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2)
- 2023(14078)
- 2022(11910)
- 2021(11106)
- 2020(9828)
- 2019(22578)
- 2018(22368)
- 2017(43961)
- 2016(23465)
- 2015(26758)
- 2014(26588)
- 2013(26305)
- 2012(24384)
- 2011(21842)
- 2010(21869)
- 2009(20329)
- 2008(20210)
- 2007(18141)
- 2006(15647)
- 2005(13950)
- 学科
- 济(102194)
- 经济(102092)
- 管理(72241)
- 业(71123)
- 企(58077)
- 企业(58077)
- 方法(53206)
- 数学(48129)
- 数学方法(47639)
- 财(30249)
- 中国(26602)
- 农(26050)
- 贸(23437)
- 贸易(23430)
- 易(22927)
- 业经(20207)
- 务(19185)
- 制(19150)
- 财务(19135)
- 财务管理(19086)
- 技术(19061)
- 企业财务(18181)
- 学(17386)
- 农业(17184)
- 地方(16704)
- 银(16325)
- 银行(16291)
- 融(15671)
- 金融(15668)
- 行(15502)
- 机构
- 大学(344529)
- 学院(342046)
- 济(148454)
- 经济(145655)
- 管理(137563)
- 理学(119249)
- 理学院(118112)
- 管理学(116229)
- 管理学院(115598)
- 研究(108485)
- 中国(83886)
- 京(71007)
- 财(70034)
- 科学(63503)
- 财经(56508)
- 所(53309)
- 农(52128)
- 中心(51782)
- 经(51465)
- 江(49521)
- 业大(48890)
- 研究所(48076)
- 经济学(46846)
- 北京(44436)
- 经济学院(42877)
- 财经大学(42259)
- 农业(41129)
- 范(41054)
- 师范(40635)
- 州(39224)
- 基金
- 项目(228074)
- 科学(180874)
- 基金(168915)
- 研究(165391)
- 家(146470)
- 国家(145347)
- 科学基金(125866)
- 社会(107055)
- 社会科(101935)
- 社会科学(101906)
- 基金项目(89075)
- 省(87290)
- 自然(81436)
- 自然科(79630)
- 自然科学(79609)
- 自然科学基金(78219)
- 教育(77132)
- 划(73919)
- 资助(70617)
- 编号(66558)
- 成果(53166)
- 部(52447)
- 重点(50816)
- 创(47770)
- 发(47606)
- 教育部(45640)
- 国家社会(45360)
- 创新(44734)
- 科研(44507)
- 人文(44265)
- 期刊
- 济(151647)
- 经济(151647)
- 研究(97140)
- 中国(58462)
- 财(55223)
- 学报(50087)
- 管理(49315)
- 科学(46271)
- 农(45037)
- 大学(38669)
- 学学(36406)
- 技术(32513)
- 融(32249)
- 金融(32249)
- 农业(30594)
- 教育(29894)
- 财经(28176)
- 经济研究(25510)
- 经(24094)
- 业经(24072)
- 问题(21209)
- 贸(20752)
- 统计(19520)
- 技术经济(19226)
- 策(17551)
- 理论(17524)
- 国际(17511)
- 业(16620)
- 图书(16122)
- 商业(16115)
共检索到49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2-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与长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总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而长期内只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长期逆向技术溢出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立广 尹灵秀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梅 金照林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际R&D 吸收能力 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梅 柳士昌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发生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对外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纯粹技术进步逆向溢出的各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并从R&D强度、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技术差距、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6个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本文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双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力资本跨越了10.5038这一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才显著存在,未跨越这一门槛值的省份,人力资本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有负面影响;而人力资本跨越50.4804的少数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影响略低。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门槛效应 DEA 人力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胜 李斌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京文 李景清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健 陈丽珍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丽萍 叶阿忠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出口技术复杂度与人力资本——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OFDI逆向溢出效应与我国流通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差异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基于企业异质性与微观面板数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