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7)
- 2023(6357)
- 2022(5466)
- 2021(5271)
- 2020(4668)
- 2019(10642)
- 2018(10697)
- 2017(20004)
- 2016(11562)
- 2015(13639)
- 2014(13777)
- 2013(13464)
- 2012(12611)
- 2011(11413)
- 2010(12273)
- 2009(11565)
- 2008(11263)
- 2007(10070)
- 2006(9272)
- 2005(8732)
- 学科
- 济(39509)
- 经济(39436)
- 管理(26793)
- 业(25250)
- 企(19208)
- 企业(19208)
- 方法(16269)
- 中国(15756)
- 数学(13579)
- 数学方法(13397)
- 学(13103)
- 制(12419)
- 审计(12136)
- 农(12017)
- 财(11327)
- 理论(9767)
- 银(8742)
- 银行(8720)
- 行(8476)
- 体(8427)
- 教育(8352)
- 教学(7904)
- 贸(7769)
- 贸易(7756)
- 易(7602)
- 税(7488)
- 业经(7437)
- 融(7401)
- 金融(7401)
- 农业(7171)
- 机构
- 大学(166619)
- 学院(166292)
- 济(63196)
- 经济(61606)
- 研究(57281)
- 管理(55673)
- 理学(46443)
- 理学院(45861)
- 管理学(45006)
- 管理学院(44682)
- 中国(44600)
- 京(37090)
- 财(35641)
- 科学(34309)
- 所(30268)
- 财经(27482)
- 江(27084)
- 研究所(26649)
- 农(26246)
- 中心(25719)
- 经(24721)
- 范(24509)
- 师范(24272)
- 北京(23747)
- 业大(22114)
- 州(21416)
- 院(20614)
- 农业(20469)
- 财经大学(20086)
- 经济学(19982)
- 基金
- 项目(98646)
- 研究(75960)
- 科学(74918)
- 基金(67125)
- 家(58578)
- 国家(58059)
- 科学基金(47357)
- 社会(44307)
- 社会科(41597)
- 社会科学(41587)
- 省(39459)
- 教育(38670)
- 基金项目(35068)
- 编号(33651)
- 划(33555)
- 成果(29929)
- 自然(29393)
- 自然科(28542)
- 自然科学(28532)
- 资助(28361)
- 自然科学基金(27985)
- 课题(24958)
- 重点(23597)
- 部(22662)
- 发(20825)
- 性(20808)
- 年(20596)
- 创(20072)
- 项目编号(20031)
- 教育部(19437)
共检索到26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时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处于修订实践探索之中。虽然我国高校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差异性,但是,我国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存在着"应用性、复合型"和"道德规范、知识体系与执业技能"特征,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个维度,传统模式还是现代模式的矛盾,主体主导还是客体主导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兴国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其结构与功能在人才培养这一层面上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分析解释这些不协调和矛盾为我们研究确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我国高等教育要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协调好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起来作为发展目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社会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坤轮
从专业认证的角度来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法学一流专业建设和法学专业三级认证标准研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定位维度、内涵维度和评价维度。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 三个维度 专业认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冬梅 席鸿建 黄国勋
本文论述了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要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 ,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 ,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三是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修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盛楠 牛俐智 赵国琦
国家不断加强农学专业建设,重视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对农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滞后性。通过对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及其与农业专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生物学哲学思维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学哲学 农学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广泉 陈平
农业发展对农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单一的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农学专业“专才”教育,改造整合提升为培养面向“三农”的“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现代大农学专业”“通才”教育的教学改革举措。
关键词:
农学专业 人才 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滕业方
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面向专业群特定服务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内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面向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塑料助剂生产核心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以构建"公共平台课+工程基础课程群+塑料助剂合成课程群+专业群互选模块"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军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独特性与创新性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制度属性,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作为制度的行动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由于双方地位与权力的不对等,以及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阻碍了教学计划的一体化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而制度形成的"路径依赖"则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为减少对学生利益的侵害,预防行动者的合谋而产生无效率的制度,政府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 人才培养方案 制度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怀珍 杨桂染 刘立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直接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医学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和医疗卫生领域发展,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规范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等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及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等程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建军
在高职教育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就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理念、原则、流程和内容等进行了专题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焕玲
通过对企业软件技术岗位人才要求的调研,归纳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共性,制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通用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和个性能力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按模块化实施课程教学,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组织教学内容,并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实训,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德兰 周建松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梳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处理好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关系、专业和学科及课程的关系、专业的自身定位问题等逻辑前提;要回答好四个重要问题,即办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的课程类型。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前提 问题 原则 课程类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京
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任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主线,围绕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并将顶岗实习作为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同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使得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鹏 姜永华 白春涛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通过构建"四条主线,三方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4个岗位群,确定5项岗位能力,开发6个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的"456"课程体系,使学生岗位能力达到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学习+仿真教学+工学结合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