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48)
- 2023(22262)
- 2022(19098)
- 2021(17883)
- 2020(15293)
- 2019(35013)
- 2018(34557)
- 2017(66736)
- 2016(36518)
- 2015(40909)
- 2014(40996)
- 2013(40481)
- 2012(37697)
- 2011(33984)
- 2010(34116)
- 2009(32134)
- 2008(31550)
- 2007(28377)
- 2006(24966)
- 2005(22490)
- 学科
- 济(139190)
- 经济(139021)
- 管理(103518)
- 业(100590)
- 企(82169)
- 企业(82169)
- 方法(64899)
- 数学(56836)
- 数学方法(56087)
- 中国(41985)
- 财(40628)
- 农(39832)
- 银(36761)
- 银行(36613)
- 行(34926)
- 制(34164)
- 融(34135)
- 金融(34129)
- 学(31883)
- 业经(31021)
- 地方(29595)
- 贸(27982)
- 贸易(27965)
- 易(27162)
- 农业(26641)
- 务(26184)
- 财务(26090)
- 财务管理(26034)
- 企业财务(24748)
- 理论(23269)
- 机构
- 大学(518976)
- 学院(518285)
- 济(204198)
- 经济(199563)
- 管理(197796)
- 研究(176907)
- 理学(170005)
- 理学院(168041)
- 管理学(164803)
- 管理学院(163870)
- 中国(141368)
- 科学(111882)
- 京(110692)
- 财(98899)
- 农(96377)
- 所(91200)
- 中心(83444)
- 研究所(83087)
- 业大(82027)
- 江(78578)
- 财经(78437)
- 农业(76328)
- 经(71117)
- 北京(69927)
- 范(66827)
- 师范(66001)
- 州(65339)
- 院(63678)
- 经济学(61941)
- 财经大学(58243)
- 基金
- 项目(348794)
- 科学(271095)
- 基金(251398)
- 研究(246987)
- 家(222047)
- 国家(220216)
- 科学基金(186735)
- 社会(153277)
- 社会科(145219)
- 社会科学(145177)
- 省(137102)
- 基金项目(132702)
- 自然(124770)
- 自然科(121838)
- 自然科学(121797)
- 自然科学基金(119601)
- 划(116271)
- 教育(114348)
- 资助(105430)
- 编号(100087)
- 成果(81642)
- 重点(78933)
- 部(76153)
- 发(74085)
- 创(71603)
- 课题(69822)
- 科研(67757)
- 创新(66982)
- 计划(65414)
- 大学(64420)
- 期刊
- 济(220332)
- 经济(220332)
- 研究(152551)
- 中国(101443)
- 学报(91242)
- 农(86801)
- 科学(79104)
- 财(76531)
- 管理(70349)
- 融(67585)
- 金融(67585)
- 大学(67493)
- 学学(64091)
- 农业(57116)
- 教育(53427)
- 技术(43233)
- 财经(38525)
- 业经(36226)
- 经济研究(35561)
- 经(32917)
- 业(29338)
- 问题(29126)
- 版(26217)
- 理论(25448)
- 科技(24495)
- 图书(24383)
- 统计(24196)
- 技术经济(24151)
- 贸(24102)
- 业大(23143)
共检索到775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永宏
为切实了解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对银行体系流行性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晋中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晋中市地方法人机构不存在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的频频上调对其影响甚微,建议央行采取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宏观调控政策 金融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金鑫 左伟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基于2006年6月至2016年8月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事件对我国银行间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公告发布前,银行间利率并无显著的预期效应,而随着公告发布,学习效应显著性加强;在国债回购利率与SHIBOR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影响明显大于国债回购利率。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事件研究法 利率 预期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
本文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式出发,推导出影响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四个约束条件,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的信贷紧缩效应确实存在,其有效性主要受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资金来源结构三个因素的影响;由于信贷资金来源结构和超额存款准备率等方面的差异,紧缩性准备金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准备金政策 信贷紧缩 微观传导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化非
本文就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增加,但银行整体信贷扩张能力仍然较强,因此,有必要继续通过综合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开办特种存款等方式收缩过多的流动性,同时要密切关注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状况,维护金融平稳运行。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 银行体系流动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巴曙松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赵峰 赵洋
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在2010~2011年间,央行密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次以抑制经济过热,为准确测度该政策效果,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第一,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贷存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12次上调有效抑制了银行的流动性;第二,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736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第三,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贷存比的格兰杰成因,而银行贷存比并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成因;第四,银行贷存比对存款准备金率冲击的响应有4个月的政策时滞。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 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晓琴 古小华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金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央行票据在短期内能够平抑物价的上涨,而存款准备金政策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且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明显优于存款准备金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惟德
对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近年来调整准备金制度情况的研究表明,其调整的目的都是促进央行和市场主体更好地管理流动性,同时尽可能避免调整对市场产生不必要的波动。因此,本文从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角度,分析了我国将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由时点法调整为平均法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恩涛 姚珂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峰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被广泛视作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情况的指标,然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时期,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却比较低。数据显示银行体系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在2001年1季度-2010年1季度存在逐步下降的趋势和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模型分析和计量检验进一步揭示了银行体系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超调"特征,上述特征决定了它不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良好指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余力 陈红霞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8年间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我国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件对不同期限市场利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隔夜、一周、两周和一个月期限的市场利率对上调政策的反应不显著,而三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市场利率却有显著的正向反应;(2)政策的宣告效应明显强于执行效应,而执行上调会造成市场利率更大的波动性;(3)我国货币市场的学习效应强,而预期效应较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东升 谢兰 翟颖慧
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存款稳定性被冲击。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我国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对银行存款结构变动与银行流动性准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相关性方面,易变性存款率、存款总额、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均与银行流动性准备正向相关;在弹性分析方面,易变性存款率每增加1%,银行流动性准备率就上升0.54%。
关键词:
存款结构 商业银行 流动性准备
[期刊] 征信
[作者]
翟雪 耿中元 李薇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代表,以不良贷款率衡量银行风险,利用2003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利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具有正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法定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鉴于此,商业银行自身、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银行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