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3)
- 2023(12691)
- 2022(11278)
- 2021(10372)
- 2020(8801)
- 2019(20344)
- 2018(20572)
- 2017(40934)
- 2016(21826)
- 2015(24612)
- 2014(24907)
- 2013(25019)
- 2012(23218)
- 2011(21163)
- 2010(21450)
- 2009(20088)
- 2008(19289)
- 2007(17098)
- 2006(15494)
- 2005(13986)
- 学科
- 济(109104)
- 经济(108991)
- 管理(62333)
- 业(58310)
- 企(46616)
- 企业(46616)
- 方法(44785)
- 数学(39406)
- 数学方法(39071)
- 中国(26811)
- 农(24831)
- 地方(23323)
- 财(22680)
- 学(21540)
- 业经(20879)
- 制(18174)
- 贸(17369)
- 贸易(17358)
- 农业(16902)
- 易(16763)
- 银(15215)
- 银行(15171)
- 和(15023)
- 环境(14879)
- 地方经济(14683)
- 行(14555)
- 融(14334)
- 金融(14333)
- 理论(14197)
- 技术(12890)
- 机构
- 大学(327302)
- 学院(324288)
- 济(141583)
- 经济(138689)
- 管理(128118)
- 研究(111309)
- 理学(110619)
- 理学院(109384)
- 管理学(107671)
- 管理学院(107092)
- 中国(82876)
- 京(69716)
- 科学(66198)
- 财(64541)
- 所(56186)
- 财经(51887)
- 研究所(50876)
- 中心(48400)
- 农(47601)
- 经(47012)
- 江(46224)
- 业大(45353)
- 北京(44784)
- 经济学(43911)
- 范(41720)
- 师范(41403)
- 院(39853)
- 经济学院(39383)
- 财经大学(38496)
- 州(37533)
- 基金
- 项目(212490)
- 科学(166646)
- 研究(156499)
- 基金(154693)
- 家(133642)
- 国家(132552)
- 科学基金(113421)
- 社会(99803)
- 社会科(94569)
- 社会科学(94543)
- 基金项目(82130)
- 省(81134)
- 自然(72413)
- 自然科(70642)
- 自然科学(70625)
- 教育(70584)
- 自然科学基金(69368)
- 划(68094)
- 资助(64637)
- 编号(63649)
- 成果(52025)
- 部(47555)
- 重点(46821)
- 发(45813)
- 课题(43266)
- 创(43227)
- 教育部(40983)
- 国家社会(40896)
- 创新(40363)
- 科研(40212)
- 期刊
- 济(161566)
- 经济(161566)
- 研究(103429)
- 中国(56068)
- 管理(48193)
- 学报(47797)
- 财(46506)
- 科学(45030)
- 农(42684)
- 大学(36313)
- 学学(34320)
- 教育(30574)
- 农业(29520)
- 融(29135)
- 金融(29135)
- 技术(27785)
- 经济研究(27308)
- 财经(26025)
- 业经(24518)
- 经(22271)
- 问题(21303)
- 技术经济(17894)
- 理论(17130)
- 贸(16214)
- 图书(15599)
- 商业(15542)
- 实践(15331)
- 践(15331)
- 现代(15219)
- 统计(14744)
共检索到481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小勇 杨传波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何种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增长效应,因此增加储蓄、鼓励对私人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帕累托有效率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苏华 郭晓峰
针对当前各界给予储蓄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关注,本文认为,储蓄的增长本身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并不十分确定的正向促进关系.其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在当前普遍强调储蓄下降对经济增长所起的负面作用情况下,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确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涉及到兑付风险、减少收入以及对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影响。本文在实证检验了国内储蓄率变动的状况、原因之后.尝试从金融产品和国家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储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 经济增长 银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一个理想的经济增长模型,应该全面反映储蓄率、技术进步率与产出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第一部分将说明,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以上三者的相互作用未得到全面的反映。本文第二部分将提出一个全面反映以上三者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不足之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由以下两式组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讨论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内生化的各种问题,包括有限寿命与无限寿命、确定寿命与不确定寿命、不确定寿命下的消费决策方法、不确定寿命下非预料死亡者的遗产如何处理、个人生命如何分期、个人如何预期未来收入等。强调了寿命假定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寿命不确定下个人消费决策的新方法,探讨了有关未来收入的趋势预期和水平预期,并分析了哪一种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
储蓄率 不确定寿命 收入预期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贾非 王士香
假设储蓄率外生于老龄化过程,并将老龄化因素加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推理发现,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即储蓄率越高,老龄化和养老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越强。进一步采用面板平滑门限回归(P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地区应格外关注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向影响。由于将储蓄率外生化,上述结论揭示了储蓄率在老龄化背景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新机制,从而丰富了关于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关键词:
老龄化 储蓄率 养老水平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祚军 常雅丽 黄立群
本文基于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菲尔普斯的"黄金律水平",研究了全球108个国家的最优储蓄率与实际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国家表现出最优储蓄率围绕实际储蓄率上下波动。考虑到各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差异,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经济增长预期为变量的理想最优储蓄率,得出能达到国家预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储蓄率水平。最后,综合影响储蓄率的经济性、制度性、结构性因素,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储蓄率的各类因素,发现这些因素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储蓄率的作用发生改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芦东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率的失衡。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三期迭代模型,解释了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研究,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中期波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的倡导者Modigliani说,储蓄率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生产率的增长提高1个百分点,趋于使储蓄率提高2~3个百分点。他用60年代40个国家的资料作了储蓄率与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线的斜率为2。他说如此程度的反应可证明是符合基本生命周期假说模型的结论的。(Modigliani《关于稳定政策的争论》,中译本第105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本文就用基本的生命周期假说模型来考察这一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正琦 王理政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 投资率 杠杆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