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8)
2023(11734)
2022(10265)
2021(9522)
2020(8554)
2019(19810)
2018(19729)
2017(39319)
2016(20997)
2015(24171)
2014(24260)
2013(24095)
2012(22416)
2011(20191)
2010(20097)
2009(19029)
2008(18799)
2007(16691)
2006(14243)
2005(12617)
作者
(60848)
(50859)
(50856)
(48647)
(32295)
(24538)
(23402)
(19919)
(19251)
(18013)
(17233)
(16971)
(15999)
(15944)
(15923)
(15569)
(15561)
(15051)
(14788)
(14676)
(12504)
(12434)
(12409)
(11565)
(11541)
(11478)
(11347)
(11243)
(10327)
(10117)
学科
(92077)
经济(91963)
管理(62423)
(61221)
方法(50767)
(49683)
企业(49683)
数学(46058)
数学方法(45510)
(25849)
(23494)
中国(23433)
(18003)
贸易(17997)
(17532)
(17428)
业经(17334)
(16789)
(16636)
财务(16581)
财务管理(16537)
企业财务(15724)
农业(15310)
(14766)
银行(14737)
地方(14607)
(13982)
(13841)
金融(13838)
(13086)
机构
大学(312141)
学院(310208)
(132000)
经济(129437)
管理(124211)
理学(107947)
理学院(106879)
管理学(105037)
管理学院(104462)
研究(96870)
中国(75227)
(64262)
(62444)
科学(57568)
财经(50807)
(47907)
(47732)
中心(46351)
(46166)
业大(44781)
(44466)
研究所(43363)
经济学(41641)
北京(40291)
经济学院(38096)
财经大学(37972)
农业(37937)
(37879)
师范(37490)
(35298)
基金
项目(205971)
科学(163001)
基金(152284)
研究(148479)
(131746)
国家(130710)
科学基金(113258)
社会(95503)
社会科(90739)
社会科学(90716)
基金项目(80114)
(79000)
自然(74101)
自然科(72403)
自然科学(72381)
自然科学基金(71106)
教育(69762)
(67068)
资助(64682)
编号(60086)
成果(48031)
(47329)
重点(46022)
(42828)
(42382)
教育部(41010)
科研(40447)
课题(40209)
国家社会(39901)
人文(39736)
期刊
(134227)
经济(134227)
研究(86996)
中国(50373)
(48685)
学报(45529)
管理(43690)
科学(41958)
(41026)
大学(35003)
学学(33138)
(28746)
金融(28746)
技术(28094)
农业(27655)
教育(26560)
财经(25207)
经济研究(22593)
业经(21886)
(21526)
统计(19336)
问题(18865)
(16773)
技术经济(16529)
(16103)
理论(16002)
决策(15610)
商业(15042)
(14510)
实践(14462)
共检索到439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鹏  冯新力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而快速增长,正确分析这一现象的利弊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成反向增长、物价的下降会引起居民储蓄的增加、体制性因素对居民储蓄有正面影响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合理引导居民储蓄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杰平  陈国权  
本文利用1978-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从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分析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在中国居民消费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选取不同分位点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城乡居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均受到了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者环境和完善保障体系等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陈森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储蓄率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既有与其他高储蓄国家相同的原因,也有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特殊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成长和人口负担的下降作为高储蓄率形成的显著因素,得到了实证模型的验证。在政策方面,高储蓄率特征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失衡状况,也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应采取适当措施充分有效利用当前的高储蓄资源优势,通过改革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涛  张懿  纪建悦  
文章就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年限的提高与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的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年限的增加都会提升储蓄率。但在不同的教育年限阶段,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提升作用的大小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涛  张懿  纪建悦  
文章就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年限的提高与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的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年限的增加都会提升储蓄率。但在不同的教育年限阶段,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提升作用的大小不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志华  杨莹  
以5所高职院校样本为数据来源研究高职实训课程效能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技术,从课程教学因素和背景因素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实训课程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课程教学层面,实训课程物力条件对课程效能影响最大;在学生背景层面,学生高考入学成绩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无显著相关性。此外,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进步幅度方面,不同学校间相同专业存在明显差异;增值评价结果与一般测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晓华  
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深入探究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高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西亮  梁文泉  李实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不能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上升,相反,各产权类型的居民储蓄率与房价上涨之间具有负向关系。对于租房家庭,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其储蓄率,没有发现"为购房而储蓄"的现实动机。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而不会影响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商品房家庭储蓄率对房价变动的反应更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