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9)
- 2023(11162)
- 2022(9829)
- 2021(9298)
- 2020(7937)
- 2019(18427)
- 2018(18720)
- 2017(36973)
- 2016(20008)
- 2015(22634)
- 2014(22788)
- 2013(22744)
- 2012(20937)
- 2011(18886)
- 2010(18929)
- 2009(17343)
- 2008(16875)
- 2007(14859)
- 2006(13203)
- 2005(11701)
- 学科
- 济(81438)
- 经济(81356)
- 管理(58874)
- 业(58100)
- 企(47349)
- 企业(47349)
- 方法(39213)
- 数学(34337)
- 数学方法(34016)
- 中国(24199)
- 农(22050)
- 财(19807)
- 业经(17536)
- 技术(17496)
- 学(17122)
- 制(15966)
- 贸(15790)
- 贸易(15782)
- 易(15387)
- 地方(15315)
- 农业(14660)
- 银(12975)
- 理论(12949)
- 银行(12933)
- 和(12798)
- 环境(12441)
- 行(12351)
- 务(12223)
- 财务(12158)
- 财务管理(12135)
- 机构
- 大学(292402)
- 学院(290656)
- 管理(117950)
- 济(117516)
- 经济(114979)
- 理学(102519)
- 理学院(101432)
- 管理学(99876)
- 管理学院(99350)
- 研究(94852)
- 中国(69798)
- 京(62683)
- 科学(58565)
- 财(53396)
- 所(47517)
- 农(43580)
- 财经(43445)
- 研究所(43263)
- 业大(42883)
- 中心(42215)
- 江(40767)
- 北京(40093)
- 经(39419)
- 范(37946)
- 师范(37602)
- 经济学(35132)
- 院(34409)
- 农业(34215)
- 州(33528)
- 财经大学(32339)
- 基金
- 项目(196483)
- 科学(154159)
- 研究(145598)
- 基金(141839)
- 家(122640)
- 国家(121642)
- 科学基金(104367)
- 社会(90500)
- 社会科(85785)
- 社会科学(85762)
- 省(76506)
- 基金项目(76113)
- 自然(67554)
- 教育(66700)
- 自然科(65918)
- 自然科学(65902)
- 自然科学基金(64738)
- 划(64291)
- 编号(60348)
- 资助(58677)
- 成果(48695)
- 部(43832)
- 重点(43593)
- 发(41917)
- 课题(41074)
- 创(41073)
- 创新(38272)
- 教育部(37583)
- 科研(37323)
- 项目编号(37285)
- 期刊
- 济(126791)
- 经济(126791)
- 研究(87553)
- 中国(50441)
- 学报(43857)
- 管理(43288)
- 科学(41249)
- 农(38661)
- 财(37680)
- 大学(33184)
- 教育(32575)
- 学学(31142)
- 技术(27532)
- 农业(27508)
- 融(23413)
- 金融(23413)
- 业经(21282)
- 财经(20844)
- 经济研究(20724)
- 经(17714)
- 问题(17239)
- 技术经济(16091)
- 理论(16080)
- 图书(15638)
- 科技(15083)
- 实践(14809)
- 践(14809)
- 现代(13659)
- 商业(13652)
- 业(13375)
共检索到416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凯 郭杰 赵忠 汤璨
本文利用一个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计算了2003—2013年间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从人口学视角进行了变动原因的分解分析。本文发现过去十年我国技术进步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劳动参与率下降。相反,除了常规操作性工作,其他三类就业占比都在增长。增长原因既有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结构效应",也有需求变动带来的"倾向效应"。从绝对值看,由于目前我国常规性就业占比仍然远大于美国,这意味着如果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进,仍然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大冲击。因此,笔者也参照已有文献做法估计了我国就业中可能被替代的潜在数量和比例,以及未来行业间就业转换的方向。基于这些计算和讨论,本文对当前技术进步采纳及就业应对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人工智能 分解 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大安
本文把产业运行格局理解为产业结构、组织和绩效所形成的特定状态、趋势及其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构成,而将其作用于就业结构变动所蕴涵的特征、趋向、过程及其机制,界定为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机理。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会与市场机制一起产生一种合力,从而塑造出既定的产业运行格局,而既定的产业运行格局对该时期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动存在着机理的规定性。文章在宏观层面上分析了产业运行格局变化对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就业结构变动之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一般规定性作出了说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瑾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变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志鹏
本文在回顾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的产业转移的经济现实,运用国内外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下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就业结构 区域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借助shift-share方法模型,分解了1992—2007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构成因素,并检验了"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假说的存在性。文章还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了制度变迁与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1992—2007年,整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由各服务行业自身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引致,源自劳动力重新配置的"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假说均成立,它们约构成整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幅的10%;制度变迁是影响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服务经济 结构奖赏 结构负担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李全生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敏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定性、定量研究产业结构对人口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分析产业结构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其次,分析产业结构对不同学历水平、技能群体的影响,通过对各工业部门的划分,分析了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了不同的行业特征对农民工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文章运用静、动态偏离一份额Esteban模型,分析专业化优势对中国各省城镇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静态结果显示,2003~2011年中国不同区域城镇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城镇专业化优势及就业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不太明显;从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的专业化优势及就业效应较为显著,而专业化优势较弱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动态结果显示,近10年就业结构偏离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07年金融危机为界,2003~2007年,东部地区城镇就业以快速增长型为主,而中西部地区以竞争优势推动型为主;2007~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就业均呈现竞争优势推动型特点。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城镇,专业化优势不同,就业结构也呈现相应的区域差异。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不同区域的城镇应因地制宜,结合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与产业结构特点,实施有区别的就业促进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希亮 王聪
利用1986—2010年兰州市就业数据,建立ARIMA模型,对兰州"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产业人数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兰州就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过低;就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明显偏离;二、三产业均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城镇就业比重过低;兰州第一产业人数和第二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均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三产就业人数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兰州就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演变 变动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继亮
本文以就业结构转变方向指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为自变量,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两方面论证就业结构转变。结果发现:时间序列数据显示资本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省际面板数据显示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但显著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工资率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是就业结构转变的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继亮
本文以就业结构转变方向指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为自变量,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两方面论证就业结构转变。结果发现:时间序列数据显示资本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省际面板数据显示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但显著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工资率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是就业结构转变的重要诱因。在没有发生重大产业革命之前,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就业结构转变将依然呈现向第三产业发展,并且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爱文 莫荣 卢爱红
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就一般意义上讲,就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性别与年龄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就业结构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本报告重点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城乡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当前,我国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化趋势大致表现为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贸易结构比重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三个阶段,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明显上升;二是第三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且影响力和就业起点均有减弱的趋势,第一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和就业起点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三是整体上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影响不大,各产业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的作用各不相同,且就业结构与产业贸易结构变化存在不协调性,但产业贸易额增加会带动就业增加。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就业结构 动态关系 不协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熊思敏
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