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8)
2023(14859)
2022(12887)
2021(12013)
2020(10114)
2019(23385)
2018(23264)
2017(46497)
2016(24836)
2015(28145)
2014(28292)
2013(27997)
2012(26245)
2011(24069)
2010(24413)
2009(22857)
2008(22311)
2007(19876)
2006(18031)
2005(16276)
作者
(72242)
(59838)
(59651)
(56965)
(38468)
(28410)
(27107)
(23387)
(22801)
(21689)
(20298)
(20242)
(19186)
(19032)
(18596)
(18495)
(17755)
(17437)
(17273)
(17117)
(15089)
(14760)
(14472)
(13640)
(13571)
(13451)
(13205)
(12976)
(12112)
(11642)
学科
(120605)
经济(120478)
管理(73489)
(68300)
(55320)
企业(55320)
方法(50353)
数学(44512)
数学方法(44090)
中国(30753)
(28679)
(27122)
地方(25370)
业经(23385)
(22626)
(21281)
(20352)
贸易(20342)
(19688)
农业(18939)
(18002)
银行(17967)
(17287)
金融(17286)
(17233)
环境(16565)
(16459)
理论(16330)
(15915)
(15878)
机构
大学(369603)
学院(367663)
(161356)
经济(158036)
管理(145873)
理学(125697)
理学院(124380)
研究(124011)
管理学(122508)
管理学院(121837)
中国(94037)
(78060)
(75105)
科学(71884)
(61529)
财经(59909)
研究所(55335)
中心(55170)
(54334)
(53810)
(52254)
北京(50111)
经济学(50066)
业大(49684)
(47556)
师范(47233)
经济学院(44935)
(44576)
财经大学(44392)
(43162)
基金
项目(238579)
科学(188321)
研究(178617)
基金(173984)
(148932)
国家(147703)
科学基金(127504)
社会(114246)
社会科(108330)
社会科学(108303)
基金项目(91487)
(91015)
教育(81894)
自然(80744)
自然科(78788)
自然科学(78773)
自然科学基金(77373)
(76310)
资助(73307)
编号(73235)
成果(60639)
(54111)
重点(52451)
(51174)
课题(50153)
(48601)
教育部(47171)
国家社会(46681)
人文(46295)
创新(45327)
期刊
(183316)
经济(183316)
研究(117820)
中国(66110)
管理(54948)
(54441)
学报(51018)
科学(48178)
(47151)
大学(39652)
教育(38019)
学学(37350)
(37233)
金融(37233)
农业(32381)
技术(31681)
财经(30470)
经济研究(30445)
业经(28198)
(26063)
问题(23937)
技术经济(19759)
(19372)
理论(19171)
图书(17431)
统计(17250)
现代(17245)
商业(17134)
实践(17092)
(17092)
共检索到551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青  谢静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栗亮  刘元春  
本文通过构建附加"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模拟和测算了2008年前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应当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波动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具备了一定应对并平滑冲击的能力;(2)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冲击的影响,传统的贸易渠道的传导出现弱化,金融渠道的传导不断增强;(3)在2008年之后,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刺激政策成为了推动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驱动作用明显下降;(4)在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实施较之前更为有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最后,本文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未来政策框架调整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作为对市场缺陷的一种弥补,政府逐渐远离古典主义所信奉的市场"守夜人"角色,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和参与到实际经济生活之中。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和公众更加关注自由市场本身的缺陷以及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政府失灵问题,而政府失灵却是导致危机爆发并长期持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政府的行为,认为在这一系列的经济波动事件背后均隐藏着政府失灵的影子。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由于市场失灵的动态性、政府相机抉择政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效果的差异问题以及广泛存在的政府"俘获"现象,事实上是一个...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万青  
本文将主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与产出的相互因果关系来分析我国宏现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因素:如果货币是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否则货币是中性的;如果产出是货币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说明货币具有内生性,否则货币便不是内生的。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具有中性和内生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菁  赵邦宏  
本文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中性和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第一,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第二,存在托宾效应,但长期可能会加剧通胀压力;第三,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实体经济,货币内生性随时间推移增强。进一步提出我国现阶段应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同时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促使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荣  李天德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对国民宏观经济和我国的FDI流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与FDI流入量之间短期和长期内存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宏观经济波动影响FDI流入量,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该影响不十分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兵兵  朱晶  孔乐兰  
本文首先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进行剖析;然后,运用HP滤波方法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了测度,基于1996第1季度-2016年第4季度数据,采用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对价格水平的冲击响应表现出持续上升且始终为正的特征;经济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响应呈现出双"V"型特征且始终为正;经济波动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响应有正有负,具有持续性的时变特征,2010年之前,该冲击响应上下波动变化,正负频繁转换,2011-2016年,该冲击响应呈现出"V"型特征且始终为正;可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沂  肖继五  
1997年至今,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勋  王盼盼  
宏观经济时常发生大幅波动,央行通常是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状态下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本文区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和波动,着重考察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对宏观经济波动性变化的反应模式。通过拓展传统IS-Phillips经济结构模型,获取宏观经济波动性水平的度量指标,再将其纳入基于泰勒规则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然后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和货币政策操作节奏的稳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宏观经济波动性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会对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变化做出规律性反应,宏观经济波动性的提高,一方面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伍戈  
在探讨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指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再见  
银行信贷将为经济短期内实现反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信贷资金的各个部分对宏观经济有不同的效应。对信贷及其组成部分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得到的结论是:信贷资金的分布与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而且,中长期贷款和建筑贷款的周期性波动提前于经济增长,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周期性波动与经济增长率相对一致。因此,宏观调控部门应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效应明显的领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针对当前文献在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需求或供给角度入手而很少考虑地方政府投资因素的缺陷,本文选取1978年至2008期间的相关数据,以地方政府投资等因素为控制变量,重点从考察宏观经济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为使数据更为精确,采用HP滤波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短期冲击和长期均衡两方面较全面地考察我国经济波动的内在规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本文通过VAR拓展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不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政策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数量型工具的价格效应显著,价格型工具的增长效应突出。(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由平稳期→下降期→上升期,量价工具的有效性逐步弱化,数量型工具弱化更为明显。(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由低区制→高区制,量价工具的有效性有所下降,数量型工具下降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