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8)
2023(12418)
2022(10582)
2021(9418)
2020(8156)
2019(18580)
2018(18292)
2017(36207)
2016(19503)
2015(22061)
2014(21958)
2013(21992)
2012(20769)
2011(18998)
2010(18889)
2009(17552)
2008(17574)
2007(15894)
2006(13783)
2005(12267)
作者
(60532)
(50767)
(50646)
(48086)
(32091)
(24578)
(23030)
(20049)
(18808)
(17787)
(17109)
(16699)
(15945)
(15945)
(15881)
(15770)
(15724)
(14995)
(14760)
(14588)
(12869)
(12466)
(12325)
(11603)
(11329)
(11206)
(11205)
(11176)
(10200)
(10089)
学科
(86871)
经济(86775)
管理(58332)
(55318)
方法(44485)
(43264)
企业(43264)
数学(39994)
数学方法(39760)
(25854)
贸易(25845)
(25114)
(23545)
(22861)
中国(22667)
(17409)
业经(16605)
(16411)
环境(16393)
地方(15069)
农业(14815)
(14631)
财务(14616)
财务管理(14579)
(14388)
银行(14332)
企业财务(13800)
(13684)
金融(13682)
(13646)
机构
大学(299488)
学院(297069)
(130847)
经济(128541)
管理(113515)
研究(99721)
理学(99112)
理学院(98046)
管理学(96657)
管理学院(96123)
中国(74356)
(60956)
科学(60892)
(59764)
(55953)
(51301)
财经(48936)
业大(47738)
研究所(46771)
中心(45404)
农业(44999)
(44570)
(42283)
经济学(41911)
经济学院(38651)
北京(37843)
财经大学(36482)
(35639)
(35237)
师范(34742)
基金
项目(199809)
科学(156498)
基金(147850)
研究(139041)
(131264)
国家(130268)
科学基金(110031)
社会(91037)
社会科(86672)
社会科学(86647)
基金项目(78762)
(76766)
自然(72243)
自然科(70598)
自然科学(70572)
自然科学基金(69376)
(65684)
教育(63407)
资助(60507)
编号(53701)
重点(45492)
(45464)
(43064)
成果(42277)
(41714)
科研(39623)
创新(39188)
教育部(38753)
国家社会(38726)
计划(37927)
期刊
(132589)
经济(132589)
研究(82693)
学报(52450)
(48787)
中国(46719)
科学(45047)
(44487)
大学(38386)
管理(37708)
学学(36843)
农业(32725)
(27696)
金融(27696)
财经(24513)
经济研究(23338)
业经(21921)
技术(21632)
(21420)
(21007)
教育(20459)
问题(19785)
国际(17995)
(17506)
商业(15693)
技术经济(15114)
统计(14455)
(14276)
理论(14243)
(13185)
共检索到42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宁学敏  任荣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日益扩大的活动呈现出逐步超出环境承受能力的可能性。我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国和"世界加工工厂",商品贸易已成为影响国内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框架下,借鉴安特魏勒(Antweiler)等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基于"碳视角"阐释了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全球产业洗牌,在自由化进程中,在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的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应合理调整,以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的减排目标,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路正南  王颖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也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分为两类,并应用回归分析对比入世前后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入世后,国内碳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彭星  
本文引入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从分析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的相关机理出发,通过构建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对外贸易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三大主要因素,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差异对碳排放的影响则不显著。在三大影响因素中,全球价值链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同时,在碳排放的效应分析中并不存在类似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曲线。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综合采用碳减排规制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引导政策并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以实现碳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林奇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察:规模、结构、技术、市场效率和环境政策。通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0-2006年工业污水排放进行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和市场效率效应则减少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污染,但增加了中部和西部的污染。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对东部有积极的影响,对中部和西部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玲玲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及贸易结构的调整等途径产生产业结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贸易总额、一般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和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总贸易比重三个变量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格兰杰原因。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一般贸易占总贸易比重,而对外贸易总额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显著性最低。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唐志  
学术界对对外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还存在争论。本文建立了对外贸易影响环境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我国能源消费数据,对我国2002年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对外贸易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欢  
本文采用我国2003-2012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贸易以及进口贸易开放度和出口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作用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出口贸易开放度对我国以及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作用均显著为正,但是从影响程度来说,出口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影响较大;进口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对内陆地区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FDI对国内碳排放绩效的考察,并未分析FDI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1997年-2009年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指数因素分解法,将FDI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FDI数量效应、FDI行业结构效应以及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行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FDI行业结构变化促进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一直在下降,且降幅不断增大;FDI数量变化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两者不存在明显关联。有必要建立公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京燕  裴前丽  
本文采用多边投入产出模型的贸易数据计算1997-2008年贸易内涵CO2量,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不利于我国CO2减排量(BEET)目标的实现,但有利于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PTT)。本文同时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解释。各部门BEET的分解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净内涵CO2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技术效应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CO2减排量)的提高,但结构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各部门的PTT做Divisia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有利于降低我国污染强度,结构效应的影响并不统一,可以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叉"作用,降低CO2排放强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韩露露  尹筑嘉  
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花  曹达镐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1995~2011年的天津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25%。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天津市不存在对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说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而是U型曲线。人均GDP的拐点是在1997年,1997年之后随着天津市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一直在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琴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二者之间既可能存在着互补关系,也可能存在着替代关系。本文在综合前人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然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对外直接投资 (FDI)数额和直接投资累积存量的不断扩大 ,对当今各国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 ,FDI的大量流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出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并就充分发挥这一促进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玉杰  于懂  
本文以中国和其它24个国家或地区的最近3年的外贸和外资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用统计计量学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定量论证了FDI的贸易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对中国与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规模差异进行了阐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新蜀  达月霞  
本文运用1991-201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对新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增加促进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些变量与第三产业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第三产业比重对新疆出口额有正向影响,且是单项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