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7)
2023(10330)
2022(8965)
2021(8102)
2020(7216)
2019(16342)
2018(16158)
2017(31727)
2016(17667)
2015(19903)
2014(19938)
2013(19842)
2012(18762)
2011(17102)
2010(17173)
2009(16321)
2008(16340)
2007(14982)
2006(13091)
2005(11744)
作者
(56124)
(47050)
(46939)
(44714)
(29568)
(22637)
(21472)
(18614)
(17439)
(16645)
(15876)
(15537)
(15083)
(14990)
(14696)
(14617)
(14598)
(13913)
(13632)
(13477)
(12077)
(11527)
(11478)
(10807)
(10630)
(10478)
(10416)
(10356)
(9573)
(9547)
学科
(71901)
经济(71818)
管理(47854)
(47609)
(35995)
企业(35995)
方法(35417)
数学(31977)
数学方法(31741)
(21682)
中国(20350)
(19708)
(16704)
贸易(16700)
(16274)
(15989)
(15064)
业经(14837)
农业(14194)
(12856)
银行(12794)
地方(12467)
(12213)
(11469)
财务(11454)
财务管理(11420)
(11323)
金融(11321)
环境(11002)
企业财务(10781)
机构
大学(267570)
学院(265910)
(109339)
经济(107136)
管理(98350)
研究(91746)
理学(85267)
理学院(84221)
管理学(82809)
管理学院(82320)
中国(68405)
科学(59578)
(56498)
(56340)
(50474)
(49380)
业大(46232)
农业(45520)
研究所(45261)
中心(41706)
财经(40756)
(39461)
(36906)
北京(35302)
经济学(34081)
(33595)
师范(33108)
(31999)
经济学院(31299)
(31233)
基金
项目(176503)
科学(136143)
基金(127055)
研究(121578)
(114035)
国家(113054)
科学基金(93821)
社会(76755)
社会科(72715)
社会科学(72687)
(69588)
基金项目(68041)
自然(62379)
自然科(60895)
自然科学(60869)
自然科学基金(59823)
(59628)
教育(55986)
资助(51939)
编号(48607)
重点(40355)
成果(39219)
(39131)
(38191)
(36494)
计划(35160)
科研(35000)
创新(34249)
课题(33541)
教育部(32473)
期刊
(115319)
经济(115319)
研究(73712)
学报(51350)
(50141)
中国(46184)
科学(43191)
(37758)
大学(36807)
学学(35102)
农业(33716)
管理(32399)
(23823)
金融(23823)
教育(22997)
财经(20199)
技术(19977)
业经(19834)
经济研究(19579)
(17806)
(17291)
问题(16663)
(14427)
(14133)
商业(13719)
技术经济(13383)
业大(13257)
理论(13010)
科技(12555)
统计(12540)
共检索到381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初婚年龄的推迟等婚姻与家庭领域中发生的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昊  
文章从择偶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出现婚前同居增多的原因,并结合宏观社会变迁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介绍认识"和"自己认识"是我国社会的两种主要择偶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择偶方式演变与婚前同居增多同步出现。文章从家庭现代化、性观念转变、文化规范的约束、经济理性驱动等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择偶方式对婚前同居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3期追踪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基于Logit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介绍认识"而言,自己认识配偶会较大提高婚前同居的可能性,且择偶方式对婚前同居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更明显。这说明,择偶方式由"介绍认识"向"自己认识"演变推动了婚前同居快速增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旋  
在对初婚的研究中,以往多用初婚总数、初婚比例、初婚率和总和初婚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分别描述了初婚的规模、构成、强度等特征,是分析初婚状况的重要指标,但以这些指标反映较长时期的初婚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引入等初婚率年龄指标,并据此构造出初婚率等水平图,以便更深入地分析人口的历史初婚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未  解韬  
文章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选取22~64岁组听力残疾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他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同个人与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提高残疾人口的社会福利标准及工作参与率等,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尔生,涂晓雯,袁伟  
本文根据1995年在上海3个市区和2个郊县婚前体检的大青年及其未婚夫调查数据,对该地区未婚女青年的避孕方法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在目前未婚青年中,性行为发生率高、未婚人工流产率高、而首次性行为避孕率低;有必要加强未婚青年性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计划生育部门的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等,尤其是加强恋爱中大龄青年及定婚同居青年的避孕教育,以避免早婚、早育,并达到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目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建新,王祖华,王左明,吴明,李刚,杨涛  
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与分析,是了解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并对未来医疗服务需求量和卫生资源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也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又是区域卫生规划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对威海市居民健康状况的分析,发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晓佳  费文博  
该文通过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纽约、东京的比较,分析上海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总结上海收入分配结构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并对上海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之比对居民收入差距有较小的正效应,转移支付收入占比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正效应,社会保障覆盖率、劳动要素平均税率和资本年要素平均税率的提高均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则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正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晓薇  胡宏伟  吴振华  石静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收入、工作等经济因素之外,健康观念、就医决策和保险覆盖等社会和制度因素亦对城市居民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检验了Grossman模型的适用性,同时也检验了影响因素作用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美英  李春顶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与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表现出滞后的趋势。论文从实际数据出发,分析了我国三十年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水平与质量,实证探求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由此得到政策启示以及发展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继红  杨晓江  
采用教育基尼系数及分解公式测算了1982-2007年间教育公平发展及影响因素,发现教育不平等逐渐下降;东西部省份教育成就分布差距扩大;发展差距是造成教育成就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建议不断扩大受教育机会;加大对西部落后省份教育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秋骅  
人口普查时一般都列有婚姻状况项目,以反映某一时刻人们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定,婚姻状况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未婚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有配偶是指已婚并处于婚居状态的人。丧偶是指已结过婚但配偶已死亡,而本人并未再婚的人。离婚是指已通过法律手续正式解除婚姻关系但没有再婚的人。有的国家还把“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鉴塘  
对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随后进行的各次抽样调查和最近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都表明,其一些最基本的特点,诸如未婚比例低、有配偶比例高、离婚比例低、终身不婚者少、婚姻关系稳定等尽管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在程度上的差异却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