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5)
2023(12833)
2022(10993)
2021(10511)
2020(9071)
2019(21191)
2018(21473)
2017(40639)
2016(22991)
2015(26583)
2014(26719)
2013(25689)
2012(23796)
2011(21696)
2010(21960)
2009(19879)
2008(19585)
2007(17733)
2006(15334)
2005(13678)
作者
(64371)
(53884)
(53647)
(51426)
(33936)
(25908)
(24966)
(21113)
(20419)
(19336)
(18209)
(17854)
(16925)
(16917)
(16844)
(16767)
(16487)
(15972)
(15512)
(15423)
(13487)
(13385)
(13176)
(12244)
(12214)
(12101)
(12005)
(12002)
(10901)
(10767)
学科
(85353)
经济(85266)
管理(59523)
(57393)
(45814)
企业(45814)
方法(44219)
数学(39852)
数学方法(39313)
中国(28112)
(24027)
(23327)
教育(22487)
(18553)
理论(17934)
(17153)
贸易(17147)
业经(17035)
(16822)
(16730)
农业(15442)
(14594)
地方(14591)
财务(14547)
财务管理(14506)
(13885)
银行(13840)
技术(13735)
企业财务(13733)
(13197)
机构
大学(328124)
学院(324173)
(126340)
经济(123533)
管理(120630)
研究(106247)
理学(104510)
理学院(103299)
管理学(101318)
管理学院(100693)
中国(74741)
(69441)
科学(64473)
(59585)
(52926)
(52211)
(50096)
师范(49664)
中心(48987)
(48785)
研究所(48183)
财经(48137)
业大(48004)
北京(43851)
(43602)
农业(41457)
师范大学(40252)
教育(39532)
经济学(38868)
(38601)
基金
项目(212934)
科学(167827)
研究(159838)
基金(151216)
(130998)
国家(129807)
科学基金(110696)
社会(98273)
社会科(92982)
社会科学(92952)
(85213)
教育(82205)
基金项目(79800)
(73259)
自然(71184)
自然科(69532)
自然科学(69510)
自然科学基金(68261)
编号(68039)
资助(62454)
成果(57198)
重点(49319)
(49186)
课题(48913)
(46038)
(44619)
教育部(42797)
创新(41459)
项目编号(41296)
大学(41140)
期刊
(130641)
经济(130641)
研究(99727)
中国(64670)
教育(64302)
学报(49670)
(46460)
(45743)
科学(43952)
管理(41731)
大学(38588)
学学(35042)
技术(32871)
农业(31221)
(25795)
金融(25795)
财经(23932)
业经(21937)
经济研究(21142)
(20573)
问题(18434)
职业(16942)
(16251)
统计(15880)
技术经济(15475)
(15425)
理论(15365)
(14800)
图书(14767)
商业(14483)
共检索到472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蕴甜   李太平   孙婧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进行的文本分析,发现其内容选择突出媒介素养的工具维度和伦理维度,引导学生关心国情社情,强调民主参与。其呈现方式采用“弱分类”与“弱构架”的语篇结构,赋予学生较大学习自主权;运用互文和逻辑修辞的话语策略,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教科书将学生“赋权”为媒介信息和产品的创造者,重视其作为公民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现了一种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观。未来教科书在选择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强有力的媒介知识”,在呈现教科书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的科学逻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安川  
媒介素养教育应着重提高公民的媒介认识能力、批判能力和利用与创造能力。同时,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全国性的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将家庭、学校、教师、社会机构和教育对象等多种教育要素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组合的倍增效应,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冠文   于健  
大众传播媒介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内涵,透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引起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更加有效地促进大众媒介、受众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南长森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如何正确地面对媒体和利用媒体,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已演变、形成为一种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欧美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台湾省"2000年底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宣示'全民学习媒体素养时代'正式来临"。随着我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德刚  
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既未展现出与快速发展的媒介产业相匹配的影响力,也未能获得政府政策的正式性关注,本土教育目标缺乏导致的理论范式混杂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要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标,既要参照国外经验,更要回归我国国情、回归传统、回归当前实践,需要遵循价值内涵动态平衡的原则,坚持普适性与独特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鉴于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由媒介权利意识与媒介参与能力、媒介公共理性与公共责任、媒介民主意识与民主生活方式、媒介思辨能力与媒介自主人格等四大维度共计八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八大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对于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晓娟  李淑媛  张寒露  
在信息和知识时代,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的数据来源于UNESCO国际媒介和信息素养调查项目。该项目针对大学生研究习惯和行为,在国内五个区域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1579份问卷。通过定量分析,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生媒介和信息素养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树培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目的是要对抗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侵扰,随着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如今在许多国家得以实践,其主旨逐渐从最初的抵抗与防疫转向解放与赋权。我国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时间还不长,研究与实践基础都很薄弱。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非常模糊,存在许多出于直觉而产生的误解。本文试图阐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内涵、师资、立场等,以期引发大家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树培  
自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与探索实践至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但在如何恰当地认识与理解其内容选择、价值取向、主体定位等问题上仍有不小的探讨空间。笔者基于一些学者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建议与忧虑,选择了三个方面进行辨析与阐释,认为在内容选择上不必紧追新兴媒介技术形式,而应坚守媒介素养教育一以贯之的批判性反思与道德性实践这一核心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应追求保护主义取向与超越保护主义取向的平衡;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已有的媒介经验和思想,并且邀请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媒介世界。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阮海红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结合点,积极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平台,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并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东  
"互联网是双刃剑"的说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网络在给人们的信息活动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在伦理、社会生活和舆论领域却"恶"名远扬。网络传播优越性伴生着有害信息、滥用资源、"网德失范"等负面现象,除过网络的传播优势为不良网络道德提供了适生土壤以外,网络用户的不当使用是主观因素和主要原因。正如其他技术进步一样,网络也不会自发产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桂琳  
当今学术界对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关注广泛。文章比较分析了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概念的起源及内涵演变过程,解析了两者的联系,阐释了二者融合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建国  
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在媒介消费行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偏向,在网络消费时间、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价值误区。建构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理性,提高大学生媒介消费的文化含量,是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亮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通过探析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知现状,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