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6)
- 2023(3959)
- 2022(3597)
- 2021(3259)
- 2020(2903)
- 2019(6630)
- 2018(6767)
- 2017(14145)
- 2016(7645)
- 2015(8801)
- 2014(8749)
- 2013(8904)
- 2012(8427)
- 2011(7822)
- 2010(7934)
- 2009(7572)
- 2008(7467)
- 2007(6767)
- 2006(6280)
- 2005(5717)
- 学科
- 济(35218)
- 经济(35190)
- 业(19901)
- 管理(19354)
- 方法(17963)
- 数学(16949)
- 数学方法(16851)
- 企(12761)
- 企业(12761)
- 中国(11370)
- 农(10950)
- 贸(7827)
- 贸易(7823)
- 易(7676)
- 制(7521)
- 农业(6914)
- 财(6912)
- 业经(6745)
- 银(6496)
- 银行(6476)
- 行(6297)
- 环境(5742)
- 学(5424)
- 融(5150)
- 金融(5150)
- 地方(4854)
- 发(4772)
- 体(4730)
- 税(4587)
- 技术(4536)
- 机构
- 大学(121034)
- 学院(119887)
- 济(56014)
- 经济(55006)
- 管理(45427)
- 研究(41064)
- 理学(39069)
- 理学院(38661)
- 管理学(38152)
- 管理学院(37938)
- 中国(32000)
- 财(25797)
- 京(25559)
- 科学(23580)
- 农(21258)
- 所(21083)
- 财经(20830)
- 研究所(18980)
- 经(18899)
- 业大(18426)
- 经济学(18186)
- 中心(17994)
- 江(17317)
- 农业(17024)
- 经济学院(16709)
- 北京(16291)
- 财经大学(15511)
- 范(14796)
- 师范(14648)
- 院(14105)
- 基金
- 项目(74591)
- 科学(58779)
- 基金(54920)
- 研究(54333)
- 家(47989)
- 国家(47628)
- 科学基金(39951)
- 社会(36171)
- 社会科(34503)
- 社会科学(34495)
- 基金项目(28820)
- 省(28293)
- 教育(24894)
- 自然(24433)
- 划(24106)
- 自然科(23850)
- 自然科学(23843)
- 自然科学基金(23437)
- 资助(23149)
- 编号(21573)
- 成果(17647)
- 部(17630)
- 重点(16838)
- 发(16725)
- 国家社会(15551)
- 创(15105)
- 教育部(15074)
- 课题(14772)
- 人文(14660)
- 创新(14235)
共检索到177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翠 刘辉 刘克非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有关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往往只考虑合意产出而忽视非合意产出,造成测度失真。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考虑污染排放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重新测度了我国1998~2010年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寻求担当工业"先进者"角色的省市,同时与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廷干
对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的看法杨廷干西方学术界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核算已有40多年的历史。70年代以来,在美国甚至出现了象生产率研究局之类的官方、半官方或民间研究机构,足见西方学术界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重视。近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对工业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巧
依据对工业产出的不同界定,将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成了仅包含期望产出以及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类;同时,结合嵌入空间计量的改进索洛余值法以及DEA-SBM模型,测度了两类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基于均值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地级市工业发展中的两类效率值进行了比较,并由此解析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特征。结论显示,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高于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地级市工业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地级市工业的发展效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中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仍较高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较低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类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图形状基本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研究目标:实现对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局部测度。研究方法:基于嵌入PGTWR模型的索洛余值法改进方法,从空间计量局部分析视角测度了2003~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并基于核密度估计对整体及分区域板块视角下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规律性做出了阐释。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在东、中、西及东北板块、南北方板块等分区域视角下的演变规律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呈现出“先增长再降低再缓慢恢复”的发展态势。研究创新:利用局部测度方法科学地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价值:推动了空间计量局部分析在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中的科学应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雪萌 陈炳尧 王琨 李金磊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我国及主要创新型国家2001—201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探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关键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进步空间,但逐年提高的改善趋势已经显现,与创新型国家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稳步缩小。我国要素投入呈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趋势特征,体现出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态势。不同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规律存在差异性、层级性,第三产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科技经费与人力投入发挥了稳定持续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估算 资本存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旭璐
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因此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与线性回归法对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产业发展起负面影响;TFP、WLC、HYZ、C2G与WLA的时间序列均为一阶非平稳序列指标;全要素生产率与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产业增加值、货运周转量指标之间均为正向关系。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测度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玲玲 孟令杰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茜淋
本文基于我国199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和生产总值的数据,分别利用索洛余值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估计出工业三大行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各自的资本产出弹性、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研究发现,1996-2010年,采矿业和制造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并且这三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率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喜
由于要素投入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决定了不同时期要素质量的差异。在生产函数中,把所有时间的要素投入不加区分地作为“同质”投入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是测算TFP增长率时产生系统偏差。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有必要对各个时期的要素投入品作同质化处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的绩效增长总体上是显著和不平衡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我国公共卫生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绩效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我国公共卫生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则呈现整体无效状态。
关键词:
公共卫生资源 投入产出 生产率 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