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9)
2023(13442)
2022(11923)
2021(11118)
2020(9537)
2019(22221)
2018(22071)
2017(43688)
2016(23531)
2015(26519)
2014(26489)
2013(26576)
2012(24617)
2011(22292)
2010(22296)
2009(20726)
2008(20573)
2007(18290)
2006(16280)
2005(14496)
作者
(70479)
(58089)
(57836)
(54940)
(37190)
(27887)
(26301)
(22779)
(22102)
(20856)
(19900)
(19538)
(18656)
(18449)
(18057)
(17955)
(17439)
(17317)
(16850)
(16694)
(14575)
(14427)
(14289)
(13271)
(13149)
(13007)
(12919)
(12914)
(11834)
(11467)
学科
(96617)
经济(96484)
管理(69951)
(67733)
(55886)
企业(55886)
方法(48837)
数学(43263)
数学方法(42875)
(27104)
中国(25948)
(25481)
(20537)
业经(19892)
(19550)
(18829)
贸易(18821)
(18250)
(17683)
财务(17618)
财务管理(17582)
地方(17081)
企业财务(16831)
农业(16626)
(15911)
银行(15851)
(15151)
金融(15148)
(15064)
理论(14627)
机构
大学(347247)
学院(342157)
(138892)
管理(136067)
经济(135912)
理学(118030)
理学院(116755)
管理学(114794)
管理学院(114199)
研究(114190)
中国(87073)
(74206)
科学(70277)
(67224)
(58121)
(56607)
财经(54146)
研究所(52571)
业大(51786)
中心(51580)
(49447)
(49282)
北京(47476)
农业(44801)
(43153)
师范(42680)
经济学(42355)
(41431)
财经大学(40657)
(40117)
基金
项目(230338)
科学(180413)
基金(168585)
研究(165774)
(147580)
国家(146400)
科学基金(125005)
社会(103990)
社会科(98536)
社会科学(98506)
基金项目(89319)
(87962)
自然(82996)
自然科(81044)
自然科学(81018)
自然科学基金(79621)
教育(76086)
(75110)
资助(71250)
编号(67004)
成果(54460)
(51827)
重点(51225)
(47872)
(47375)
课题(45569)
科研(44683)
教育部(44355)
创新(44220)
大学(43026)
期刊
(147692)
经济(147692)
研究(103672)
中国(60659)
学报(56498)
科学(50583)
(50269)
管理(49815)
(49583)
大学(42598)
学学(40197)
教育(34255)
(34053)
金融(34053)
农业(33998)
技术(27594)
财经(26925)
经济研究(24367)
业经(23487)
(22797)
理论(19839)
问题(19802)
实践(18184)
(18184)
(17090)
图书(16884)
技术经济(16811)
(16309)
科技(15637)
商业(15380)
共检索到501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吉洁  王屹  
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5%的显著水平上,股价是准备金率的格兰杰原因;准备金率不是股价的格兰杰原因;股票价格滞后二期对准备金率的影响较大,且为正向影响。由此建议:深化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传导机制,要确保政策行之有效;政府在制定政策标准时,要做仔细推敲、科学论证;科学划分资本市场,加快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迈入,对投资股市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期刊] 征信  [作者] 翟雪  耿中元  李薇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代表,以不良贷款率衡量银行风险,利用2003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利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具有正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法定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鉴于此,商业银行自身、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银行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洋  
本文通过对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总体影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存在滞后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此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鸿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来辅助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督促金融机构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方面防范系统性风险,尽早达到宏观审慎要求。本课题通过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与政策意义,在央行信贷调控中的作用,在我国实行的历史与发展、分类等方面厘清思路,重点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其经济原理,运用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方法证明其将来的改进方向,并提出了改进将要面对的问题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晓琴  古小华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金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央行票据在短期内能够平抑物价的上涨,而存款准备金政策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且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明显优于存款准备金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2010年到2011年中期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重新出现并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连续多次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状况做出反应。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从理论上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然而再对准备金率调整后的现实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进行一些评价和总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王罡  
一、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劲草  
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货币政策成为调控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央银行使用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次频繁调整成为亮点.从存款准备金率三次调整的背景、目的、成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丽华  孟照建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3月,央行连续1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本文在比较分析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认为单纯依靠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无法完全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应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用,再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才能真正起到治本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涤龙  沈春华  欧阳胜银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系统平稳运行有着显著影响,而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文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符合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实际的统计模型,并对2011下半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趋势进行统计预测,保守估计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至多出现三次调整机会,时间分别为2011年9月、11月和12月,上调空间预计达到23%。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  秦艳梅  
近年来,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经济和货币信贷增长较快,中央银行连续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的国际经验看,由于该工具存在诸多固有缺陷,目前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国内货币政策实践看,存款准备金率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过高的存款准备水平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政府应更有针对性的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琳  
本文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西方国家更加有效、调控流动性更具优势、以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矛盾更具成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期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从收缩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缓解房地产上涨动能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之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昊  
本文分别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和商业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容忍度的视角出发,利用参数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近年来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以及回收货币流动性。在不考虑银行容忍度下,参数模型给出的目标存款准备金率为23%,而在考虑了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负面影响后,根据神经网络模型得出2011年上半年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为21.34%,与当前21.5%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相符。说明央行在货币调控时考虑到了银行的容忍度,是符合宏观审慎性原则的。而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旧存在上调的区间与上调的可能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少岩  张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莹  
存款准备金率调节是我国近年来较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2006~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对不同期限的各类市场利率以及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类市场利率对准备金率调节信息的宣告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提前反应,而是在准备金率上调信息公布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市场利率的异常反应,并且将会持续到准备金率上调政策实施生效日前后。另外,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短期内会使国债期限利差显著减小,但对于信用利差的影响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