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8)
2023(6435)
2022(5511)
2021(5259)
2020(4545)
2019(10209)
2018(10238)
2017(20816)
2016(11434)
2015(12797)
2014(12802)
2013(12644)
2012(12138)
2011(10960)
2010(11409)
2009(10927)
2008(11135)
2007(10068)
2006(9321)
2005(8614)
作者
(32697)
(26890)
(26859)
(26023)
(17425)
(12682)
(12308)
(10346)
(10167)
(9967)
(9068)
(8903)
(8768)
(8651)
(8523)
(8360)
(8052)
(7993)
(7989)
(7771)
(6880)
(6683)
(6601)
(6244)
(6163)
(6107)
(6065)
(6010)
(5333)
(5253)
学科
(42841)
经济(42796)
管理(35451)
(33448)
(26908)
企业(26908)
方法(17012)
(16135)
数学(15174)
数学方法(14963)
中国(14905)
(13665)
(12832)
(10790)
银行(10783)
(10346)
(10016)
(9938)
贸易(9929)
(9914)
财务(9898)
财务管理(9876)
(9734)
(9697)
企业财务(9358)
税收(9223)
(9153)
业经(8970)
(8892)
(8355)
机构
学院(163239)
大学(162247)
(69967)
经济(68310)
管理(61674)
研究(57118)
理学(51546)
理学院(50973)
管理学(50223)
管理学院(49911)
中国(47655)
(38772)
(35056)
科学(32435)
(29122)
财经(28916)
中心(26602)
(26084)
(26052)
研究所(25665)
(23756)
北京(22921)
(21426)
财经大学(21268)
师范(21261)
经济学(21046)
(20777)
(20701)
业大(20317)
经济学院(18954)
基金
项目(96944)
科学(76889)
研究(73571)
基金(70631)
(60713)
国家(60200)
科学基金(51117)
社会(46007)
社会科(43569)
社会科学(43562)
基金项目(36739)
(36580)
教育(33864)
自然(32663)
自然科(31835)
自然科学(31827)
(31667)
自然科学基金(31239)
编号(30865)
资助(29884)
成果(27076)
(22549)
重点(22136)
课题(21706)
(21211)
(19997)
(19426)
教育部(19339)
项目编号(18828)
(18778)
期刊
(82673)
经济(82673)
研究(56103)
中国(31603)
(29571)
管理(24012)
(22652)
金融(22652)
(21157)
科学(20472)
学报(20469)
教育(17380)
大学(16014)
学学(15047)
财经(14200)
农业(14153)
经济研究(14135)
业经(13604)
技术(12907)
(12163)
问题(11233)
(10320)
理论(9181)
国际(9124)
(8512)
实践(8226)
(8226)
现代(8071)
商业(7818)
技术经济(7611)
共检索到261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潮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传统中,对政府干预的推崇根深蒂固,宏观调控中存在扩张性偏好。对政府理性的过度信任,防范政府道德风险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决策失误与腐败可能使宏观调控的目标发生扭曲,甚至"干得越多、错的越多"。所以应当警惕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扩张性倾向,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共选择机制,提高我国宏观调控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斌  
一、1998年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其产生的背景自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已成功地实现经济“软着陆”目标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在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国内两方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芳  陈彤  
全面梳理了2004—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调控目标、调控手段、调控对象和调控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其变迁特征、演化机理和存在问题。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多元化,调控手段由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向两者并重的趋势转化,调控对象重心由开发商逐渐转至购房者和地方政府,保有环节调控缺失。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未明确划分导致多元化目标相互矛盾,经济手段失灵和房地产立法不全导致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现行土地制度是调控措施治标不治本的制度根源,政府治理制度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未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区分公房市场和私房市场,形成不同调控方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于琳方  徐长玉  
目前全国房价仍在不断上涨,一些热点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房价仍在高位运行,其上涨速度还有所加快。这几年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不少调控政策,但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调控思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政府行政干预和房屋管制过多,"两房"制度问题多,住房社会保障的范围过于宽泛等。因此,现行调控思路需作调整。笔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两房"制度,建设国家商品租赁住房,引导消费者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现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程瑜  周东海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物价涨幅依然偏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够强劲;政府公共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宝良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缓解,但全球经济增长仍未出现明显起色。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回升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预计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全年GDP增长7.5%左右,CPI上涨2.5%左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当务之急是将"热钱"收入笼中,探索治标治本之策。建议大量释出国有流通股,尽快让社保入市资金退出;逐步放开股票一级市场,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停建大型公共设施;发挥市场调控手段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1.增强投资对稳增长的有效带动作用。在传统投资领域空间和效率下降的同时,需要在有消费支撑和促进技术进步的领域加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总需求稳定增长。一是重视挖掘传统领域增加有效投资的潜力。尽管房地产投资峰值期已经临近,新开工、竣工和施工面积逐步进入负增长区间,但棚户区改造、养老、文化、休闲和旅游地产需求空间还比较大。尽管传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安雅娜  
我国目前的总供求基本达到增量平衡的状态,而宏观调控政策的中性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种调控政策虽然是现阶段的正确选择,但并不意味着“中性化”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意味着做好了“中性化”就一定可以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中性化”特征只是一个阶段性特征;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兼顾扩大就业的目标;把握时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素钢  
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房地产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调控起到一定成效,但从总体评价来看仍有待改进,我们急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对策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京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事实上走了一条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互动攀升无根飞起的过热经济之路。1996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治理,才有利率的两次成功下调,在我国首次实现“软着陆”。低利率、低通胀将是“软着陆”以后的中国经济的长期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金丽红  杜文洁  林红斌  
在我国宏观调控中,供给管理长期被忽视。本文重新考量了供给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分析了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在讨论供给管理政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供给管理政策工具体系,以及宏观调控中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