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3)
2023(6951)
2022(6336)
2021(6094)
2020(5484)
2019(13107)
2018(13298)
2017(27936)
2016(15332)
2015(17893)
2014(18420)
2013(18713)
2012(17991)
2011(16350)
2010(16715)
2009(16254)
2008(16703)
2007(15412)
2006(13733)
2005(13058)
作者
(46083)
(38306)
(38143)
(37076)
(24379)
(18283)
(17941)
(14859)
(14373)
(13891)
(12988)
(12846)
(12300)
(12174)
(12150)
(12068)
(11633)
(11280)
(11252)
(11199)
(9850)
(9582)
(9416)
(8816)
(8786)
(8699)
(8682)
(8648)
(7832)
(7636)
学科
(64985)
经济(64915)
管理(39793)
(39648)
方法(32731)
(30484)
企业(30484)
数学(29671)
数学方法(29393)
(21916)
银行(21771)
(21033)
(20366)
中国(19039)
(18645)
(18177)
(15603)
贸易(15591)
(15409)
金融(15407)
(15224)
(13066)
制度(13061)
(11932)
业经(11846)
农业(11619)
业务(11290)
地方(11231)
(10768)
财务(10742)
机构
大学(230087)
学院(227651)
(99871)
经济(97607)
管理(84729)
研究(77304)
中国(71320)
理学(70310)
理学院(69551)
管理学(68500)
管理学院(68071)
(51420)
(49233)
科学(44111)
(41011)
(40507)
财经(39850)
中心(38256)
(36449)
研究所(36246)
(35809)
北京(32243)
(32154)
农业(31969)
经济学(31881)
业大(31222)
银行(30926)
(29997)
财经大学(29469)
经济学院(29094)
基金
项目(132084)
科学(101788)
研究(98075)
基金(94892)
(80905)
国家(80248)
科学基金(67045)
社会(60754)
社会科(57584)
社会科学(57563)
(50531)
基金项目(49663)
教育(45535)
(42954)
自然(41948)
资助(41572)
编号(41396)
自然科(40878)
自然科学(40864)
自然科学基金(40129)
成果(35700)
(30788)
重点(29701)
课题(28241)
(28199)
教育部(26430)
(26356)
(26219)
科研(25552)
人文(25541)
期刊
(112816)
经济(112816)
研究(77527)
(46844)
金融(46844)
中国(43547)
(39985)
(36708)
学报(32370)
管理(29198)
科学(29104)
大学(24225)
学学(22679)
农业(21884)
财经(20735)
教育(20714)
技术(18454)
经济研究(18029)
业经(17853)
(17620)
问题(16456)
理论(14926)
(14923)
实践(13479)
(13479)
国际(13426)
技术经济(11977)
统计(11925)
商业(11318)
(10862)
共检索到36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翟光宇  
本文首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增长率等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理论推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进而造成存款转移和增长乏力。实证分析表明,贷款增速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同业拆借利率对贷款的抑制作用明显,存款增长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负相关。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理,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条件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冻结资金有限,信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货币政策应尽快从依赖数量型工具转为价格型调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张琦  郭哲宇  
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管制、流动性过剩、中央银行信贷规模调控效率弱化,表面上反映了商业银行过度的利润诉求,背后则是因为受到"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规则"逻辑的支配。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促进货币政策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为背景,本文发展了一个有关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定价规则"的模型框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贷款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定价规则与货币政策目标相背离的内在逻辑。本文进一步证明,非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制度,已经成为了阻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根源之一。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中央银行需要逐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培育优化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当然利率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仲伟周  
基于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银行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重约束条件下,在面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最优信贷决策行为。通过构造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表现出有效性;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保平  
从紧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政策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对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保持我国的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政策所引起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同样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如:因从紧货币政策所引起的贷款集中问题、信贷结构不平衡所引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我们以许昌市为例对贷款集中度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就此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做出了粗浅的讨论,以期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对改善目前的信贷现状起到一定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卢建平  
当前货币统计口径下将货币流通量界定为现金加活期存款是缺乏逻辑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流通中货币与生息资本。事实上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流通中货币,用存款转账进行购买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存款派生的实质是促进货币的流通。存款的派生能力与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储蓄及投资率越高,派生能力就越强。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能力与社会消费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存款创造过程内部的固有限制,而资本会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扩大现期消费力的边界,从而为自我创造开辟道路,但这并不能突破资本自身的限制。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从关注货币供给量转向货币流通的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逐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秀雯  
近年来,我国银行存款的波动性不断加剧。本文在总结近年来银行存款波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银行存款波动的主要原因,探究了银行存款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就熨平银行存款剧烈波动、改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利率风险将趋于上升,存贷款利率变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将逐步体现。本文基于17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分析存款利率上升和贷款利率下降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并测算相应的变动极限,以更好地了解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承受能力,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银行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史万钧  
近年来我国工、中、建、交四大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它们的利润正逐年大幅度上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这四家银行的效益,总的说来是处于全球前50强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游水平。有人可能用"人均利润"指标来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但由于税负、汇率和业务范围不同等因素用该项指标来对比是不适宜的。有人以行政定价为由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大,但从所引用国际上八家(包括美、欧和香港地区)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的数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存贷款利率差应该说还是接近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超  代军勋  
在将利差分为事前利差和事后利差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利差的决定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的因素、存贷款客户的因素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因素等,并对中国银行业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进行了比较。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小利差为央行直接决定的最高存款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所锁定,利差的决定外生于金融机构,也不反映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为了发挥存贷款利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决定市场的资金成本而不是利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存款的数额不断扩大。探究银行存款增长和波动的规律,寻求调节和控制银行存款变动的途径,以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朱莉莉  
将利率市场化引入做市商模型,分析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2006-2016中国银行业年度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存贷款利差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利率市场化指数达到58.07的临界值时,银行存贷款利差将达到最大值10.6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政策对利率市场化存在反向抑制效应,这是由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长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508倍,短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605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颖  陈艳萍  沈洲  
为研究我国中小上市银行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预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上市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影响,然后收集了11家中小上市银行近8年的面板数据,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存款利率市场化缩减了存贷利差,增强了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对其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洪伟  
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缺口分析多是建立在资产负债额的绝对差额描述性论述之上,缺乏更深入的数理支撑。本文跳出传统的用于分析存贷款缺口问题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定性分析模式,采用"数据驱动"的存贷款缺口额自身呈现出ARCH效应来定量度量存贷款缺口额的变动规律。从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进一步缺口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