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4)
- 2023(7807)
- 2022(6596)
- 2021(6037)
- 2020(5058)
- 2019(11513)
- 2018(11424)
- 2017(23329)
- 2016(12393)
- 2015(14064)
- 2014(14331)
- 2013(14377)
- 2012(14128)
- 2011(13247)
- 2010(13898)
- 2009(13458)
- 2008(13203)
- 2007(12082)
- 2006(11427)
- 2005(10778)
- 学科
- 济(75707)
- 经济(75651)
- 管理(35461)
- 业(31098)
- 方法(23397)
- 企(23286)
- 企业(23286)
- 数学(21115)
- 数学方法(20930)
- 中国(19873)
- 地方(18329)
- 农(16581)
- 制(14170)
- 财(14124)
- 学(13509)
- 业经(12991)
- 地方经济(12882)
- 银(12061)
- 银行(12047)
- 贸(11911)
- 贸易(11901)
- 行(11726)
- 易(11546)
- 融(11036)
- 金融(11036)
- 策(10879)
- 农业(10644)
- 环境(10092)
- 体(9643)
- 及其(9113)
- 机构
- 学院(196170)
- 大学(195273)
- 济(96814)
- 经济(94896)
- 研究(72927)
- 管理(70814)
- 理学(59102)
- 理学院(58400)
- 中国(58013)
- 管理学(57647)
- 管理学院(57255)
- 财(46540)
- 京(41862)
- 科学(39724)
- 所(37412)
- 财经(35703)
- 研究所(33149)
- 经(32131)
- 经济学(31560)
- 中心(31505)
- 江(30830)
- 经济学院(28084)
- 北京(27626)
- 农(26602)
- 财经大学(26037)
- 范(25864)
- 院(25815)
- 师范(25730)
- 州(24131)
- 业大(22642)
- 基金
- 项目(112043)
- 科学(88479)
- 研究(85839)
- 基金(81214)
- 家(69052)
- 国家(68480)
- 科学基金(57846)
- 社会(56214)
- 社会科(53270)
- 社会科学(53259)
- 省(41614)
- 基金项目(41237)
- 教育(38426)
- 划(35465)
- 编号(35037)
- 资助(34844)
- 自然(34307)
- 自然科(33401)
- 自然科学(33392)
- 自然科学基金(32763)
- 成果(30070)
- 发(26301)
- 部(25963)
- 重点(25357)
- 课题(25063)
- 国家社会(23109)
- 性(22647)
- 教育部(22456)
- 发展(22403)
- 展(22117)
- 期刊
- 济(121032)
- 经济(121032)
- 研究(71069)
- 中国(37714)
- 财(33271)
- 管理(28442)
- 融(25424)
- 金融(25424)
- 农(24219)
- 科学(23905)
- 学报(23197)
- 经济研究(20978)
- 财经(19072)
- 教育(18248)
- 大学(18201)
- 业经(17631)
- 学学(17149)
- 经(16605)
- 技术(16591)
- 问题(16126)
- 农业(16086)
- 贸(13978)
- 国际(12523)
- 技术经济(11637)
- 统计(10430)
- 世界(10251)
- 理论(10152)
- 经济问题(10046)
- 商业(10007)
- 现代(9721)
共检索到320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炜光
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某种经济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年(特别是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之后)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扭转,这种扭转应该说是从凯恩斯干预慢慢转向奥地利学派,至少有这种迹象。个人感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侧的变化。供给侧本身不是奥地利学派所主张的,但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是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超
社会资金流向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李晓超针对1996年下半年出现的社会资金流向变化,当时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社会资金流向的变化是暂时的,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通过对股票市场的治理就可加以解决。时至今日,这一变化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又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关键词:
宏观调控 GDP研判标准 政策组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杨堃 叶蜀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德仁
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对立起来,是我国经济学界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作者区分了评价性事实判断与描述性事实判断,并由此证伪了上述观点的理论渊源———“休谟命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关系,得出了二者是协调与互补的结论。针对我国经济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13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其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十大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2013年 宏观经济 政策走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 毛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学文 金三林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要好于2009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来看,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财政政策将更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信贷投放的结构、节奏,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模型预测表明,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9.8%左右,CPI全年涨幅在3%左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羽
当前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一个简单的开放经济模型可以说明 ,投资率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的资本边际产量和资本装置成本的边际递减量 ,而消费总量则取决于净产出的贴现值和初始债务水平。因此 ,提高我国当前的投资与消费水平 ,应在继续推行既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 ,把政策重点放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上 ,提高社会有效供给 ,降低资本装置成本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文对影响经济运行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乃将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经济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