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8)
- 2023(9068)
- 2022(7721)
- 2021(6901)
- 2020(5932)
- 2019(13080)
- 2018(13039)
- 2017(26503)
- 2016(13971)
- 2015(15524)
- 2014(15760)
- 2013(16188)
- 2012(15437)
- 2011(13964)
- 2010(14070)
- 2009(13145)
- 2008(12799)
- 2007(11471)
- 2006(10171)
- 2005(9318)
- 学科
- 济(66054)
- 经济(65984)
- 业(37805)
- 管理(36952)
- 方法(27420)
- 企(26203)
- 企业(26203)
- 数学(24533)
- 数学方法(24363)
- 中国(19348)
- 农(17718)
- 地方(17260)
- 业经(14205)
- 制(14166)
- 财(14106)
- 贸(12713)
- 贸易(12706)
- 易(12321)
- 银(11883)
- 银行(11871)
- 学(11842)
- 农业(11731)
- 行(11539)
- 产业(11288)
- 地方经济(10892)
- 融(10663)
- 金融(10662)
- 环境(9245)
- 技术(8917)
- 结构(8722)
- 机构
- 学院(209706)
- 大学(209219)
- 济(91345)
- 经济(89426)
- 管理(79487)
- 研究(72048)
- 理学(68239)
- 理学院(67450)
- 管理学(66427)
- 管理学院(66026)
- 中国(55267)
- 京(44115)
- 科学(43673)
- 财(42782)
- 所(36879)
- 财经(34084)
- 农(33428)
- 研究所(33387)
- 中心(32567)
- 江(31251)
- 经(30785)
- 业大(28995)
- 经济学(28899)
- 北京(27893)
- 范(27429)
- 师范(27165)
- 农业(26475)
- 经济学院(26288)
- 院(25882)
- 州(25436)
- 基金
- 项目(138207)
- 科学(109361)
- 研究(100635)
- 基金(100622)
- 家(87843)
- 国家(87142)
- 科学基金(74145)
- 社会(66486)
- 社会科(63220)
- 社会科学(63207)
- 省(53818)
- 基金项目(53357)
- 自然(46019)
- 划(45293)
- 自然科(44919)
- 自然科学(44905)
- 教育(44254)
- 自然科学基金(44093)
- 资助(40693)
- 编号(40389)
- 成果(32470)
- 发(31762)
- 重点(31106)
- 部(30715)
- 创(28662)
- 国家社会(28083)
- 课题(27686)
- 创新(26936)
- 科研(26141)
- 教育部(26104)
共检索到313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锦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愈发重视服务性消费,追求精神生活享受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一些休闲娱乐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服务性消费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餐饮、衣着加工、医疗、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可观的消费潜力,对于拉动内需、刺激市场需求、稳定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居民服务性消费与第三产业作为分析目标,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2000-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居民服务性消费有较大不同。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值会刺激居民的服务性消费,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多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刺激作用越不明显。我国东中西部的居民服务性消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棘轮效应,东部最突出,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小,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多的区域,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越显著。我国东中西部的居民服务性消费的示范效应均不明显,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少的区域,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越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凌霄 南永清 张忠根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老龄化与服务性消费比重的交互项,综合运用多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稳健性分析,考察老龄化通过服务性消费渠道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但老龄化引致的服务性消费比重的提高能显著减弱这一负向影响。进一步扩展讨论的结果证实,服务性消费确为老龄化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释放老年人口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 第三产业 服务性消费 需求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晓晓 苏朝晖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居民服务性消费正成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的重要项目,而第三产业和服务性消费在实质上存在供需关系。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为研究对象,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系,以及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并比较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服务性消费 第三产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第三产业波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内生波幅与波长的计算,得知从纵向来看,第三产业波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其内生波长较短,在横向上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次通过对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的分析可知,二者高度相关,协同性也很显著;再次应用TARCH模型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一种使其波动越来越小的缓冲效应;最后就如何发展服务业并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的目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本文在论述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将DDEPM与现有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其应用DDEPM,用Matlab编程,基于1980~2009年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和第三产业数据,对2020年碳排放、GDP和第三产业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得出碳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值。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从第三产业比重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整合碳排放强度与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一起进行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越
产业发展与消费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增加消费需求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要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健康快速的轨道上,就需要对消费和产业两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因此,本文从统计分析角度出发,综合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分析第三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的Moore结构,对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增量关系以及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为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第三产业 关联分析 内部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伟 肖传亮
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出,第三产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回顾竞争力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第三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为准确评价各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的真实水平,本文构造出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评分和排序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因子分析法 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凯 董慧 刘艳春 刘友金
通过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省域特征,进而为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莫兰Ⅰ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利用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劳动力投入情况、地区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情况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区第三产业劳动力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负向作用,相邻地区资本投入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玲 郭鹏飞
研究目标:省际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检验及动态轨迹分析。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总资本存量K、净资本存量K~n、生产性资本存量K~P,采用重心法考察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K、K~n是反映资产价格财富的价值指标,K~P是反映资产生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物量指标。相较K、K~n,使用K~P作为资本投入指标,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投入状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且呈现以东部为核心的态势,资本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研究创新:从理论内涵和估算方法上比较分析K、K~n、K~P三者并进行检验。研究价值:有助于中国第三产业资本估算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核算案例的一部分并更好地参与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谢荣见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和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和第三产业走集聚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协整检验 脉冲响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玲 郭鹏飞
研究目标:省际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检验及动态轨迹分析。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总资本存量K、净资本存量Kn、生产性资本存量KP,采用重心法考察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K、Kn是反映资产价格财富的价值指标,KP是反映资产生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物量指标。相较K、Kn,使用KP作为资本投入指标,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投入状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且呈现以东部为核心的态势,资本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研究创新:从理论内涵和估算方法上比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述英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一是指发展总量不足,结构演进迟缓,严重落后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指我国第三产业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滞后不等于不发展,发展中仍然滞后。研究和探讨我国第三产业的滞后性及其原因,是制定和实施中央规划的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加快发展目标和确立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前提。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分析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民书 杨治国
鼓励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初期的"六五"、"七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是以15.2%和9.4%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分别快于整个国民经济4.5与1.5个百分点,但"八五"以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没有出现预期的普遍高于第一、二产业的情况,而是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低1.3个百分点,比工业增长速度低5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