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3)
- 2023(8014)
- 2022(6602)
- 2021(6177)
- 2020(5384)
- 2019(12374)
- 2018(12686)
- 2017(25076)
- 2016(13401)
- 2015(15622)
- 2014(15459)
- 2013(15466)
- 2012(14273)
- 2011(13128)
- 2010(13531)
- 2009(12673)
- 2008(12354)
- 2007(11193)
- 2006(10132)
- 2005(9341)
- 学科
- 济(59912)
- 经济(59858)
- 管理(40809)
- 业(40709)
- 企(32216)
- 企业(32216)
- 方法(31810)
- 数学(29257)
- 数学方法(28713)
- 中国(17092)
- 农(15811)
- 技术(15031)
- 财(12944)
- 业经(11759)
- 贸(11704)
- 贸易(11695)
- 制(11671)
- 学(11511)
- 易(11456)
- 农业(10159)
- 银(9925)
- 银行(9894)
- 行(9525)
- 理论(9119)
- 融(8635)
- 金融(8634)
- 环境(8556)
- 技术管理(8177)
- 和(7937)
- 地方(7730)
- 机构
- 大学(206696)
- 学院(206188)
- 济(86628)
- 经济(84852)
- 管理(78419)
- 研究(70521)
- 理学(67491)
- 理学院(66824)
- 管理学(65383)
- 管理学院(65060)
- 中国(53681)
- 京(44864)
- 科学(44378)
- 财(38910)
- 农(38601)
- 所(37223)
- 研究所(33805)
- 业大(33382)
- 中心(31346)
- 财经(31030)
- 农业(31029)
- 江(30451)
- 北京(28705)
- 经(28177)
- 经济学(26896)
- 院(25016)
- 范(24675)
- 州(24337)
- 师范(24320)
- 经济学院(24302)
- 基金
- 项目(134122)
- 科学(104615)
- 基金(96952)
- 研究(93758)
- 家(86783)
- 国家(86188)
- 科学基金(72304)
- 社会(58795)
- 社会科(55962)
- 社会科学(55943)
- 省(52881)
- 基金项目(49820)
- 自然(48192)
- 自然科(47099)
- 自然科学(47085)
- 自然科学基金(46239)
- 划(45298)
- 教育(44029)
- 资助(42062)
- 编号(37185)
- 重点(30821)
- 部(29961)
- 成果(29515)
- 发(29114)
- 创(28731)
- 创新(27143)
- 课题(26391)
- 计划(26196)
- 科研(25885)
- 教育部(25122)
共检索到30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珊珊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一201 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子军 吴敬学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省区面板数据,估算这个时期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并利用特定的生产函数E-S模型测算小麦生产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指数和机械型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全国及小麦主产省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小麦生产呈现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是我国小麦单产持续增长的两大因素。未来为保证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大对小麦生物化学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技术限制,为未来提供技术储备。
关键词:
小麦 技术进步 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书章 宋春晓 宋宁 王济民 马恒运
本文基于全国省级小麦生产面板数据,建立小麦生产超越成本对数函数,着重分析了全国及五个小麦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及要素需求与替代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具体而言是劳动力节约型、机械使用型以及化肥使用和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并存;劳动力和化肥的需求弹性较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化肥的价格提高10%,其需求将分别减少5%和8%;小麦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或补偿弹性较大,说明中国小麦生产要素的替代关系和补偿关系并存。为此,在未来中国小麦生产中,要抓住五个小麦主产区,加强要素投入偏斜技术的开发,利用价格调控要素需求,通过优化要素比价调整要素投入结构。
关键词:
小麦 非中性技术进步 要素 需求 替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福霞 徐江川 青平
本文构建包含要素价格增强项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我国1984—2015年14个省份小麦生产的投入产出与价格数据,测算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率,评估各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总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识别技术进步的主要诱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总体偏低,年均速率仅为0. 91%,其中,劳动体现式技术进步速率最大。对其诱因的分析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公共投资,要素价格诱导的贡献相对较小;但随着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其对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诱导作用日益凸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晓琳 李慧泉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视角,构建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函数移动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构建多要素技术进步的偏离度指数和要素偏向指数,分析2004—2019年小麦产业的要素偏向性特征趋势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小麦产业及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在不同阶段对技术进步存在差异性影响。小麦产业要素偏向特征呈现“劳动力—生物化学—土地—劳动力”的趋势,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偏向主要以劳动力和生物化学要素为主,以土地要素和机械要素为辅。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模式表现为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机械型技术进步为辅,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这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扭曲和地理特征有关。农业人力资本和农业科技投资是促进小麦产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小麦产业实现节本增效和提高“藏粮于技”具有现实指导价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本文利用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探讨我国小麦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先锋 张莉
文章应用我国1980—2006年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技术进步、资本积累、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技术进步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
关键词:
贸易模式 技术进步 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建斌 乔娟 龚崇高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较慢;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同时,大豆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技术效率较低,而且1990年以来没有显著提高;大豆生产集中在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和大豆种植比重是影响大豆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邵彦敏
不同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尽相同 ,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美日两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依据诱导的技术变革理论 ,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 ,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其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 ,劳动、技术、资金密切相结合的农户需求主导型的技术进步模式。
关键词:
农业 技术进步 模式 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新 林立 黄海蓉
[目的]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两个重要着力点对农业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7年中国甘蔗主产区甘蔗种植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在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各甘蔗主产区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经营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我国以及广东、广西的甘蔗生产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海南和云南则呈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提升广东和云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的直接因素,而对广西和海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广东、广西的甘蔗种植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甚至出现技术衰退;广东、广西和海南3地的甘蔗规模化经营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尤其是广东和海南地区。[结论]我国及各甘蔗主产区应根据农业种植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因地制宜为首要原则,重视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同步改进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东坡 朱满德 伍国勇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考察了2002-2008年全国及19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了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非单调效应。结果显示:1)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较高,在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之间,以及在主产省与非主产省之间,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差异;2)从全国层面看,粮食收入性补贴导致了全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补贴强度增加,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呈现增强趋势;3)从观测的19个省份看,只有4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有助于提高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东坡 朱满德 伍国勇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考察了2002-2008年全国及19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了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非单调效应。结果显示:1)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较高,在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之间,以及在主产省与非主产省之间,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差异;2)从全国层面看,粮食收入性补贴导致了全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补贴强度增加,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呈现增强趋势;3)从观测的19个省份看,只有4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其余15个省份都导致了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同程度的降低;4)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损失可能是小麦收入性补贴强度和是否与小麦生产挂钩、是否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后,应以粮食收入性补贴政策改革为契机,向扭曲程度较小的"绿箱"补贴转型,发挥补贴对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陈琳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企业中间品生产的全球组织模式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劳动生产率进步,并刻画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垂直FDI和离岸外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这反过来又促使发展中国家承接更大比例的中间品生产。从具体的组织模式看,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垂直FDI,而对离岸外包的影响将是先上升后下降;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利于离岸外包的发展,但不利于吸收垂直FDI。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内生性两种方法,均验证了上述的理论结论。本文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于FDI流入的现象,而且我们还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带来的锁...
关键词:
垂直FDI 离岸外包 外部性 技术溢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彦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产率 技术进步 规模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吕新业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已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提高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水平。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基于DEA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不同种类水稻,从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