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4)
2023(9612)
2022(8079)
2021(7508)
2020(6263)
2019(13792)
2018(13969)
2017(27025)
2016(14891)
2015(16911)
2014(17134)
2013(16690)
2012(15486)
2011(14023)
2010(14306)
2009(13828)
2008(13565)
2007(12601)
2006(11410)
2005(10620)
作者
(43174)
(35959)
(35941)
(34376)
(22677)
(16946)
(16296)
(13873)
(13534)
(13027)
(12240)
(11919)
(11611)
(11479)
(11382)
(10984)
(10603)
(10591)
(10525)
(10299)
(9214)
(8868)
(8815)
(8224)
(8153)
(8144)
(8042)
(7925)
(7269)
(7115)
学科
(54623)
经济(54514)
管理(48971)
(43189)
(35543)
企业(35543)
方法(21020)
(19375)
中国(18833)
(18607)
数学(17904)
(17883)
数学方法(17737)
业经(13911)
(13750)
(13089)
银行(13065)
(12544)
(11073)
金融(11066)
(10930)
农业(10915)
(10895)
贸易(10886)
(10818)
财务(10780)
财务管理(10750)
(10672)
体制(10448)
企业财务(10186)
机构
学院(218028)
大学(217345)
(89151)
经济(87100)
管理(81251)
研究(72612)
理学(68832)
理学院(68155)
管理学(67145)
管理学院(66756)
中国(57495)
(48459)
(46137)
科学(41275)
财经(37011)
(36578)
(34395)
(34250)
(33298)
中心(32944)
研究所(32376)
业大(29707)
北京(29353)
经济学(27358)
(27274)
财经大学(27215)
(27041)
师范(26957)
(26680)
农业(26659)
基金
项目(136006)
科学(106795)
研究(104202)
基金(97366)
(83918)
国家(83173)
科学基金(70525)
社会(66050)
社会科(62419)
社会科学(62407)
(53323)
基金项目(50826)
教育(48924)
(44767)
编号(43881)
自然(43034)
自然科(41992)
自然科学(41978)
自然科学基金(41234)
资助(39417)
成果(37877)
课题(31327)
(31256)
(31230)
重点(30604)
(29080)
(28475)
(27610)
教育部(27088)
项目编号(27058)
期刊
(105576)
经济(105576)
研究(69171)
中国(47468)
(38398)
(32518)
管理(32284)
学报(32086)
科学(29230)
教育(27205)
大学(25184)
(24463)
金融(24463)
学学(23708)
农业(21339)
财经(19127)
技术(18707)
业经(18401)
经济研究(16778)
(16440)
问题(14482)
(12102)
理论(11122)
商业(10292)
(10150)
国际(9970)
实践(9895)
现代(9895)
(9895)
技术经济(9614)
共检索到33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我国失信行为制裁体系经历了从“德主刑辅”向“刑行为主、社会为辅”转变的过程,当前呈现出国家力量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格局。失信行为制裁体系嬗变的背后是刑法的积极治理与消极治理的理念之争,我国立法实践体现出立法者更倾向于积极治理的立场。在轻罪轻刑化的司法实践背景下,我国失信行为制裁中的刑罚制裁存在手段单一、严苛,行政制裁和社会制裁存在缺少有效衔接、涉嫌重复评价、不当扩大适用等问题。对失信行为人进行制裁时,应考虑其可能承受的所有制裁进行综合评价,保障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诗评   李芷馨  
经济制裁是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国频繁遭遇他国各类经济制裁,美国甚至专门针对中国出台了颇具特点的经济制裁措施,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相关利益受到威胁。对此,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在审慎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较强的国家实力和抗制裁韧性,借鉴他国应对制裁的有益经验,初步探索“内外统筹,多元并举”的经济制裁应对路径,综合运用国内与国际措施,交替使用经济、法律和外交手段,在有效应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同时,为国际社会将经济制裁纳入国际法治轨道贡献丰富的国家实践经验,充分履行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责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虹  
近来,借注册域名侵犯他人商标、商品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中文之星(Chinese Star)”是我国计算机软件上的知名商标,在美国也有很高知名度。一家美国公司因为与“中文之星”开发商的代理关系破裂,遂将该商标注册为域名,并在用该域名创建的网站上大肆诋毁中文之星,并设置链接引导用户访问中文之星竞争对手的网站。又如,在国内最近发生的一起域名纠纷案件中,一家有名的香港服装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建徽  周志波  
第一,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继续对部分行业保留。理论上,增值税是一种完美的流转税制度,可以规避流转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全行业货物和劳务都征收增值税存在诸多问题,营业税在税收实践上仍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建议对房地产、建筑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李力  刘丹阳  
在乌克兰危机中,美欧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负面影响突出体现在油价大幅暴跌、外资大规模撤离、卢布急剧贬值等方面。与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截然相反,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相比俄罗斯,中国不仅对国际资本更具吸引力,而且对外投资规模日趋扩大。除此之外,排除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能源出口因素,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俄罗斯。一旦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危机中遭遇经济制裁,很可能在能源进口、对外投资、出口贸易等几方面受阻。有鉴于此,通过强化能源进口保障、改进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对外投资互利共赢、挖掘国内市场潜能,可以提升中国的反制裁能力。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香菊  石珊珊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约束问题日益严峻,现有的排污收费制度难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征收环境保护税就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收体系的路径选择提出"两步走"的改革设想:近期主要任务是对现行税种进行"绿化改造";中长期目标是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费改税",以期形成规范和完善的环境保护税收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汤柳  
自2014年3月以来,由于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逐渐升级加码。截至2022年4月1日,俄罗斯受到的制裁高达8000多项,约3000亿美元的央行资产被冻结,部分商业银行与全球SWIFT系统中断。制裁措施重创了俄罗斯经济与银行体系,俄罗斯随之采取了全面的反制裁行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王柳德  李文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改革任务。借鉴其他民族自治地区的经验,结合广西实际,探索广西地方税体系完善的路径,对于增强广西地方财力,增进广西经济的区域竞争力意义重大。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广西地方税体系的现状(一)自治区政府税收立法权体系与全国一般行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新辉  
本文在对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功能特点与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失信惩罚机制,提出了加快我国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建伟  
国际制裁问题是国际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国际制裁的三大研究路径——实力政治、公共选择和决策分析,四大研究议题——制裁有效性、目标、时长和后果两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在最后对国际制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程慧  韦琦琦  
中国经济崛起引发美国担忧,美国政府不断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近一个时期更倾向于采取成本小、目标精准、威力更大的金融手段制裁中国。本文通过梳理美国金融制裁的不同手段,分析美国金融制裁打击经济基本面的运行轨迹,对中国可能的传导路径及影响,提出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中国方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研  
近年来,美国频繁滥用域外管辖权,通过单边经济制裁推行对外政策,阻碍了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交往,各国纷纷颁布阻断法来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美国的经济制裁会在四种情况下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和外交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情况一是美国对第三国的经济制裁作用于中国,情况二、三和四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分别作用于第三国、美国自身和中国实体之间。在中国阻断立法体系的建构中,应当优先阻断情况三和情况四,原则阻断情况一,适度阻断情况二。在中国阻断法的执法和司法中应当重点阻断情况三,灵活阻断情况一和情况四,谨慎阻断情况二,从而为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提供法律工具和话语权武器。阻断法是一把“双刃剑”,会使私人主体和公权力机关处于“两难困境”,但这种“两难困境”却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应对美国经济制裁需要承担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目前,中国通过颁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和《反外国制裁法》,初步构建了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的阻断法体系,这是中国应对和反制外国经济制裁实践的巨大进步,但该阻断法体系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中国在阻断法的立法和实施中应进退有度,在充分发挥阻断法工具价值的同时,兼顾阻断法的谦抑性,在维护中国国家宏观利益和个体微观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磊  刘欣  杜莉  
高校财务治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结构科学化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剖析了高校"双一流"建设所面临的财务治理问题,着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提出了解决路径建议,即政府应变过程管理为绩效管理、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回归总会计师制度、健全社会参与监督机制。高校应理顺校内财务治理关系、完善校内财务治理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瑜  罗天勇  曹云祥  
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文章对比了当前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发现制约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数理分析证明:"庇古税"可以克服外部性,实现社会的帕累托最优。在此基础上进行博弈分析,发现在借款人盈利能力差异较大等条件下,银行最有可能将贷款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借款人,从而克服逆向选择问题;发放贷款后,银行与借款人根据违约罚金、监督成本、违约收益等信息以不同的概率采取不同策略,实现混合策略均衡。最后根据分析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昕   吴金昌  
近年来,日益扩张的单边经济制裁成为影响国际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制裁措施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多项权益,违反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实体待遇条款并引发国际投资争端。传统国际投资仲裁在解决由单边经济制裁引发的争端时面临新的挑战与障碍,导致争端难以通过仲裁得到高效合理解决。作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中国应在国家和投资者两个层面加强对单边经济制裁引发投资争端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在国家层面,可在国际投资协定中针对单边经济制裁制定约束条款,从而有效降低制裁对投资的不利影响并推动争端得到合理解决;在投资者层面,应构建面向单边经济制裁的风险防范体系,并积极利用东道国行政申诉、司法诉讼等救济机制,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