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8)
2023(13792)
2022(12132)
2021(11262)
2020(9700)
2019(22356)
2018(22357)
2017(44161)
2016(23907)
2015(27134)
2014(27321)
2013(26992)
2012(25013)
2011(22564)
2010(22670)
2009(21220)
2008(20976)
2007(18544)
2006(16530)
2005(14908)
作者
(69283)
(57161)
(57027)
(54484)
(36554)
(27449)
(25944)
(22339)
(21824)
(20563)
(19559)
(19273)
(18219)
(18080)
(17710)
(17573)
(17015)
(16947)
(16490)
(16387)
(14232)
(14124)
(13727)
(12917)
(12892)
(12804)
(12750)
(12695)
(11566)
(11181)
学科
(97749)
经济(97595)
管理(75173)
(70342)
(58376)
企业(58376)
方法(46838)
数学(41191)
数学方法(40817)
(29371)
中国(26936)
(25877)
(23584)
业经(21111)
(19839)
(18222)
贸易(18213)
(17883)
财务(17814)
财务管理(17774)
(17702)
(17397)
银行(17357)
地方(17262)
企业财务(16936)
农业(16857)
(16549)
(15991)
金融(15988)
(15654)
机构
大学(351561)
学院(347704)
(143033)
经济(139958)
管理(138921)
理学(120259)
理学院(119002)
管理学(117183)
管理学院(116551)
研究(112922)
中国(85675)
(74553)
(70939)
科学(66862)
财经(56437)
(55705)
(51203)
(51179)
中心(50897)
(50174)
研究所(50102)
业大(49426)
北京(47532)
(44291)
经济学(43958)
师范(43898)
财经大学(42062)
(40909)
(40400)
农业(40015)
基金
项目(231695)
科学(182630)
研究(172051)
基金(169349)
(145746)
国家(144557)
科学基金(124779)
社会(109428)
社会科(103714)
社会科学(103690)
基金项目(89852)
(88788)
自然(80024)
教育(79111)
自然科(78092)
自然科学(78074)
自然科学基金(76688)
(74803)
编号(70589)
资助(70438)
成果(58214)
(52481)
重点(51020)
(48243)
课题(48056)
(47757)
(45711)
教育部(45588)
国家社会(44799)
人文(44609)
期刊
(156546)
经济(156546)
研究(107612)
中国(63021)
(53751)
学报(51728)
管理(51545)
科学(47499)
(45895)
大学(40040)
学学(37637)
教育(37075)
(33452)
金融(33452)
农业(31295)
技术(28842)
财经(28314)
经济研究(25432)
业经(25146)
(24032)
问题(21069)
理论(18575)
图书(17020)
实践(16799)
(16799)
技术经济(16684)
(16316)
商业(15814)
现代(15730)
科技(15713)
共检索到509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培良  席旭文  
厘清居民现金需求机制是保障现金供应质量和提升流通效率的基础。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公众现金使用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现金需求的微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通过降低现金交易需求的途径降低了现金总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票面质量、零钱兑换便捷性提升均可以促进现金需求上升;年龄上升通过降低现金贮藏需求的途径降低了现金总需求,学历上升降低了现金总需求。进一步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大面额现金质量以及零钱兑换便捷性对于现金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居民个体特征和钞票自身特征变量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水平群体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为提升现金供应质量,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进行差别化现金服务,持续提高大面额现金的票面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提升零钱兑换的便捷性,并持之以恒地加大反假币力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永晟  
本文首次回答了消费者在面临非线性定价组合时如何形成认知价格的问题,并首次利用微观数据研究了中国居民的长期电力需求函数,为评估居民电价政策提供了基础依据。居民用户在面对峰谷和阶梯定价组合时会将峰段边际价格和总量平均价格作为认知价格;居民电力需求的长期总量平均价格弹性约在0.501—0,625,电力需求缺乏弹性。峰谷和阶梯定价组合的实际政策效果有限且潜在政策空间同样有限;阶梯定价的推广客观上有利于逐渐扭转电价长期偏低的局面和解决补贴问题,但峰谷定价会对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产生一定抵消作用;政府缺乏实行有效规制定价的能力,在电价政策上面临多个复杂权衡;要警惕以电价改革延缓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风险,非线性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张文忠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雨杭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线下消费受到极大冲击,线上渠道份额快速提升,这使得数字消费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深入探究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行为,对于科学引导消费行为、促进消费增长而言意义重大。故而本文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的差异对数字化消费感知易用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对数字化消费感知有用性影响较小;消费者的网络操作经验、数字化商品质量等因素均对消费者数字化消费行为有影响;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通常会重点关注经济风险、健康风险等因素。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涛  曹利莎  张同建  马国建  
CRM是城市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培育的一项关键性战略,但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有待深化。研究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查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地检验了CRM对核心能力的促进机理,发现了CRM规划、CRM实施和CRM资源配置在风险控制能力、内部控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上的微观促进路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CRM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初升  刘业飞  高考  
近年来,一批发展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贫困陷阱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经济学新的理论与方法,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推进到微观层次、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拓展了贫困陷阱问题的研究范围。本文以述论结合的方式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史的视野中审视贫困陷阱理论、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新铭  邓曲恒  
近年来,"二代"现象愈演愈烈表明了我国社会各阶层日趋固化。刻画这种社会固化的重要工具就是代际收入传递。已有大量文献估计了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但以往研究并没有分析父辈收入是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子辈收入,因而也就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2008年的天津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了分解,以分析父辈收入对子辈收入的传导途径。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修正了Blanden等(2007)的错误,进而发展出了新的分解方法,并利用新方法对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教育是父辈收入作用于子辈收入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新铭  邓曲恒  
近年来,"二代"现象愈演愈烈表明了我国社会各阶层日趋固化。刻画这种社会固化的重要工具就是代际收入传递。已有大量文献估计了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但以往研究并没有分析父辈收入是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子辈收入,因而也就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2008年的天津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了分解,以分析父辈收入对子辈收入的传导途径。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修正了Blanden等(2007)的错误,进而发展出了新的分解方法,并利用新方法对代际收入弹性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教育是父辈收入作用于子辈收入的主要传导途径。父辈收入也可通过影响子女的所有制、行业和职业等就业特征进而作用于子辈收入,但就业特征这一传导途径的作用幅度要远低于教育。此外,相当大一部分的代际收入弹性无法由教育与就业特征等传导途径得到解释,父母的能力遗传与社会关系等不可观测因素对子女收入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峰  
恩格尔系数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的重要指标,但是根据统计年鉴数据直接计算的恩格尔系数却不能正确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采用中国各省份农村宏观数据,对目前农村恩格尔系数扭曲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和地区差异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重要原因,并根据估计结果对统计年鉴公布的恩格尔系数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够正确反映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引入地区差异变量,进一步分析了住房攀比对食品支出的挤出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受社会地位寻求驱动,农户在住房上的攀比以及向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的效仿等都会导致食品支出相对减少,从而影响恩格尔系数的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选用了样本中各个城市市委书记上任时距离退休年限作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表明:(1)要素市场扭曲对于城镇居民的劳动性报酬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2)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报酬水平,但对城镇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渐进性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荣  邹文杰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明清  刘亮  
本文针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因素,通过Lasso分位数回归筛选出显著因素并分析其对不同金融资产持有量水平下家庭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描述家庭财富特征的因素以及居住地域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持有。另外,从不同分位数下显著变量系数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金融资产持有量越多的家庭,受家庭财富规模的影响程度越大,受户主特征或家庭基础特征的因素影响却逐渐变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导波  张思麒  
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探究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有效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且对服务型消费促进效果更明显。此外,与中间消费水平人群相比,数字经济对低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人群消费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由异质性研究可知,与农村居民相比,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与男性居民相比,数字经济对女性居民消费的作用更显著;与中、老年居民相比,数字经济对青年消费的促进效果最明显,主要是由于青年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由理论机制检验可知,数字经济能提高居民收入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朋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行业多类宏观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和影响,发现银行保险业随着各自发展进入成熟期,其协整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但是银行与保险业中财产险和人身险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不一致的。通过对全国30个省份的研究发现,银保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保险业占比反而较小。实证结论对于银保融合中出于不同动机的不同利益诉求者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宏微观结合的方式为银行保险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娟  马凯  
本文运用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在考察利率调整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效应的基础上,对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做出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的原因进行探析,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