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2)
2023(9993)
2022(8468)
2021(7713)
2020(6607)
2019(15033)
2018(14542)
2017(28911)
2016(15730)
2015(17640)
2014(17555)
2013(17411)
2012(16068)
2011(14524)
2010(14680)
2009(13622)
2008(13602)
2007(12383)
2006(11344)
2005(10259)
作者
(49178)
(40994)
(40673)
(38742)
(25872)
(19521)
(18431)
(15678)
(15571)
(14732)
(14087)
(13570)
(13273)
(12915)
(12829)
(12562)
(12483)
(12133)
(11941)
(11822)
(10236)
(10190)
(9942)
(9278)
(9203)
(9181)
(9148)
(9048)
(8220)
(8092)
学科
(61168)
经济(61089)
(42057)
管理(40943)
(31973)
企业(31973)
方法(28806)
数学(25996)
数学方法(25791)
(19972)
中国(19851)
(18698)
(18540)
(18435)
贸易(18428)
(18096)
(18055)
银行(17997)
(17004)
(14074)
(13200)
业经(12978)
(12534)
金融(12532)
农业(12197)
(11222)
(10866)
制度(10859)
地方(10127)
环境(9507)
机构
大学(234056)
学院(230798)
(96596)
经济(94743)
管理(84755)
研究(80478)
理学(73098)
理学院(72222)
管理学(70960)
管理学院(70556)
中国(65670)
科学(50953)
(49421)
(49389)
(47549)
(42511)
农业(39531)
研究所(38800)
业大(38742)
财经(37808)
中心(36394)
(35214)
(34510)
经济学(31278)
北京(30970)
(29369)
师范(28920)
经济学院(28698)
(28370)
财经大学(28341)
基金
项目(153506)
科学(119564)
基金(113351)
研究(104402)
(102106)
国家(101314)
科学基金(84457)
社会(68698)
社会科(65245)
社会科学(65230)
基金项目(60257)
(58510)
自然(55909)
自然科(54630)
自然科学(54602)
自然科学基金(53646)
(50701)
教育(47789)
资助(46406)
编号(39631)
重点(34985)
(34615)
(32517)
成果(31736)
(31500)
科研(30100)
计划(29939)
创新(29664)
国家社会(29398)
教育部(29052)
期刊
(102185)
经济(102185)
研究(70154)
学报(45025)
(44112)
中国(42340)
科学(38397)
(34373)
大学(33152)
(32771)
金融(32771)
学学(31663)
管理(29107)
农业(28161)
财经(19036)
教育(18282)
经济研究(17846)
业经(16864)
(16214)
技术(15780)
问题(15070)
(14789)
(14519)
国际(12936)
(12213)
业大(11938)
理论(11810)
商业(11644)
技术经济(10851)
科技(10775)
共检索到347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鹏军  于昭  贾雨田  
采用2016年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镇区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水平有序logit模型(Meologit),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9个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范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城乡消费空间的新型城镇等级结构。研究发现:①小城镇居民购物出行到县市联系加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跳跃性圈层结构,镇域和市域范围占比高,呈现与中心地距离递减规律不一样的新趋势;②地理区位和道路条件等因素的重要性在下降,家庭收入、机动车拥有水平和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③公交便利性将扩大居民购物出行范围;④较高的镇区商业服务水平,将强化居民本地化购物出行。基于以上发现,对城乡交通和商业等级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静  柴彦威  张文佳  
利用2007年北京市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把居民最常去的购物地视为一种购物出行偏好,以居民对购物地离家的感知距离作为因变量,个人及家庭属性、居住空间属性、购物活动情况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基于不同区位的OLS回归和WLS回归模型,探讨北京市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偏好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内城以商业密度、年龄为主;近郊以购物频率为主,远郊以年龄为主。此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不同区位居民购物出行的影响不仅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方向也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爽  吴文恒  强彦红  鲁大铭  
[目的]基于脆弱性研究框架,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城镇居民生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提升城镇居民生计水平,促进城镇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西北地区6个小城镇中708户居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和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障碍度模型,对2016年西北地区城镇居民生计脆弱性指数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居民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小城镇居民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纯农型居民最高,农业主导型居民次之,继而为非农主导型居民,非农型居民最低。整体上,生计脆弱性越高的居民类型,其暴露—敏感性就会越高而应对能力相对较低。[结论]人均收入对居民生计脆弱性影响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每667m~2平均经济产值是限制纯农型和农业主导型居民生计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人均收入和非农就业比重对非农型和非农主导型居民生计脆弱性有较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符礼建  罗宏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贾雨田  
聚落形态研究是城乡规划的基础研究,是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和管理政策的前提工作。当前学术界对于小城镇聚落形态的研究存在缺乏一手调查、定量测定不足、尚无全国层面系统分析等问题。采用全国121个镇的一手调研数据,应用聚落地理学理论,从土地利用、空间肌理、建筑形式等三个方面,构建量化指标,对小城镇建成区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镇区平均紧凑度要高于主要城市,紧凑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S"规律;(2)街道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平原地区小城镇线密度和面密度均较高;(3)土地利用整体空间分布存在较高不均衡性,呈现局部集聚状态,居住用地均衡程度要高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4)土地利用平均混合度相对于城市和县城来说较低,镇区空间尺度越大、经济水平越高,则混合度越高;(5)镇区建设用地平均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城镇的整体水平,受地形影响,丘陵地区小城镇人口密度要高于平原和高原地区;(6)建筑以平房和二三层的楼房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多层建筑占比较大的镇主要是处于丘陵、山地的镇,建筑在功能安排上具有高度复合特征,空间邻近性和功能混合型居多。总之,我国小城镇聚落形态的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性和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平华  
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 ,尤其是内地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重量轻质、发展的综合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降低了小城镇发展的综合素质 ,弱化了城镇功能 ,使小城镇的诸多效应得不到正常发挥。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小城镇发展的综合素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丽  闫碧玮  
文章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对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工业、产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均有密切联系,其在农村企业集群发展、人口转移、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影响,可见小城镇建设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柴彦威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彦威  沈洁  翁桂兰  
基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并从主观决策和客观物质空间的两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表现出低频率、夜间化、短距离以及非机动与公交出行方式为主的一般特征;商品购物出行的时空间等级明显,但具有分散化和扁平化的特征。其中,不同商品购物活动空间选择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购物出行范围的等级性差异,而城市商业物质环境和空间分布更多地决定了居民购物行为的具体方式、空间大小和集中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国,熊宁  
作者认为有三种因素制约 ①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即资源短缺、制度性缺陷和知识缺陷。文章着重研究小城镇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素。并把资源分为两种类型 ,即必需性资源和特色型资源 ,前者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 ,后者包括特色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与交通资源。必需性资源是城镇所必需的资源 ,一旦缺乏则必然导致小城镇不可持续发展 ;特色型资源是为少数城镇所拥有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吸引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经济资源 ,从而促进这些城镇的发展。缺乏特色型资源并不必然使小城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但如果一个城镇既缺乏必需型资源又没有特色型资源 ,那么该城镇必然是不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美球  吴次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