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0)
- 2023(14569)
- 2022(12692)
- 2021(11881)
- 2020(9876)
- 2019(22741)
- 2018(22514)
- 2017(45203)
- 2016(24243)
- 2015(27318)
- 2014(27404)
- 2013(27115)
- 2012(25182)
- 2011(23083)
- 2010(23076)
- 2009(21323)
- 2008(20938)
- 2007(18466)
- 2006(16452)
- 2005(14597)
- 学科
- 济(103212)
- 经济(103101)
- 管理(71860)
- 业(67742)
- 企(54574)
- 企业(54574)
- 方法(48578)
- 数学(43287)
- 数学方法(42863)
- 中国(28064)
- 农(27644)
- 财(26665)
- 地方(22273)
- 业经(21406)
- 贸(20660)
- 贸易(20652)
- 易(20059)
- 制(19582)
- 学(19237)
- 农业(18281)
- 银(17174)
- 银行(17141)
- 行(16378)
- 融(16182)
- 金融(16180)
- 务(16039)
- 财务(15975)
- 财务管理(15941)
- 环境(15937)
- 理论(15190)
- 机构
- 大学(353491)
- 学院(352504)
- 济(147776)
- 经济(144650)
- 管理(142231)
- 理学(123355)
- 理学院(122054)
- 管理学(120223)
- 管理学院(119572)
- 研究(115870)
- 中国(88507)
- 京(74192)
- 财(70230)
- 科学(68788)
- 所(57142)
- 财经(56415)
- 中心(52549)
- 研究所(51662)
- 经(51288)
- 农(50912)
- 江(50619)
- 业大(48660)
- 北京(47272)
- 范(46033)
- 师范(45708)
- 经济学(45241)
- 院(42208)
- 财经大学(42019)
- 州(41410)
- 经济学院(41166)
- 基金
- 项目(236563)
- 科学(187322)
- 研究(176346)
- 基金(172856)
- 家(148588)
- 国家(147371)
- 科学基金(127480)
- 社会(112221)
- 社会科(106534)
- 社会科学(106511)
- 基金项目(91392)
- 省(90777)
- 自然(81648)
- 教育(80983)
- 自然科(79692)
- 自然科学(79676)
- 自然科学基金(78253)
- 划(76563)
- 编号(72508)
- 资助(72298)
- 成果(59184)
- 部(53548)
- 重点(52422)
- 发(50607)
- 课题(49418)
- 创(48595)
- 教育部(46366)
- 国家社会(45947)
- 人文(45699)
- 创新(45283)
- 期刊
- 济(158758)
- 经济(158758)
- 研究(108795)
- 中国(60264)
- 管理(50895)
- 财(50169)
- 学报(49774)
- 科学(46838)
- 农(45298)
- 大学(38228)
- 教育(37289)
- 融(36986)
- 金融(36986)
- 学学(35940)
- 农业(31452)
- 技术(29348)
- 财经(27410)
- 业经(26277)
- 经济研究(26220)
- 经(23310)
- 问题(21220)
- 理论(18478)
- 贸(18189)
- 技术经济(17344)
- 图书(17190)
- 实践(16807)
- 践(16807)
- 商业(16685)
- 现代(15994)
- 统计(15833)
共检索到513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伟军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从而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相应函数,采用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研究区域效应,从而提出顺畅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缓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VAR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评生 吴伟军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采用1984-2006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在制定统一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同时,还要考虑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微观因素。
关键词:
SVAR模型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目前,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些观点的论述和总结,VAR模型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具有适用性,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省份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产生了差异化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差异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元明
文章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综合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简约化模型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荣 郭威
本文采用最优货币区的判别标准为理论依据,分析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证明了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并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1984~2012年间我国货币政策在江西、浙江两省产生的不对称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地域发展差异巨大,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东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同一货币政策会在不同区域产生差异效果,央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坚持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邬琼 杨倩
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弊端是往往忽略各地区由于不同发展水平而造成对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连带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1994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模型的选择标准对各省的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建立变系数模型,以此来考察各省经济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逸飞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弹性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麦元勋 田晔
在分析西方货币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业还是对物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效应长于产业效应时滞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效应时滞不同等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时滞 VAR 方差分解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晨光
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作用效果无可置疑。但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微观资金分布的结构性矛盾的凸现,进而也暴露出了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因此,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在求得自身平衡的基础上,强化结构调控效果,突出货币政策传递效应,并要兼顾金融监管效应和中长期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