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1)
2023(10419)
2022(8957)
2021(8173)
2020(7191)
2019(16683)
2018(16597)
2017(32511)
2016(17787)
2015(20214)
2014(20439)
2013(20461)
2012(19171)
2011(17556)
2010(17793)
2009(16720)
2008(16789)
2007(15437)
2006(13625)
2005(12333)
作者
(55553)
(46495)
(46092)
(43878)
(28922)
(22123)
(21169)
(18152)
(17025)
(16529)
(15531)
(15323)
(14584)
(14511)
(14493)
(14486)
(14378)
(13763)
(13420)
(13270)
(11581)
(11516)
(11442)
(10736)
(10343)
(10250)
(10248)
(10160)
(9568)
(9295)
学科
(77290)
经济(77215)
管理(51005)
(50893)
(39999)
企业(39999)
方法(38288)
数学(34541)
数学方法(34159)
(21789)
中国(21696)
(19367)
技术(16279)
(15669)
贸易(15664)
业经(15604)
(15339)
(15267)
(15048)
农业(14166)
地方(13435)
(12939)
银行(12886)
(12332)
(11615)
金融(11613)
(11519)
财务(11460)
财务管理(11430)
环境(11330)
机构
大学(270566)
学院(269621)
(112779)
经济(110422)
管理(101367)
研究(91138)
理学(87322)
理学院(86353)
管理学(84841)
管理学院(84347)
中国(68512)
科学(57283)
(57257)
(51853)
(51173)
(47868)
研究所(43492)
业大(43483)
中心(41824)
财经(41457)
农业(40930)
(40296)
(37539)
北京(36257)
经济学(35211)
(34329)
师范(33933)
经济学院(32180)
(31915)
(31625)
基金
项目(174401)
科学(135608)
基金(125195)
研究(124444)
(110294)
国家(109427)
科学基金(91878)
社会(77942)
社会科(74064)
社会科学(74031)
(69451)
基金项目(66403)
自然(59642)
(58682)
自然科(58222)
自然科学(58203)
教育(58133)
自然科学基金(57176)
资助(51766)
编号(50648)
成果(41240)
重点(39713)
(39069)
(38025)
(36751)
课题(35029)
创新(34551)
科研(33746)
计划(33142)
教育部(32915)
期刊
(120841)
经济(120841)
研究(77283)
中国(51707)
学报(45814)
(45699)
科学(39963)
(39081)
管理(35788)
大学(33452)
学学(31672)
农业(30841)
教育(27107)
技术(26302)
(23571)
金融(23571)
财经(20346)
经济研究(20188)
业经(19755)
(17508)
问题(16848)
(16590)
技术经济(15686)
(14192)
统计(14138)
理论(13567)
科技(13322)
商业(13060)
(12904)
(12806)
共检索到39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书章  徐峥  任晓静  马恒运  
本文基于两种角度的DEA模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估计投入要素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调查小麦产出要素投入优化的过程,阐述其隐含的政策含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主产区综合技术效率明显改善,规模效率一直稳定保持在高水平状态,纯技术效率增长趋势明显,是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同时,我国小麦主产区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呈现递减趋势,要素投入结构性冗余基本消失。调整前后要素投入结构显示,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正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土地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因此,在继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投入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小麦主产区的资金投入,加速土地流转,实现小麦生产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辉尚  胡晨沛  曲春红  
[目的]基于2006—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演变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1)在时间异质性方面,2006-2015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 92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943,规模效率均值为0. 984,均未达到有效水平,主产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介于0. 920和0. 97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了技术进步更大的制约。(2)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不同省(区)在纯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在规模效率方面则较为接近。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省(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3)在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方面,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存在较为显著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生产禀赋优势、提高小麦主产区技术的有效投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麦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整体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栾江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单一投入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对1998—2013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化肥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小麦化肥投入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只有0.45,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肥潜力达到55%。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化肥价格是导致各省化肥投入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海燕  司伟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牛可  张梓榆  但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牛可  张梓榆  但斌  
根据补偿变量思想,构建了主产区农户福利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989年-2014年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粮食价格波动对主产区农户生产福利、消费福利以及总福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产区各省的粮食消费价值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值(CR)总体呈现递减趋势,粮食生产价值占总收入的比值(PR)和粮食生产净收益率(NBR)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粮食生产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户生产福利同方向变化,粮食零售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户消费福利反方向变化,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财政支农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税的取消显著增加了农户生产福利,并使得农户生产福利变化对粮食生产价格变化更加敏感;粮食价格稳定有利于农户福利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明显的省际差异;在不同阶段粮食零售价格变化与生产价格变化对总福利变化的主导作用不同;短期总福利和长期总福利大多数情况下呈同向变动,个别省份的个别年份也存在异向变动的情况。根据以上结论,结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增进粮食主产区农户福利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姚顺波  霍学喜  
本文利用中国10个苹果主产省份2001—2009年苹果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明确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苹果生产的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HMB指数在此期间出现波动且呈总体小幅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规模效率低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苹果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凤荣  史建民  
本文采用1982—2012年的数据对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玉米价格波动特征,并通过构建价格时间趋势方程,分离出趋势分量和波动分量。在对波动分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二阶AR模型估计,发现价格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只有11.55%,外部冲击因素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8.45%。进一步选取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五项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成本是主要内因,政府政策是主要外因。完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减少政府干预,满足多样化玉米需求和降低生产成本等能避免玉米价格剧烈波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永金  陆迁  
基于粮食主产区1978—2009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分析粮食价格波动引致主产区福利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主产区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零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价格变动引起主产区福利变化的长期福利效应优于短期福利效应,但整体效果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销区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和传导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差距不大;各地区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且长期整合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小麦主产区价格在传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小麦主产区市场的调控政策取向,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市场的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和手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哲  杨杰  李瑞博  王晓龙  张晓科  张玲丽  
【目的】明确主要春化基因在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序列标志位点(STS)分子标记对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276份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进行检测,分析其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特点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特征。【结果】在276份小麦品种中,4个春化基因位点共存在9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VRN-D1/vrn-B3的分布比例最高(33.7%)。北部冬麦区春化基因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组成;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以vrn-A1/vrn-B1/VRN-D1/vrn-B3组合类型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84.3%,57.1%和21.2%,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西北春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以VRNA1和VRN-B1两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的组合为主,所占比例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初步明确了中国各主产区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李谷成  冯中朝  李然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算与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中国油料作物主产区的TFP增长及其构成成分,对其技术效率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实证表明,三种油料作物中油菜TFP增长最快,但波动都较剧烈,其中又认大豆最典型,花生TFP增长相对平稳。从TFP增长的构成成分来看,大豆和花生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油菜TFP增长则主要来源于前沿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和油料作物主产省份所处区位特征等因素对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晶  李林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和我国11个棉花主产省区的2002~2011年棉花成本收益数据,对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检验了棉花主产区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2002~2011年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增长率为-2.1%,技术效率平均值增长率为-0.2%,技术进步效率平均值增长率为-1.9%,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退步所引起的。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的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娜  高瑛  王咏红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6大粮食主产省份1995—2012年粮食能耗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各项能耗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技术效率较高,山东和四川技术效率较低;在规模报酬方面,河南多个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份则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各项能耗最优调整量均较高;6省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最低;2020年各能源要素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对如何优化能源要素的配置比例、提高粮食生产能源转化效率、化解由于能源滥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