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5)
- 2023(11911)
- 2022(10107)
- 2021(9448)
- 2020(7641)
- 2019(17431)
- 2018(17296)
- 2017(33085)
- 2016(18368)
- 2015(20763)
- 2014(21122)
- 2013(20989)
- 2012(20051)
- 2011(18596)
- 2010(19283)
- 2009(18110)
- 2008(17986)
- 2007(16525)
- 2006(15374)
- 2005(14263)
- 学科
- 济(77312)
- 经济(77233)
- 管理(50569)
- 业(46634)
- 企(35071)
- 企业(35071)
- 中国(27066)
- 方法(25052)
- 农(24639)
- 地方(22284)
- 数学(20431)
- 数学方法(20153)
- 财(18432)
- 业经(18038)
- 制(17305)
- 农业(16477)
- 学(16213)
- 银(15849)
- 银行(15828)
- 行(15397)
- 贸(14692)
- 贸易(14675)
- 融(14221)
- 金融(14220)
- 易(14190)
- 发(13764)
- 环境(13366)
- 策(13156)
- 理论(12828)
- 和(12510)
- 机构
- 学院(269747)
- 大学(264179)
- 济(106911)
- 经济(104137)
- 研究(97783)
- 管理(96593)
- 理学(79619)
- 理学院(78581)
- 中国(78288)
- 管理学(77222)
- 管理学院(76683)
- 科学(59834)
- 京(59226)
- 财(55129)
- 所(51247)
- 江(45570)
- 研究所(45533)
- 中心(44784)
- 农(44202)
- 财经(41150)
- 范(40460)
- 师范(40094)
- 北京(39106)
- 州(37139)
- 经(36940)
- 院(35488)
- 业大(35473)
- 农业(34114)
- 省(32460)
- 师范大学(31789)
- 基金
- 项目(161050)
- 科学(125256)
- 研究(122970)
- 基金(111763)
- 家(96841)
- 国家(95944)
- 科学基金(80348)
- 社会(74489)
- 社会科(70467)
- 社会科学(70449)
- 省(64883)
- 基金项目(58375)
- 教育(56341)
- 划(54413)
- 编号(52851)
- 自然(50113)
- 自然科(48647)
- 自然科学(48634)
- 自然科学基金(47713)
- 资助(47091)
- 成果(44846)
- 发(40881)
- 课题(38341)
- 重点(36875)
- 部(34853)
- 发展(32816)
- 创(32373)
- 展(32243)
- 性(31650)
- 年(31243)
共检索到443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彩玲
山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而且大部分山地既是风景区,又是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各种旅游与科考活动的极佳场所。长期困扰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混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已加大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整顿的力度,促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迈上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其特有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得到初步体现。文章在分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开发利用 模式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静 许贤棠 谢双玉
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凭借,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以效益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思路,适应人与效益的要求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战略 核心产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书锋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是热点,但从名著景点、名人故里之争到一些宗教寺院的对外承包以及各地争相兴建的露天大佛像等等现象,可以看出这方面存在的隐忧,高投入能否带来高回报令人担忧,无序竞争也使得这种高回报变得不确定。产生这种无序竞争的原因除了与人们的信仰缺失有关,还与官员的畸形政绩观与唯GDP论不无关系,巨额的民间资本更是在背后兴风作浪。只有做到坚持文化的原生态,认真执行现行的宗教政策;建立健全法律与规章,做到依法办事,不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等,才能使得这种文化资源的开发变得有序与可持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荣金凤 闵庆文 郑林
贫困地区与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这一地区面临的突出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常规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但贫困地区所拥有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则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贫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生态系统娱乐文化价值、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出发,指出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最后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与生态旅游的特点,提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珍惜资源与环境;协调利益,群众参与;注意保护旅游点的生态环境;努力克服淡旺季的影响;实施生态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王华
县域的旅游开发处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最低层次,是省级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的基础环节,广西要建设旅游大省和加快旅游业发展,县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关键。以在广西旅游资源构成中具有代表性的环江县为例,文章从该县民族风情、岩溶风光、生物景观的资源特点出发,提出了颇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特色性与主体吸引物的定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协调,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注重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等。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对策 县域 环江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有邦 李淑卿
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五岳”之尊。这里景色壮丽,文物古迹众多,已被联合国收录为“世界自然遗产”,开发价值极大,是山东省重点开发的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优势1.1 知名度高,影响大泰山雄居东方,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为孕育万物精灵所在,因此历代帝王都把泰山奉为凌驾于其他高山之上的“神山”,称为“东岳帝君”,做为维持君权统治的精神之柱。秦以前,就有72代君主封禅泰山,秦以后,历代统一的帝王都到泰山封禅祭祀,建庙塑神,树碑立传,从而使泰山成为“圣山”。李白、杜甫等名士也以游泰山为快,挥毫咏叹,留下无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占元
秦岭北坡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但由于开发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发展比较缓慢。在综合分析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旅游 秦岭北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坚强 李森 黄耀丽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在条件适宜的大部分西部地区,应该全面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 和 “旅游兴西富民战略”。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可根据“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旅游产业与沙产业同步、保护性开发”三点发展策略,使沙漠旅游这一原始自然的旅游资源尽早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沙漠旅游资源 现代沙产业 开发利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丽君 胡范铸
语言资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方言、古歌谣等语言类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同时,这类语言资源本身也有可能成为消费性旅游产品。应加大语言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权重,充分利用作为文化代码的语言资源来开发旅游产品。
关键词:
语言资源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书锋
赣文化旅游资源主要由红色资源、佛道儒三教有影响的历史遗存及广布的民间艺术资源组成,既反映了赣文化的曾经辉煌,又体现了赣文化的时代特色。对赣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促进赣经济发展,进而促进赣文化的再度辉煌的重要举措。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赣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宣传、营销上要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
赣文化 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 宗教旅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安民
通过对泉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背景、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泉州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泉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泉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启慧 郭艳秋
石人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作者详细阐述了石人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优势,分析了石人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优先开发重点景区和开发建议。
关键词:
石人山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家振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北宽530km,东西长580km。东与安徽、山东接壤,西邻陕西,南接湖北,北连山西和河北。全省土地面积16.7×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1.74%,居全国省区第18位;人口8000万,为全国省区第二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