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1)
2023(8143)
2022(7148)
2021(6527)
2020(6021)
2019(14005)
2018(14035)
2017(29010)
2016(15811)
2015(18489)
2014(18715)
2013(18973)
2012(18300)
2011(16718)
2010(17061)
2009(16234)
2008(16571)
2007(15050)
2006(13166)
2005(11900)
作者
(48636)
(40897)
(40505)
(38961)
(26190)
(19523)
(18701)
(15751)
(15252)
(14635)
(13813)
(13678)
(12920)
(12892)
(12807)
(12750)
(12617)
(11901)
(11890)
(11872)
(10304)
(10158)
(10086)
(9301)
(9274)
(9210)
(9165)
(9047)
(8269)
(8222)
学科
(73592)
经济(73500)
(44164)
管理(44096)
方法(39581)
数学(36088)
数学方法(35771)
(33894)
企业(33894)
(19884)
(19853)
中国(19485)
(15193)
贸易(15189)
(14773)
(14763)
(14468)
业经(13157)
农业(12882)
(12819)
银行(12785)
(12185)
地方(12145)
(11974)
金融(11971)
(11761)
财务(11737)
财务管理(11700)
企业财务(11118)
(10329)
机构
大学(250439)
学院(246734)
(106304)
经济(104195)
管理(93625)
研究(82260)
理学(80684)
理学院(79772)
管理学(78476)
管理学院(78003)
中国(63096)
(52529)
(51668)
科学(49424)
(42750)
(42072)
财经(41653)
研究所(38662)
(37732)
中心(37709)
(36706)
业大(35933)
经济学(34419)
农业(33598)
北京(33351)
(32009)
师范(31699)
经济学院(31600)
财经大学(30944)
(29067)
基金
项目(156404)
科学(122598)
基金(114912)
研究(112877)
(99667)
国家(98887)
科学基金(83530)
社会(72244)
社会科(68541)
社会科学(68520)
基金项目(60781)
(59397)
自然(53438)
教育(52968)
自然科(52173)
自然科学(52150)
自然科学基金(51244)
(51020)
资助(48785)
编号(45777)
成果(38410)
(36700)
重点(35466)
(33242)
(31560)
教育部(31506)
课题(31363)
科研(30533)
人文(30101)
国家社会(30017)
期刊
(113448)
经济(113448)
研究(73284)
中国(40797)
学报(38994)
(38780)
(37086)
科学(35146)
管理(31266)
大学(29107)
学学(27471)
(25198)
金融(25198)
农业(24722)
教育(21573)
财经(21372)
技术(19620)
经济研究(19089)
(18266)
业经(18149)
问题(16541)
(14561)
统计(13713)
理论(13252)
技术经济(13061)
(12774)
商业(12699)
实践(11890)
(11890)
(11714)
共检索到359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涤龙  乔增光  
本文在构建我国居民储蓄函数的基础上,以相关经济变量1994年~2000年的季度数据为依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进行实证分析,解释了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名义利率和居民储蓄之间负相关,股市市值与居民储蓄正相关,制度因素对居民储蓄有积极影响等。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当前调控我国居民储蓄的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陶用之  陆建新  
本文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对1952年—2001年的我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力求在大样本、计量经济建模的完整性两个方面体现出新意,并且探讨了几个易被忽视的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法。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行为的无规律性会越来越严重,收入以外的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主要存在一年和二年的滞后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勇华  
完整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应该包括资本形成效率和资本形成后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两个层次。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不但起点不高,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运平  王学成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多年来我国央行的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作用很小,我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对央行的利率变动并不敏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仁祥  
本文就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高储蓄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心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陈森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储蓄率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既有与其他高储蓄国家相同的原因,也有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特殊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成长和人口负担的下降作为高储蓄率形成的显著因素,得到了实证模型的验证。在政策方面,高储蓄率特征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失衡状况,也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应采取适当措施充分有效利用当前的高储蓄资源优势,通过改革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构建了信息消费函数,并运用分离出个体差异和时间差异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我国居民信息消费问题。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高于其他单项消费,且信息消费增速快;信息消费中的"时滞效应"和"棘轮效应"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其中,城乡、地区不平衡的根源是城乡、地区收入上的差距,时间上的差异则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平  李恒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有关于此的讨论也一直在继续,虽然国内学者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起来的研究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文章旨在将价值判断引入收入分配领域,得出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几个重要因素,并简要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设计了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规范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利用阿特金森指数检验了居民收入分配效用,指出了现阶段调节国内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漫江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私人储蓄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本身,早已就超越了储蓄是否“笼中虎”之类的传统观念,而要求经济理论深入分析储蓄与消费、收入和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确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春燕  臧旭恒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