学(72725)
- 省(64748)
- 基金项目(60274)
- 教育(56976)
- 自然(54251)
- 划(53741)
- 自然科(53130)
- 自然科学(53121)
- 自然科学基金(52165)
- 编号(49810)
- 资助(47857)
- 成果(40899)
- 创(38816)
- 重点(36608)
- 部(35503)
- 创新(35403)
- 发(35238)
- 课题(35114)
- 国家社会(31636)
- 项目编号(30752)
- 教育部(30716)
共检索到396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耀东
一、引言本文主要考察我国工业化中的技术进步问题。一般而言,技术是投入组合信息集,是一种能够产生收益的资产。技术创新就是开发与运用新技术的方法,熊彼特认为是“一种生产函数向另一种生产函数突进的过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的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枫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由模仿向独立自主创新转变的内在逻辑和过程。政府干预下企业低成本竞争对于技术进步路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低价工业化发展是后进国家由模仿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向下扭曲要素价格,高估企业价值的低价工业化是增长路径向最优增长路径回归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俊芳 蒯迪梦 张珏
生产总是在特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但历史上任何生产方式都不曾以纯粹的状态存在过,通常的情况则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和联结在其周围的一组生产方式同时并存。这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包含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决定了该社会形态的性质。这种关系延伸到世界范围内也同样适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完成了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并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世界经济体系在实质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在本质上有一种不断向外扩张的倾向,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导形式,从国际贸...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雪刚 江旻
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获取外资的技术外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有效的模仿创新是实现FDI技术外溢目标的重要渠道。文章分析了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可行性,研究了FDI外溢条件下模仿创新的实现机制和限制条件,最后阐明了中国模仿创新的现实意义和必要准备。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模仿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员宁波
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可持续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而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是其依靠力量。文章研究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创新驱动作用机制,从内源式和外源式视角提炼出科技、人才、外生促进机制和知识转移梯度创新驱动机制四个关键要素。通过分析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创新驱动作用机制,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创新驱动 作用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庆杨 石晓霞
文章系统的分析了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的特征;给出了模仿创新的过程模型;指出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本企业与模仿对象的"知识距离"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等因素是决定企业模仿创新成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模仿创新 过程模型 吸收能力 整合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朝臣 汪上 胡振江 张兴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明星 孙跃 朱敏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模仿引进和自主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实力强大、技术先进企业的“专利”,技术模仿引进战略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在各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是绝对的,受外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小义 程惠芳
通过对比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机制与模仿创新内涵,得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实现过程的关键是模仿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在中国不显著的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春平
专家建议建立知识产权垄断机制"读了《乔布斯传》,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创新。"日前,在江苏省社科院《现代经济探讨》创刊3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创新经济展开剖解。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教授说,在一个模仿无成本的国家,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知识产权的"垄断"机制。"外国厂家发订单,我们来制造。"刘志彪以制造业的国际代工为例说,我们以前走的是以模仿和学习为特征的道路,技术主要靠引进,产业主要靠转移,发展的资本主要靠外资,"这条发展道路走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别人不跟你玩了,他觉得你对他有威胁了怎么办?"这时候,最常见的是国外的技术开始用知识产权的大棒对你进行惩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8月,我国城商行总资产以29.4%的同比增速超过大型商业银行的12.1%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6.7%。从2008年到2012年,城商行的数量已发展到144家,整体资产规模已经达到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20%,城商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的一部分。但即便规模不断在扩大、资产不断扩充,在2012年的连续两次利率调整面前,城商行感受到的压力仍远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背景下,城商行如何通过经营转型求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从大城市转战中小城市、从大企业转战小微信贷市场,各方压力下城商行一直在努力寻求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非制度化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及其制度化实施方法的矛盾、借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变革推进条件的差异等,使当下课程与教学变革出现必然性的模仿创新。鉴于我国的教育现实,我们在给予模仿和创新以适当的宽容与理解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变革的精神、变革的自主、管理的创新,从模仿的创新走向超越模仿的创新。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 变革 模仿 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毛蕴诗 李家鸿
本文考察了 TCL 集团研发系统的基本构成,探讨了集团研发能力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兼并与获取外部资源、模仿与创新、高研发投入、利用后发机会、提高现有技术规模效益是促成 TCL集团研发能力形成与集团快速成长的原因。
关键词:
模仿与创新 研发能力 系统演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周领
基于拓展的以R&D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R&D资本在创新和模仿中的最优分配,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人均物质资本、模仿与创新的相对效率等因素决定了R&D资本的最优分配,进而决定了最优的技术进步。投入创新中的R&D资本与技术差距、人均物质资本、模仿与创新的相对效率成反比,而对于模仿而言则相反。因此,为了实现技术赶超,技术后发国应当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效率。
关键词:
人均物质资本 最优分配 技术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晓勇 胡平波 李红
在分析模仿创新效应极其能力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企业要积累世界级的企业核心能力,就要通过培养并提升模仿创新能力来缩短积累的时间。提出了“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指出建立“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是我国企业提升模仿创新能力的组织战略选择。并结合我国现实论述了如何建立这一组织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