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7)
2023(11954)
2022(10449)
2021(9847)
2020(8358)
2019(19218)
2018(19376)
2017(38198)
2016(20325)
2015(23039)
2014(23079)
2013(23105)
2012(21194)
2011(19145)
2010(19173)
2009(17598)
2008(17317)
2007(15309)
2006(13587)
2005(11951)
作者
(59997)
(49625)
(49501)
(46931)
(31489)
(23783)
(22410)
(19527)
(18619)
(17729)
(16805)
(16524)
(15712)
(15646)
(15262)
(14972)
(14828)
(14756)
(14234)
(14179)
(12249)
(12199)
(11909)
(11183)
(11161)
(11008)
(11006)
(10960)
(9983)
(9694)
学科
(85357)
经济(85270)
管理(63155)
(61661)
(50867)
企业(50867)
方法(41591)
数学(36575)
数学方法(36244)
中国(23227)
(22556)
(21837)
技术(18137)
业经(17909)
(16753)
贸易(16746)
(16610)
(16325)
(15667)
地方(15175)
农业(14654)
(14475)
财务(14410)
财务管理(14386)
企业财务(13719)
(13448)
银行(13412)
理论(13238)
环境(13192)
(12920)
机构
大学(303038)
学院(299894)
(123449)
管理(123237)
经济(120835)
理学(107209)
理学院(106120)
管理学(104517)
管理学院(103969)
研究(96880)
中国(71220)
(63984)
科学(58386)
(57066)
(47976)
财经(46541)
(43531)
研究所(43527)
业大(43384)
中心(43049)
(42298)
(41411)
北京(40852)
(38100)
师范(37789)
经济学(36936)
(35225)
财经大学(34841)
农业(34216)
(34205)
基金
项目(202951)
科学(159889)
研究(149891)
基金(148001)
(127913)
国家(126887)
科学基金(109460)
社会(94246)
社会科(89497)
社会科学(89473)
基金项目(79291)
(77919)
自然(71163)
自然科(69488)
自然科学(69474)
教育(68588)
自然科学基金(68221)
(65643)
编号(61609)
资助(61002)
成果(49353)
(45654)
重点(44606)
(42624)
(42579)
课题(41236)
创新(39718)
教育部(39418)
人文(38710)
项目编号(38574)
期刊
(131591)
经济(131591)
研究(90558)
中国(49917)
管理(45121)
学报(44493)
科学(41531)
(41231)
(38447)
大学(33870)
学学(31807)
教育(31467)
技术(27940)
农业(27418)
(25269)
金融(25269)
财经(22493)
经济研究(21385)
业经(21274)
(19091)
问题(17890)
技术经济(16723)
理论(16104)
图书(15883)
科技(15282)
(15046)
实践(14786)
(14786)
现代(13979)
商业(13853)
共检索到429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仇怡  吴建军  
本文选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且技术水平比较发达的九个国家(地区),利用我国和九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母国和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直接投资到这些国家(地区)所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给母国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只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吸引外资而言发展缓慢,因而其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宏  赵佳颖  
与传统的技术利用型对外直接投资(FDI)相对应的,以获取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要素、技术、信息等资源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被称为技术获取型FDI。技术获取型FDI将会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技术溢出与传统研究中FDI母国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向恰恰相反,因此称之为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关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认为,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企业进行FDI的重要动因,并且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提高母国全国、产业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丹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取得快速发展。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发达东道国的先进技术,获得了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围绕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尤其是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现有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准计量模型和包含吸收能力的交互计量模型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通过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吸收能力密切相关且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证实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且吸收能力越高,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汪冬华  徐驰  
在以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笼统的宏观统计数据,没有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区分,因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本文采用拓展的LP模型,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独立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商品进口、外商来华投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对外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外商来华投资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因素,国内研发投入和商品进口的影响居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也都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程度均较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 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柏福  刘舜佳  
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方向与其物化型资本品输出方向相反,需就OFDI对东道国及母国溢出的技术类型进行区分。本文依据技术分类理论指出OFDI逆向溢出非物化型技术,并基于非物化型技术空间扩散属性,将Pottelsberghe and Lichtenberg(2001)的OFDI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检验模型空间扩容,以中国30省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OFDI两阶段逆向技术外溢:进口贸易和FDI首阶段的局域技术外溢效应强于OFDI首阶段的局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OFDI在中国内陆区域间产生的二阶段广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强于进口贸易和FDI的二阶段广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结论在置换6种不同空间权重后具有稳健性。基于研究结论,我们建议"走出去"优先"引进来",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本积累三方面完善非物化型技术空间溢出所需的软、硬件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娴  杨敏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玉春  
本文以我国100家国有大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与其境外资产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技术创新绩效与境外资产存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物化技术溢出而不是非物化技术溢出。基于此,建议积极引导我国企业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对国外研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创新活跃地的直接投资,充分发挥海外机构或研发基地在技术吸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双重作用,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立广  尹灵秀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莹  沙文兵  
从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尝试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尝试构建一条以"研发互动—成果传递—内部吸收"为主线的循环技术溢出模型,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