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7)
- 2023(15623)
- 2022(13233)
- 2021(12330)
- 2020(10468)
- 2019(23389)
- 2018(23201)
- 2017(44096)
- 2016(23785)
- 2015(26568)
- 2014(26171)
- 2013(25405)
- 2012(23719)
- 2011(21490)
- 2010(21808)
- 2009(20258)
- 2008(19570)
- 2007(17366)
- 2006(15552)
- 2005(14001)
- 学科
- 济(108698)
- 经济(108582)
- 管理(72308)
- 业(66091)
- 企(55459)
- 企业(55459)
- 方法(42417)
- 数学(37213)
- 数学方法(36767)
- 中国(29886)
- 农(25744)
- 财(25113)
- 地方(23574)
- 制(22325)
- 业经(22249)
- 学(21504)
- 技术(19951)
- 银(17968)
- 银行(17928)
- 行(17258)
- 体(16721)
- 农业(16553)
- 融(16534)
- 金融(16527)
- 贸(16348)
- 贸易(16331)
- 易(15840)
- 理论(15831)
- 环境(14969)
- 和(14840)
- 机构
- 大学(336095)
- 学院(335672)
- 济(145417)
- 经济(142472)
- 管理(129136)
- 研究(114012)
- 理学(110349)
- 理学院(109239)
- 管理学(107460)
- 管理学院(106824)
- 中国(87277)
- 京(69866)
- 财(68799)
- 科学(66003)
- 所(56006)
- 财经(53958)
- 中心(52672)
- 江(51815)
- 农(51630)
- 研究所(50354)
- 经(48895)
- 业大(46889)
- 经济学(45443)
- 北京(43897)
- 范(42876)
- 师范(42417)
- 院(41594)
- 州(40696)
- 经济学院(40653)
- 农业(40192)
- 基金
- 项目(220037)
- 科学(174096)
- 研究(162702)
- 基金(159521)
- 家(138931)
- 国家(137784)
- 科学基金(118391)
- 社会(105614)
- 社会科(100063)
- 社会科学(100040)
- 省(86946)
- 基金项目(83479)
- 教育(75790)
- 自然(74412)
- 划(72763)
- 自然科(72755)
- 自然科学(72730)
- 自然科学基金(71451)
- 编号(64959)
- 资助(64396)
- 成果(53366)
- 创(49891)
- 重点(49618)
- 部(48947)
- 发(47947)
- 创新(45995)
- 课题(45983)
- 国家社会(44091)
- 教育部(42591)
- 科研(41718)
- 期刊
- 济(166283)
- 经济(166283)
- 研究(104754)
- 中国(68264)
- 财(53284)
- 管理(52369)
- 学报(50457)
- 农(46674)
- 科学(46195)
- 大学(39194)
- 教育(38510)
- 学学(36883)
- 融(34027)
- 金融(34027)
- 技术(31988)
- 农业(30938)
- 财经(27828)
- 经济研究(27488)
- 业经(25805)
- 经(24132)
- 问题(21815)
- 技术经济(18271)
- 贸(16880)
- 科技(16568)
- 统计(16442)
- 业(15925)
- 理论(15923)
- 策(15655)
- 商业(15294)
- 版(15101)
共检索到514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友鹏
加快构建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在1.0版本的宏观经济管理和2.0版本的宏观经济调控基础上,新时代我国形成了3.0版本的宏观经济治理。从不同参考系考察这一历史嬗变进程,既包括历史视域下当前宏观经济治理对以往宏观经济管理及宏观经济调控的完善,又包括制度视域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区别。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宏观经济治理着力方向、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精准程度、拓展宏观经济治理作用主体、凸显宏观经济治理鲜明特色,蕴含着重要的学理创新。
关键词:
宏观经济治理 历史嬗变 学理创新 参照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供给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供给管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玉志国
创建一套宏观价格监测调控的新参照系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邮编:330046玉志国参照系的概念及现行价格参见系的缺陷参照系在经典的和现代的物理学理论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观察者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基准。在选定的参照物上固定一个多维坐标系,就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监测课题组
一、监测和预警的涵义 所谓监测和预警,就是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过程性刻划、追踪分析和警情预报。监测侧重于经济活动的并行分析,旨在揭示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关系和经济变化的内在规律,是现实经济运行轨迹的实证展现;预警则侧重于经济活动和发展方向的险情预报,旨在预报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正常现象,是未来经济趋势的科学推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内容和作用上构成一个总体,监测为预警服务,预警也为监测提供必要的信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张骥 马斯曼
近几十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系统性特色的宏观经济发展、运行和调控之路,提出并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我国不断寻求突破凯恩斯主义等传统理论框架,推动从宏观经济调控走向宏观经济治理,坚持长短期兼容、供需动态平衡、宏微观协调,强调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周期内平衡与跨周期统筹、流量稳定与存量迭代、势能激活与动能畅通之间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就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路和方式及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搭配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思想、战略和实践已不单是宏观经济学的创新成果,而是汇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潮流,构成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能够有力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任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塞风
最近,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新体系大思路——公有制经济怎样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管理经验》一书(张成廉著,改革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新体系》),读后深感这是一部在体系上有所创新的宏观经济管理专著。一、对公有制和商品经济提出了新认识,从而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体系》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商品经济是一种微观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调节的社会经济形式。不仅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由市场调节,而且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其报酬也由市场调节。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确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并不能认为私有制是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全球经济治理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既是技术推进经济向外拓展的客观趋势,更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的现象。资本的对外扩张引起战争,但战争与资本的本性是矛盾的。鉴于此,不同资本之间会达成暂时的妥协,形成一种瓜分殖民地的全球经济治理的"分赃制",但这并不会根本避免战争。因此,资本的治理根本无法使全球经济治理走向"善治"。战后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及其机制,依然打上了殖民主义时代的深深烙印,中国融入之后,在尊重既有体系的前提下,主张对既有体系、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机制。当然,为了使中国更好地发挥全球经济治理的作用,理论研究需要化解矛盾,引导国际舆论、进行国际价值创新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绍忠
经济学的语境范式是由生态经济学家尼瓦.古德雯(Neva R.Goodwin)、女性主义经济学家朱莉.纳尔逊(Julie A.Nelson)等学者构建起来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从宏观经济学层面上来讲,这一范式在经济学语境模型的基础上界定了宏观经济的目标——提高生活水平、维护经济稳定和加强经济安全以及保持可持续发展,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宏观经济测量的社会和环境维度,提倡使用超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福利测量指标。经济学语境范式所构建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为解决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提供了较为可行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问陶 刘朝阳
本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构建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先行指标体系经济预测模型,同时进行了模拟预测检验,以期为我国前瞻性货币政策数量研究提供支持,为实现时间动态一致性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先行指标 协整检验 宏观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鸿懋
一个中心城市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除去存在着多种微观经济效益,即各个经济实体的和各种单项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益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宏观经济效益,即城市的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然而,在我国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大都侧重于微观经济效益这个领域,宏观经济效益的研究则尚属薄弱的环节,至于城市的宏观经济效益研究,几乎是尚未开拓的领域。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极不相适应的。很显然,如果不分层次地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动的效益进行连续性的分析,就难以判断我国经济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作者从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质出发,探讨了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实证研究的逻辑体系、系统核算、评价和分析的基本内容,即: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决定的系统因素及其实证逻辑体系;宏观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反映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运用资源配置原理,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问题形成过程中体制和管理因素决定的系统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魏 刘世锦 曾培炎
预测宏观经济动态趋势是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基于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于我国2006-2016年金融稳定指数、金融压力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展开调查,分析了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成果表明,金融体系中稳定性和压力状况,能够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面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出现的困难形势以及外部输入性风险不断上升情况下,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提出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经济工作中的底线思维、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新常态特点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运行,也将有利于推行和开展经济学实证领域的实践或研究探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本文探讨了研究宏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设计原则,并根据有关宏观经济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国家能力理论等原理,设计了一套宏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一、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逐步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间接控制为主。宏观经济控制的中心内容,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及其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为了搞好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需要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指标体系,按年进行分析;也需要利用一系列敏感性指标,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使之能够在问题刚露端倪的时候及时“报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多指标评比。对若干选定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再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算出总分或指数。一类是用一个复合指标评比。子项多用国民收入,母项有的不考核C,有的把物耗和资金占用直接相加,多数以总成本代表V+C由于多指标评比不能避免权数的主观性,笔者倾向于使用一个复合指标“综合投入产出系数”。系数愈大,效益愈高,其公式是:综合投入产出系数=国民收入/C+V+资金占用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