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8)
2023(10488)
2022(8895)
2021(8264)
2020(7142)
2019(16129)
2018(16296)
2017(31434)
2016(17253)
2015(19737)
2014(19988)
2013(19577)
2012(18316)
2011(16789)
2010(17073)
2009(16150)
2008(16164)
2007(14796)
2006(13056)
2005(11868)
作者
(49960)
(41607)
(41604)
(39645)
(26528)
(19678)
(18942)
(16127)
(15691)
(15009)
(14201)
(14081)
(13455)
(13408)
(13146)
(12917)
(12295)
(12251)
(12210)
(11985)
(10629)
(10290)
(10174)
(9439)
(9419)
(9369)
(9326)
(9260)
(8506)
(8225)
学科
(69011)
经济(68891)
管理(55347)
(50280)
(41023)
企业(41023)
方法(33044)
数学(29609)
数学方法(29312)
(22723)
中国(21578)
(20166)
(19064)
业经(14628)
(14367)
银行(14337)
(14305)
(13698)
(13562)
财务(13524)
财务管理(13487)
(13385)
贸易(13378)
(13126)
金融(13119)
(13087)
(13046)
企业财务(12855)
农业(11986)
理论(11021)
机构
大学(254186)
学院(251503)
(105255)
经济(103011)
管理(94834)
研究(83200)
理学(81022)
理学院(80150)
管理学(78921)
管理学院(78456)
中国(65209)
(56588)
(53313)
科学(47048)
财经(43575)
(41466)
(39420)
(38851)
(38539)
中心(38247)
研究所(36800)
业大(34190)
北京(33927)
经济学(33678)
(32338)
财经大学(32269)
师范(31991)
(30649)
(30559)
经济学院(30527)
基金
项目(160435)
科学(126532)
研究(120771)
基金(116577)
(100676)
国家(99845)
科学基金(85137)
社会(77343)
社会科(73354)
社会科学(73340)
(62111)
基金项目(60679)
教育(57785)
(52758)
自然(52562)
自然科(51310)
自然科学(51294)
自然科学基金(50413)
编号(49384)
资助(48313)
成果(42662)
(37414)
重点(36450)
课题(35594)
(34759)
(33635)
(33393)
教育部(32675)
国家社会(32313)
创新(31309)
期刊
(116561)
经济(116561)
研究(79118)
中国(54545)
(45180)
学报(37938)
管理(36699)
(34758)
科学(33658)
教育(32436)
大学(29664)
学学(27869)
(27857)
金融(27857)
财经(22931)
农业(22790)
技术(21684)
(19619)
经济研究(19259)
业经(18892)
问题(16209)
(14078)
理论(12788)
统计(11991)
商业(11750)
技术经济(11652)
(11372)
实践(11363)
(11363)
国际(11323)
共检索到38745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延华  卢玉梅  鄢小平  王立科  
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保证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国际上相关标准建设实践的分析,提出我国应建立以资格标准、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转换规则为主体的标准体系,以推动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建立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并监督标准制定工作;协调组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委员会负责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审核。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国家既规范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践,又引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富强  
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成果学分认证与转换制度的使命确认、功能定位、实现模式、学习成果的价值评价指标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应该体现终身学习理念以及规范性、适用性、高效性原则。在学分银行模式下,由于学分银行这个独立的中间枢纽的存在,学分的流动包含了认证和转换两个重要环节。标准体系就必然建构在这种模式的架构上。按照类型,标准体系包括实体性标准和程序性标准两部分。按照性质,标准体系包括基准标准、认证标准和转换标准三部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碧荷  
据国家开放大学报道,由国家开放大学承担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日前,在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2012年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创新工作案例"。"优秀创新工作案例"主要评选推进《教育规划纲要》重点分解任务落实的优秀工作方案、重要举措和有效方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正是国家开放大学为贯彻落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衍美  
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卫华  何向东  张杰  
专业能力框架作为一种行业的资格认证制度,在实现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构建开放教育体系中得到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会计专业能力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会计行业学习成果互认、积累和转换制度,通过确定专业能力的认证单元、单元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转换模式,以此整合会计专业能力框架下的学习成果,为实现会计开放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积累与转换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海东  
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探索中,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为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形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自学考试作为我国本土化、对于公民个人自学高等教育课程给予成果检验和权威认定的制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积累了经验。在新的形势下,以自学考试制度创新为基础探索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可从政策法规、认证标准、规则和技术、平台与机构等四大方面推进改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林凯  钟志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创始阶段。新西兰学习成果认证框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适应本国需要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发展变化及运行机制对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颖  宛小燕  
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研究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但对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十分稀少。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对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建立共现矩阵,计算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并绘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结果树状图和多维尺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涵盖范围和宏观运行机制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比较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沟通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建构研究。通过热点知识图谱的分析,发现部分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建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认证体系所存在的组织缺失、分类混乱、结构残缺等现实弊端,认为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和认证工作,推进相关部门和组织结合横向标准化和纵向等级化模块双重维度,整体搭建文化创意人才的认证框架,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管理和保值增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南中  向宇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理念转向行动,建立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应按照特定标准和严格程序认证为终身学习积分、课程学分、资历和学历,并从法制、学习者参与动力、系统性制度上为其运行予以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存田  
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是学习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知识点"计算学分"量",基于"绩点"评价学分"质",基于"能级"进行学分转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是制订学分标准的前提。通过学分积累将学习者已取得的学分进行认定和记录,通过学分转换将学分认定为相应求学、求职资格的依据,并可颁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此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监督、控制和审计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斌  曾青云  张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于"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目标,不仅阐明了国家深入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更显示了我国继续教育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成为自我发展主人的信心。在此意义上,以解读我国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新趋势为起点,以阐释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为中点,以提出改革发展新建议为落点,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寻到可能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如祥  闫智勇  
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鉴定、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对于个体和社会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在认知和思想、体制和制度、法律和法规、实施和操作等方面遭遇诸多困境。为此,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政策落地、法制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奠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法制保障和技术屏障,构筑其组织机构、信息系统、法律制度、标准体系和学分体系框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军卿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也是对相关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地管理手段。然而出于多种原因,我国中等教育界存在对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价值认同和基本原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学分管理与转换是以"知识点"来计算学分的"量",以"绩点"来计算学分的"质",以"能级"进行学分转换的管理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国前  
企业制度在标准化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标准化工作中,企业制度和企业标准往往容易混淆。本文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咨询公司管理的实际需求,将企业规章制度纳入到标准化研究中,构建工程咨询业务的制度标准体系框架。其次,从管理机构和实施路径两方面保障标准化工作实施。最后,提出标准化建设策略,以期能为工程咨询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帮助。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