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5)
- 2023(7863)
- 2022(7087)
- 2021(6758)
- 2020(6207)
- 2019(14762)
- 2018(15124)
- 2017(30729)
- 2016(16894)
- 2015(19661)
- 2014(20102)
- 2013(20027)
- 2012(18705)
- 2011(16995)
- 2010(17667)
- 2009(16800)
- 2008(16765)
- 2007(15344)
- 2006(13325)
- 2005(12046)
- 学科
- 济(72601)
- 经济(72529)
- 管理(45312)
- 业(44757)
- 方法(39038)
- 数学(35688)
- 数学方法(35108)
- 企(34881)
- 企业(34881)
- 农(19998)
- 中国(19694)
- 财(18067)
- 贸(14824)
- 贸易(14816)
- 制(14739)
- 易(14435)
- 学(13678)
- 业经(13128)
- 银(12762)
- 银行(12739)
- 农业(12697)
- 地方(12131)
- 行(12127)
- 理论(11185)
- 融(11117)
- 金融(11115)
- 和(10718)
- 务(10432)
- 财务(10386)
- 财务管理(10354)
- 机构
- 学院(251447)
- 大学(250796)
- 济(103996)
- 经济(101699)
- 管理(96671)
- 理学(82918)
- 理学院(82034)
- 研究(80861)
- 管理学(80308)
- 管理学院(79851)
- 中国(64091)
- 京(53313)
- 科学(49949)
- 财(49011)
- 农(42543)
- 所(42271)
- 财经(39003)
- 研究所(38137)
- 中心(38108)
- 江(37865)
- 业大(37557)
- 经(35093)
- 北京(34178)
- 农业(33797)
- 经济学(32108)
- 范(31704)
- 师范(31390)
- 州(30548)
- 经济学院(29254)
- 财经大学(28711)
- 基金
- 项目(158534)
- 科学(123026)
- 研究(114889)
- 基金(113183)
- 家(98126)
- 国家(97343)
- 科学基金(82361)
- 社会(70410)
- 社会科(66677)
- 社会科学(66654)
- 省(62830)
- 基金项目(59498)
- 教育(54789)
- 自然(53802)
- 划(52981)
- 自然科(52510)
- 自然科学(52495)
- 自然科学基金(51519)
- 资助(49025)
- 编号(48737)
- 成果(39919)
- 重点(35807)
- 部(35628)
- 发(33804)
- 课题(33487)
- 创(32484)
- 科研(30801)
- 创新(30376)
- 教育部(30347)
- 大学(29762)
- 期刊
- 济(112087)
- 经济(112087)
- 研究(72730)
- 中国(45124)
- 农(37818)
- 学报(37717)
- 财(37357)
- 科学(34435)
- 管理(33609)
- 大学(28239)
- 学学(26564)
- 教育(26086)
- 融(26069)
- 金融(26069)
- 农业(25049)
- 技术(23714)
- 财经(19233)
- 业经(19089)
- 经济研究(18756)
- 经(16420)
- 统计(15870)
- 问题(15834)
- 策(13845)
- 技术经济(13722)
- 业(13506)
- 理论(13389)
- 贸(13186)
- 商业(13142)
- 决策(12912)
- 实践(12153)
共检索到368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华 孙学光
本文在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以及预防性动机与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最大,利率影响最小,通货膨胀居中。而预防性动机则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和通货膨胀而影响储蓄水平。同时,收入、通货膨胀及预防性动机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利率对二者的影响相差不大。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误差修正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贤媛
本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从1952年开始储蓄和GDP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储蓄有着惯性并且和收入密切相关的结论。分析了中国储蓄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的原因是由于储蓄结构的不合理和投资渠道的不完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ECM模型 边际储蓄率 投资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大莹
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先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量的模型,再通过简单变换得到储蓄存款的存量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了可支配收入对储蓄的影响相对量最小,但绝对量最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的影响绝对不是没有弹性的,而是高弹性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模型中引入预期因素以后,通货膨胀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储蓄 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玉珍,路正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学锋
本文将ARIMAX模型应用于居民储蓄存款预测的研究 ,通过与传统趋势模型的比较 ,说明ARIMAX模型是居民储蓄存款预测中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ARIMAX模型 居民储蓄存款 预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关键词:
存款额 存款利率 可支配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卢亚娟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暴露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关键词:
储蓄存款 金融资产 收入预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信
我国居民收入高增长时期的储蓄存款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王信改革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部门在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与此相适应,总储蓄结构中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百分比,也从1979年的23.6%上升为1989年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任才方 程学斌
截止到1992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441亿元,比1991年2月末增加2941亿元,增长39%。储蓄增量如何分布?居民储蓄意向如何?了解这些对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有现实意义。一、储蓄存款分布状况由于储户构成较复杂,为便于分析,仍将储蓄存款分为居民及非居民(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等“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存入的)存款,居民又分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个体户(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政勋
本文对1999—2004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对储蓄存款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调存款利率调控宏观经济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冉
本文以发自2006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迅速上涨为背景,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于我国备受关注的高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进行了短期预测,阐述了储蓄存款余额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时间序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承章 张书云
近几年来,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央行七次降息且以20%的税率对利息征税,效果不显著。本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结论。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小江
通过对存款机构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的博弈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过去在一些地方存在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的现象,以及针对这种现象金融监督机构应从哪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遏制。
关键词:
贴水 博弈 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本文以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为背景 ,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指出了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存在的误解。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决定了储蓄存款不能也不必分流应是合理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