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4)
- 2023(9506)
- 2022(8265)
- 2021(7870)
- 2020(6740)
- 2019(15114)
- 2018(14993)
- 2017(29772)
- 2016(16492)
- 2015(18779)
- 2014(18875)
- 2013(18481)
- 2012(17573)
- 2011(15671)
- 2010(16369)
- 2009(15881)
- 2008(16626)
- 2007(15324)
- 2006(14014)
- 2005(13454)
- 学科
- 济(64244)
- 经济(64104)
- 管理(60284)
- 业(56461)
- 企(49414)
- 企业(49414)
- 财(27819)
- 方法(27258)
- 数学(23406)
- 数学方法(23072)
- 制(22488)
- 中国(20150)
- 务(18941)
- 财务(18902)
- 财务管理(18860)
- 农(18506)
- 企业财务(18062)
- 体(15426)
- 业经(14952)
- 银(14277)
- 银行(14262)
- 行(13524)
- 体制(12964)
- 融(12661)
- 金融(12656)
- 贸(12515)
- 贸易(12502)
- 易(12274)
- 学(11209)
- 农业(10898)
- 机构
- 大学(245472)
- 学院(242439)
- 济(101920)
- 经济(99655)
- 管理(91768)
- 研究(80084)
- 理学(76954)
- 理学院(76176)
- 管理学(74991)
- 管理学院(74545)
- 中国(66334)
- 财(58626)
- 京(52429)
- 财经(44376)
- 科学(43510)
- 所(40547)
- 经(39966)
- 江(37786)
- 中心(37018)
- 研究所(35086)
- 北京(34403)
- 农(33396)
- 财经大学(32901)
- 经济学(31585)
- 州(30347)
- 范(29945)
- 师范(29688)
- 业大(29293)
- 院(28418)
- 经济学院(28323)
- 基金
- 项目(140979)
- 科学(111212)
- 研究(107237)
- 基金(103498)
- 家(88769)
- 国家(87619)
- 科学基金(74802)
- 社会(69266)
- 社会科(65465)
- 社会科学(65444)
- 基金项目(53432)
- 省(52392)
- 教育(50155)
- 自然(46072)
- 自然科(44953)
- 自然科学(44941)
- 划(44568)
- 自然科学基金(44163)
- 编号(43967)
- 资助(43495)
- 成果(39578)
- 部(33373)
- 制(32406)
- 重点(31474)
- 课题(30407)
- 性(29778)
- 教育部(29449)
- 创(28679)
- 发(28430)
- 国家社会(28376)
- 期刊
- 济(123597)
- 经济(123597)
- 研究(81584)
- 中国(51608)
- 财(50196)
- 管理(38579)
- 学报(33776)
- 农(32513)
- 融(31192)
- 金融(31192)
- 科学(31177)
- 大学(27225)
- 教育(26906)
- 学学(25427)
- 财经(23834)
- 农业(21170)
- 经(20331)
- 技术(19348)
- 经济研究(18782)
- 业经(18764)
- 问题(16853)
- 贸(14972)
- 财会(13335)
- 国际(13281)
- 理论(13264)
- 会计(13263)
- 实践(11629)
- 践(11629)
- 版(11479)
- 技术经济(11297)
共检索到393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建辉
我国家族公司的治理受传统文化影响,且我国法制机制不够完善,增加了家族公司治理难度。公司控制权的基本表现形式体现在影响公司财产的决策上,一些大股东拥有对公司经营事务的绝对控制权,成为终极股东。终极股东控制问题主要包括股东以及其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终极股东控制和金字塔结构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家族公司 终极股东 控制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斌
在对189家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样本数据,选取组织惯例作为中介变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嵌套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社会资本对终极股东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惯例在社会资本影响终极股东控制的过程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资本中的认知维度能直接对终极股东控制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的结构、关系维度只有通过组织惯例的中介作用,才能间接地影响终极股东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春华 胡国柳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腾文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 :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 ,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股东 中小股东 代理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耀伟
基于2004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考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互动机理,检验公司治理在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
关键词:
终极控制 两权偏离 公司治理 现金流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颖 艾辉
利用我国303家上市家族企业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金字塔结构下终极股东控制权和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处于[50%,100%]区间时,上市家族企业的终极控制权和银行借款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权和资产负债率、流动性负债率之间负相关但不显著;终极控制权在[0,30%]区间时,终极控制权与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率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流动性负债率正相关但不显著;终极控制权在[30%,50%]区间时,终极控制权与资产负债率、流动性负债率正相关但不显著,与银行借款率负相关但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善重
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而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使非家族股东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基于此,本文以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弱化家族控制与强化传承意愿,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创业型、融资约束较强、位于金融监管程度较强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积极效应更显著;数字金融对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制衡度存在差异化影响,即相较于外资股东与机构股东制衡度,数字金融能够强化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对家族股东的制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动机,丰富了数字金融与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宗刚 吴凌寒
公司治理就其实质是指公司是由谁控制,并为谁的利益服务。在Berle和Means1930年的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第一次提到在美国的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所有权分散的股东,由于经理有着自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高闯 史宝康
终极股东控制的广泛存在往往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小股东利益更容易受到终极股东的侵害。从所有权结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对终极控制股东的形成和实现机制的研究,运用多重控制链模型解释了控股股东分离所有权和现金流权的方式,并且通过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存在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下,无论股权的集中度如何,都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公司治理效率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晖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亮亮 李凯
以2005年中国26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决策中存在的终极股东代理问题。研究发现,终极股东的控制权、制衡度和现金流权与受控公司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受控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终极股东控制权比例和制衡度越高,股权融资给终极股东带来的控制权稀释风险越低,终极股东偏好股权融资;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低,终级股东承担的债务破产风险越小,终极股东偏好债务融资。研究结论一方面支持资本结构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另一方面证实了终极股东在资本结构决策中确实存在主动规避治理效应的动机和行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华 杨兴全 陈旭东
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以及直接吸收合并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收购公司并购后1-2年内股东财富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对公司并购绩效具有"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导致公司并购绩效的恶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高自由现金流和低成长性会加强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且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吴昊旻
文章以2004年至2009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降低了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两权分离的这种负面作用在低成长与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更严重;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并能抑制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积极作用在政府控制的公司较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忠华
自2001年3月证监会宣布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以来,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本文在对家族企业上市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的“一股独大”、“一夜暴富”以及关联交易现象,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家族控股 内部人控制 终极所有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