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886)
2022(2625)
2021(2559)
2020(2406)
2019(5447)
2018(5897)
2017(12089)
2016(6800)
2015(7967)
2014(8264)
2013(8419)
2012(8422)
2011(7814)
2010(8232)
2009(8070)
2008(8210)
2007(7604)
2006(7135)
2005(6598)
2004(5699)
作者
(22439)
(18738)
(18302)
(17685)
(11835)
(8787)
(8428)
(7050)
(6958)
(6933)
(6435)
(6175)
(6062)
(6049)
(5853)
(5677)
(5543)
(5537)
(5461)
(5345)
(4939)
(4637)
(4619)
(4312)
(4253)
(4239)
(4236)
(4113)
(3878)
(3808)
学科
(29148)
经济(29107)
管理(17654)
(16543)
方法(13586)
(12002)
企业(12002)
数学(11875)
数学方法(11734)
中国(11207)
(8577)
(8317)
(7869)
(7403)
贸易(7399)
(7263)
(7170)
(7167)
银行(7150)
(6908)
(5752)
金融(5751)
业经(5186)
(5012)
农业(5005)
(4993)
税收(4701)
(4698)
(4672)
(4569)
机构
大学(113111)
学院(110540)
(46159)
经济(45122)
研究(40618)
管理(38346)
中国(32292)
理学(32045)
理学院(31612)
管理学(30947)
管理学院(30744)
(25392)
(25254)
科学(24779)
(22316)
研究所(19976)
财经(19668)
(19430)
(17550)
(17439)
中心(17225)
北京(16688)
农业(15543)
业大(15525)
(15210)
师范(15062)
经济学(14593)
财经大学(14423)
(14119)
(13925)
基金
项目(62595)
科学(47793)
研究(45592)
基金(44644)
(39245)
国家(38952)
科学基金(31067)
社会(27901)
社会科(26359)
社会科学(26350)
(23392)
基金项目(23166)
教育(20979)
(20743)
资助(19495)
自然(19459)
自然科(18911)
自然科学(18899)
编号(18777)
自然科学基金(18536)
成果(17463)
(14772)
重点(14521)
课题(13653)
(13502)
教育部(12234)
(12134)
(12042)
科研(11962)
创新(11501)
期刊
(53980)
经济(53980)
研究(38192)
中国(20229)
学报(18069)
(17392)
(17322)
科学(16457)
管理(14152)
(13556)
金融(13556)
大学(13149)
学学(12299)
农业(11802)
教育(10861)
统计(9766)
财经(9717)
经济研究(9094)
业经(8562)
(8330)
(8290)
问题(8193)
技术(7956)
国际(7399)
(7234)
决策(7089)
理论(6810)
实践(6132)
(6132)
商业(5685)
共检索到17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程唏  
通过对国内外失业统计概念的比较,分析了两者存在的主要差异及我国失业统计指标中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进与完善我国失业统计指标界定和指标设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戢运丽  
我国从1993年开始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缄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数据结果受到学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究其原因在于所运用的失业统计指标的内涵不准确、外延过窄、指标单一和时效性差。文章在分析上述各种缺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参照国际标准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新界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构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相配套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等改进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雪  严丽坤  
一传统GDP的缺陷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GDP)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据此作为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事实上,这是由于对GDP理解上的歧义而产生的一种悖论。从理论上说,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核算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可供社会最终使用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玲  
税收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完善税收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提高税收统计信息质量,客观地反映税收经济现象,为各级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结合税收统计工作实践,指出了我国税收统计指标设置的不足;并在阐明税收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税收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敏  刘恩华  牟进洲  
我国现行分税制已经实施12年了,总的说来是比较成功的。但它毕竟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初期推出的,目前,从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来看,它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玉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我国人口基数偏大,失业现象不可避免,然而目前我国关于失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借鉴国际先进失业统计经验,针对目前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到一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建求  邓敏  
我国环境统计立法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环境统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有关环境统计的规定十分分散,没有一部关于环境统计的基本法;有关环境统计的规定主要集中体现在由环保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明忠  
员工的组织承诺关系其对工作的投入。在我国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一些影响员工组织承诺的因素,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纠正,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龚锋  曾爱玲  
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财政支持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如何进行支持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注入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方式是我国政府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无偿资助占比太高而市场化程度太低以及对民间资金的带动作用太小等缺陷,并由此带来权力寻租和反补贴诉讼等问题。今后在继续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直接财政支持时,需要进一步调整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继云  
我国新外汇体制改革缺陷及其完善《财经科学》1997/5FINANCEANDECONOMICS韩继云〔经济师连云港市人民银行连云港222003〕新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缺陷(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改革预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这次新外汇体制改革确定的人民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富强  周莹  
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已成为我国财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行制度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关立法仍呈现出相当滞后的状态,立法层次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缺失、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的现实情况,努力借鉴国外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有益经验,加快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前财政立法领域的当务之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晶  
破产是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能够淘汰不健全或者无法存续的公司、企业。虚假破产罪与妨碍清算罪以是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为界分标准不够科学,应将两者合并为破产诈欺一罪;虚假破产罪应取消"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规定;虚假破产罪犯罪主体设定范围不合理,应当肯定自然人和单位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文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人治背景下,政府对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即使要负责任,也是有限的责任。国外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年多来,在控权和保障民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文章拟从行政赔偿领域、行政赔偿程序、赔偿归责原则体系、行政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行政赔偿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守勤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四条基本思路: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产权多元化;修订征地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权益;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事后救济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袁志丽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架构,集中解决在无权处分情况下的权利瑕疵问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解决了无权处分的权利取得问题,但它将登记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起点,对不动产善意买受人保护不够,构成善意取得在公示方面的缺隐;同时对无权处分人所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瑕疵及延迟交付等问题无暇顾及,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救济调节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该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