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8)
2023(6678)
2022(5954)
2021(5576)
2020(5098)
2019(12016)
2018(11926)
2017(24955)
2016(13797)
2015(15911)
2014(16211)
2013(16521)
2012(15828)
2011(14437)
2010(14783)
2009(14233)
2008(14772)
2007(13611)
2006(12069)
2005(11176)
作者
(41458)
(34750)
(34246)
(33543)
(21909)
(16547)
(16070)
(13440)
(12726)
(12493)
(11714)
(11428)
(11138)
(10949)
(10912)
(10861)
(10857)
(10184)
(9983)
(9940)
(8765)
(8641)
(8476)
(7972)
(7888)
(7821)
(7750)
(7675)
(7049)
(6909)
学科
(59540)
经济(59476)
管理(38193)
(36435)
方法(29077)
(27940)
企业(27940)
数学(26275)
数学方法(26100)
(21835)
税收(20383)
(20209)
(20077)
中国(17449)
(16735)
(13369)
(12869)
贸易(12862)
(12544)
(11685)
(11151)
银行(11129)
业经(10671)
(10608)
(10546)
财务(10528)
财务管理(10496)
地方(10470)
农业(10438)
企业财务(9895)
机构
大学(208688)
学院(207261)
(89168)
经济(87250)
管理(76121)
研究(69527)
理学(64459)
理学院(63737)
管理学(62774)
管理学院(62379)
中国(55058)
(48903)
(44358)
科学(41494)
财经(37202)
(36629)
(34770)
(33430)
研究所(32482)
(32475)
中心(31653)
业大(29414)
北京(28822)
经济学(28493)
农业(27644)
财经大学(27190)
经济学院(26142)
(25935)
师范(25710)
(25628)
基金
项目(123459)
科学(95259)
研究(91244)
基金(88371)
(76211)
国家(75597)
科学基金(62982)
社会(57052)
社会科(54007)
社会科学(53986)
(47473)
基金项目(46640)
教育(41710)
(40315)
自然(39144)
编号(38795)
自然科(38144)
自然科学(38130)
自然科学基金(37438)
资助(37429)
成果(33126)
(28360)
重点(27775)
(26868)
课题(26036)
(24836)
(24611)
教育部(24084)
科研(23888)
项目编号(23581)
期刊
(100130)
经济(100130)
研究(69341)
(38075)
中国(36637)
学报(31564)
(30882)
科学(27166)
管理(25548)
大学(23122)
学学(21754)
(21336)
金融(21336)
农业(20404)
教育(19120)
财经(18349)
经济研究(17159)
技术(16767)
(16758)
(15904)
业经(15813)
(15661)
问题(14580)
税务(14145)
(12701)
理论(11573)
国际(11151)
技术经济(11140)
统计(10695)
商业(10568)
共检索到319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荣  丁洪军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趋降这一问题入手,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税制结构、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征管以及统计数据失真等是制约我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通过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我国宏观税负的思考,并认为应坚决制止我国宏观税负的下降,从而更好地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敏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经济调控作用的加强,宏观税负应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本文力求从税收征管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内部构成、财政收入构成以及税制结构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池乃珠  陈少晖  
我国学者在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及口径划分上已经普遍达成了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及水平的估计上,学界存在明显的观点分歧,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较低适当抑或偏高的论调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依据,而且还存在一个"立场决定观点"的有趣现象。认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偏低,还有提高的潜力的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体富  岳树民  
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制度的核心,也反映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合理界定一定时期的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矛盾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一方面企业负担沉重,生产经营困难,要求...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薇薇  
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以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本文从大、中、小口径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中外宏观税负水平的差异,最后针对我国的宏观税负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宏伟  
税收作为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方式,税负的高低不仅影响社会产品分配比例和结构,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政府消费和投资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首要目标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整体赋税水平有利于财政调控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钟鸣明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不能仅根据收入水平来判断税收负担率是否过高,且最优税收负担率也是不断变化的。我国当前的税收负担是否合理需从多角度研判。我国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比例,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共支出的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冬梅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衡量一国税收总体负担水平的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的真实水平,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凌江  
以巴罗、斯库利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征税把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使用的过程中,政府征税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政府有效地使用税收对经济产生的正效应所抵消,而政府支出本身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不是最优的。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调整财政体制,进行相应的税收改革。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安体富  
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不能脱离政府收入水平孤立研究,而且小口径宏观税负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国家。评价税负的轻重必须联系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政府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进行考查。未来5~10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合理区间的确定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财政职能的转变和民生财政的构建以及能否正确处理好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之间的关系。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春玲  
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宏观税负水平明显偏高于国有经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增值税计算中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同于一般纳税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各地税收征管过程中执法力度的不同、南北方企业经营意识差别等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大龙  陆颖  岳树民  李丽  林秀梅  杨春梅  
本文依据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对我国宏观税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数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不考虑结构性因素的条件下,我国目前宏观税负水平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收费过多和企业所得税的滞长。并经过分析提出了衡量我国宏观税负的五项标准,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准、税收基本能力标准、政府职能标准、经济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政府收入规范化标准。本文依据这五条标准对我国的宏观税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判断,并提出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税负可以达到的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秀梅  刘玉玲  陈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培勇  
区分财政支出和政府支出并以全部政府支出作为测度宏观税负水平的最终标准,是认识并分析中国资源配置格局的关键。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本源出发,政府支出实质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履行职能的必要成本,宏观税负实质是纳税人为政府支出“埋单”而承受的负担。政府支出规模的大与小和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与低,并无绝对的数量界限。对于它们的评判或控制,只能同履行政府职能所须花费的必要成本联系起来,以“政府履职必要成本”为评判标尺或控制量限,作既有政府支出规模与履行政府职能必要成本的比较分析。抓住了“政府履职必要成本”这个关键变量,便牵住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和宏观税负水平的“牛鼻子”。只有脱出年度预算平衡的意义局限而跃升至财税体制建设层面,在深入政府活动、政府职能本源并澄清政府收支实质意义的基础上,方可能找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和宏观税负水平的根本着力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廖楚晖  胡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