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4)
2023(7835)
2022(6807)
2021(6720)
2020(5989)
2019(13953)
2018(14280)
2017(28612)
2016(15813)
2015(18475)
2014(18575)
2013(18475)
2012(17489)
2011(15800)
2010(16439)
2009(15708)
2008(15846)
2007(14381)
2006(12935)
2005(12029)
作者
(48639)
(40289)
(39818)
(38215)
(25779)
(19394)
(18348)
(15593)
(15303)
(14758)
(13733)
(13599)
(13028)
(12963)
(12746)
(12500)
(12084)
(11871)
(11852)
(11660)
(10290)
(10141)
(9963)
(9232)
(9176)
(9175)
(9095)
(9083)
(8286)
(7978)
学科
(64615)
经济(64543)
管理(48213)
(44985)
(38468)
企业(38468)
方法(33946)
数学(30653)
数学方法(30032)
中国(18192)
(17893)
(15513)
(14905)
(14085)
贸易(14072)
(14035)
(13803)
(13080)
银行(13040)
(12380)
业经(11874)
(11637)
财务(11589)
财务管理(11557)
(11502)
金融(11502)
理论(11292)
企业财务(10875)
(9458)
(9145)
机构
大学(234365)
学院(232427)
(93701)
经济(91562)
管理(85801)
研究(78966)
理学(72499)
理学院(71746)
管理学(70029)
管理学院(69663)
中国(67125)
(51670)
科学(48945)
(47189)
(42076)
(41235)
研究所(37646)
中心(37127)
财经(36628)
(35721)
业大(35014)
北京(33501)
(33106)
农业(32957)
(29130)
经济学(28824)
(28058)
(28018)
师范(27639)
财经大学(27366)
基金
项目(142653)
科学(110062)
基金(103321)
研究(98774)
(91539)
国家(90854)
科学基金(76200)
社会(60210)
社会科(57058)
社会科学(57041)
(54786)
基金项目(52723)
自然(52243)
自然科(51084)
自然科学(51068)
自然科学基金(50119)
(47363)
教育(47341)
资助(47193)
编号(39952)
成果(33739)
重点(32507)
(32099)
(28823)
(28460)
课题(28322)
科研(28069)
计划(27479)
教育部(27117)
创新(26785)
期刊
(104655)
经济(104655)
研究(73050)
中国(46693)
学报(39770)
(36856)
(36764)
科学(34898)
管理(34649)
(33362)
金融(33362)
大学(29958)
学学(28336)
教育(24443)
农业(24053)
技术(21497)
财经(18890)
经济研究(18262)
(16167)
业经(15974)
统计(13927)
问题(13835)
(12951)
理论(12842)
(12777)
技术经济(11765)
(11752)
国际(11739)
实践(11491)
(11491)
共检索到363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培新  
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核心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春  阮文彪  
一直以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上。本文针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的宏观调控作用,试建立了关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三者的经济模型,同时做出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响应曲线图。经进一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五六,李全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铭  沈利生  
文章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非线性协整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与流动性过剩紧密相关的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单向Granger因单关系,同时又存在即期因果关系(instan-taneous causality)。非线性协整检验结果支持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并发现在不同的状态中货币供应量的误差修正效应均比信贷规模大,反映了在由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组成的系统中货币供应量的主导地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定──兼论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宏观调控课题组为完成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央行应尽快实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移和相应操作手段的定位,即从主要依靠贷款计划控制新增贷款规模转向主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维安  
自从1984年出现信贷失控从而货币失控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滑坡交替出现,个别年份甚至出现市场疲软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局面。虽然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然而现实情况表明我国经济至今仍未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随之诸如国营企业亏损增加,生产第一线职工收入下降甚至失业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如果再得不到解决,就会危及社会安定。所以,深刻反思货币失控的原因,全面总结货币调控的经验教训,已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达  
宏观经济问题是国家经济生活中总量方面的问题,诸如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总量,全社会商品、服务的供与求,劳动力的供与求、货币的供与求、预算的收与支、结余或赤字的总量,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率、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工资率和就业率、利息率和汇率的总量比率。这些总量和比率,在均衡与失衡、协调与失调、相容与排斥等相关形态的运动过程中,按照怎样的规律趋向或背离均衡点,构成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启才  
泰勒规则作为一种简单的货币政策规则,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和各国央行的重视。目前,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中尚未运用该规则进行操作,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独立性、相关机制和技术约束条件出发,深入探讨了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并依据应用中存在的掣肘因素,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曼怡  
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尽管影响力度和时间长度不同,货币供应增长率与信贷增长率都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相似的变化。方差分解表明,货币供应增加与信贷扩张都可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而且信贷扩张对近期通货膨胀的贡献率较大,达到25%。因此,缩减信贷规模有利于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文章结合抚州市辖内现金投放与回笼的实际情况,指出用传统的现金管理模式对当前多元化微观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目前现金管理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工作中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日新  臧跃茹  
从当前经济的运行来看,我们不能只看到现金(人民币)是货币,实际上企业的存款和居民的储蓄存款经过一定手续可以成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是一种货币。尽管经济学界对货币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迄今尚无定论(外国也是一样),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迫切要求回答在宏观调控上究竟主要控制哪个层次的货币指标,才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避免前几年出现过的那种宏观严重失控现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莫万贵  王立元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认为M2和贷款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央行对M2和贷款的调控是有成效的。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利率等价格工具,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会更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