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0)
- 2023(9904)
- 2022(8936)
- 2021(8567)
- 2020(7401)
- 2019(17215)
- 2018(17498)
- 2017(34584)
- 2016(18801)
- 2015(21413)
- 2014(21618)
- 2013(21555)
- 2012(19948)
- 2011(18027)
- 2010(18105)
- 2009(16609)
- 2008(16513)
- 2007(14321)
- 2006(12737)
- 2005(11240)
- 学科
- 济(74745)
- 经济(74662)
- 管理(57080)
- 业(53463)
- 企(44716)
- 企业(44716)
- 方法(35962)
- 数学(31309)
- 数学方法(30982)
- 财(21000)
- 中国(20974)
- 农(19327)
- 学(15956)
- 业经(15812)
- 制(15480)
- 贸(14003)
- 贸易(13993)
- 务(13934)
- 财务(13874)
- 财务管理(13845)
- 地方(13669)
- 易(13631)
- 企业财务(13131)
- 银(13022)
- 银行(12989)
- 农业(12540)
- 和(12365)
- 行(12324)
- 理论(12238)
- 环境(11513)
- 机构
- 大学(273073)
- 学院(270285)
- 管理(109837)
- 济(106357)
- 经济(103900)
- 理学(95086)
- 理学院(94072)
- 管理学(92588)
- 管理学院(92109)
- 研究(87304)
- 中国(65938)
- 京(58989)
- 科学(53694)
- 财(51461)
- 所(43682)
- 财经(41223)
- 农(39576)
- 研究所(39506)
- 业大(39368)
- 中心(39100)
- 北京(37902)
- 江(37766)
- 经(37324)
- 范(35258)
- 师范(34965)
- 院(31580)
- 州(31488)
- 农业(31164)
- 经济学(31118)
- 财经大学(30784)
- 基金
- 项目(180698)
- 科学(141256)
- 研究(134043)
- 基金(130470)
- 家(112521)
- 国家(111573)
- 科学基金(95630)
- 社会(82428)
- 社会科(77940)
- 社会科学(77917)
- 基金项目(70290)
- 省(69872)
- 自然(62696)
- 教育(61334)
- 自然科(61148)
- 自然科学(61135)
- 自然科学基金(60012)
- 划(58981)
- 编号(56161)
- 资助(54326)
- 成果(46168)
- 部(40328)
- 重点(39763)
- 课题(37768)
- 发(37714)
- 创(37064)
- 项目编号(35022)
- 教育部(34589)
- 科研(34486)
- 创新(34469)
- 期刊
- 济(116791)
- 经济(116791)
- 研究(82854)
- 中国(46184)
- 学报(40729)
- 管理(40591)
- 财(38170)
- 科学(37718)
- 农(35327)
- 大学(30806)
- 教育(29560)
- 学学(28859)
- 农业(25045)
- 融(23965)
- 金融(23965)
- 技术(22698)
- 财经(19748)
- 业经(19364)
- 经济研究(18768)
- 经(16608)
- 问题(15886)
- 理论(15451)
- 图书(15022)
- 实践(14279)
- 践(14279)
- 技术经济(13159)
- 现代(12824)
- 科技(12787)
- 商业(12393)
- 业(12039)
共检索到391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勒系琳
考察从计划体制的行政分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展现我国宏观调控由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调控的渐进过程。分析了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关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良性转变提出思考,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变、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律手段作用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手段 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俊
论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周叔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这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它是由经济手段、行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莺飞 李秀兰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即存款准备金制度、人民银行的再贷款、综合信贷计划和利率管理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目前中央银行主要调节手段的产生、发展、作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实践及未来发展,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对策。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控制信贷规模,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开始实行的。此后准备金率经过三次调整,发挥了控制信贷规模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目前准备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1984年以来,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在深化改革,需要总结经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现仅就宏观调控手段问题谈几点意见。 直接调控手段需要改进 在直接调控手段中,主要是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 货币发行量(现金),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状况和国家信贷收支差额的集中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伟忠
宏观调控倚重行政手段虽然见效快,但有悖于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良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快改革步伐,消除宏观调控的体制性障碍,使宏观调控方式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手段为主。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行政手段 制度障碍 市场机制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敦富 傅晓东 叶裕民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日趋由产业推动型转向区域和产业联合推动型,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对像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具有独特功能的区域调控手段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现实需要有力的区域调控,在各区域或地方越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条件下,越是需要区域协调、区域调控。只有按照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区域分工和交换,才会使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为使我国经济在产业(条条)和区域(块块)两个层面上相互协调配合,健康发展,作为政府,可在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调控的职能作用必不可少。
关键词:
区域 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冯海发
加强农业宏观调控、形成完善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在农业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必须重视调控手段的配置和相应的体制保证。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和体制保证方面应突出以下方面。一、严格划分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元 杜飞轮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是指形成宏观调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协调的运行方式,核心是形成促进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内在力量。对应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环节,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调控目标确定和排序的机制化安排;三是调控政策手段搭配的机制化安排;四是政策工具选择的机制化安排;五是政策传导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在实践中完善体系、探索模式,机制化的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各个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方面,多部门参与决策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影响决策及时性;主要政策手段的决...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目标 政策手段 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既有总量目标,也有结构目标;确立了经济和社会两类调控目标;在数量上绝不止4个,且优先顺序相机选定;目标选择灵活,并不拘泥于调控时间以及所谓政治周期。"十二五"规划充实了许多宏观调控指标,也带来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应当继续坚持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万元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目标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计量标准。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无法实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十二五”规划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验 反思 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如金
市场非均衡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特点,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自觉地调整市场非均衡状态,保证经济的相对均衡运转,以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矫正市场非均衡状态,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尝试了各种措施。本文在比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技术标准是矫正经济非均衡的有效措施。正确地运用技术标准,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外竞争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使国内厂商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需求。所以,不失时机地调整技术标准,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市场从非均衡向均衡的方向运动。
关键词:
经济非均衡 矫正措施 配额投资 技术标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郑耀东 万存知 纪敏
四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经验景学成郑耀东万存知纪敏自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下简称《调控意见》)以来,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国民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聂名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