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6)
- 2023(18704)
- 2022(16324)
- 2021(15459)
- 2020(13135)
- 2019(30529)
- 2018(30424)
- 2017(59289)
- 2016(32477)
- 2015(36843)
- 2014(37072)
- 2013(36547)
- 2012(34147)
- 2011(31001)
- 2010(31086)
- 2009(29037)
- 2008(28749)
- 2007(25828)
- 2006(22553)
- 2005(20121)
- 学科
- 济(127922)
- 经济(127774)
- 管理(92912)
- 业(88003)
- 企(72066)
- 企业(72066)
- 方法(60458)
- 数学(52831)
- 数学方法(52130)
- 农(36178)
- 财(34726)
- 中国(34545)
- 学(28687)
- 业经(27842)
- 制(25643)
- 贸(25608)
- 贸易(25593)
- 地方(25096)
- 易(24885)
- 农业(23733)
- 银(21486)
- 务(21482)
- 银行(21410)
- 财务(21397)
- 理论(21395)
- 财务管理(21345)
- 行(20371)
- 企业财务(20104)
- 和(20098)
- 融(20053)
- 机构
- 大学(469668)
- 学院(468666)
- 济(185042)
- 经济(180812)
- 管理(180245)
- 研究(158769)
- 理学(155103)
- 理学院(153352)
- 管理学(150430)
- 管理学院(149597)
- 中国(120081)
- 京(100150)
- 科学(100150)
- 财(87600)
- 农(82214)
- 所(82032)
- 研究所(74531)
- 中心(72728)
- 业大(72689)
- 江(70048)
- 财经(69498)
- 农业(65073)
- 北京(63570)
- 经(62968)
- 范(61492)
- 师范(60813)
- 院(57324)
- 州(56759)
- 经济学(55240)
- 财经大学(51457)
- 基金
- 项目(312799)
- 科学(242770)
- 研究(225307)
- 基金(224269)
- 家(196954)
- 国家(195317)
- 科学基金(165276)
- 社会(138495)
- 社会科(131024)
- 社会科学(130986)
- 省(122829)
- 基金项目(118250)
- 自然(109381)
- 自然科(106746)
- 自然科学(106707)
- 自然科学基金(104757)
- 教育(104411)
- 划(104095)
- 资助(94390)
- 编号(93021)
- 成果(76582)
- 重点(70532)
- 部(68823)
- 发(66571)
- 课题(64521)
- 创(63935)
- 科研(60464)
- 创新(59726)
- 教育部(58203)
- 大学(57967)
- 期刊
- 济(203166)
- 经济(203166)
- 研究(137579)
- 中国(87380)
- 学报(78838)
- 农(74310)
- 科学(69943)
- 财(67226)
- 管理(64945)
- 大学(58779)
- 学学(55418)
- 教育(51295)
- 农业(50813)
- 融(44334)
- 金融(44334)
- 技术(40555)
- 业经(33937)
- 财经(33694)
- 经济研究(32617)
- 经(28806)
- 问题(26875)
- 业(25923)
- 图书(23631)
- 版(22964)
- 理论(22602)
- 技术经济(22566)
- 贸(22211)
- 科技(21638)
- 统计(21536)
- 商业(21107)
共检索到689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王旭东
本文在对我国中央银行30年来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与节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同时,引入时变参数模型对这两类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演进趋势和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央行对于数量型工具的使用较为慎重,但经济面临较大冲击时往往会高频度、高强度地使用该手段;近期对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呈现出调整节奏加快、单次调整力度降低的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央行对价格型工具运用的节奏要"均匀"得多。(2)当经济出现"滞涨"时,我国央行更看重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引发的影响,多采用扩张性、但是较"温和"的价格型操作方式。(3)从时变性和演进性角度来看,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效应有所提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数量型工具 价格型工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郑挺国 姚树洁
考虑到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和泰勒规则之间存在的内生性结构以及货币政策规则可能呈现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了一种关于利率、通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TVP-SVAR)模型,并进一步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估计简化式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TVP-VAR-SV)模型,通过反推得到时变参数泰勒规则的估计。据此,本文考察了我国1996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样本期内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和时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目标的特征,而且近年来基本处于顺周期调整状态,其中盯住产出缺口参数呈下降态势;而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则随通胀变化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玲
随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操作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溢出效应。因此,以往基于不变参数模型得到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具有长期不变影响的研究结论,已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日本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行为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两难选择,即引起中国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的同时,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2)日本央行降低隔夜无担保拆息利率的行为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下降,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
关键词:
日本央行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时变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亮
本文首先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区金融市场尤其是长期融资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然后从政策操作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对欧央行应对危机、缓解流动性紧张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建立了研究欧债危机、金融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应对关系的分析框架。最后文章认为,在2010年至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欧洲中央银行通过运用一系列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缓解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防止了危机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传染。但是,货币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继续观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首先对货币政策、交易费用、货币政策实施的交易费用等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从金融制度、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高的交易费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生尧 王兰芳 林文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涛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央行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 加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意珍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给人民银行履职带来了挑战,对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货币政策框架中重要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入、创新及组合也就成为当局迫切需要探索的方面。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历史沿革,深入比较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非彼此孤立,应充分利用每种工具优势形成组合,才能使货币政策最高效且富有弹性。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邝雄 郑春梅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对价格预期进行引导,是关系货币政策能否通过引导预期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以货币政策引导价格预期的可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公示和政策实行两种政策操作情况,利用φ相关系数和过度反应检验方法,分别检验了央行的政策公示和实行引导公众日度、月度和季度价格预期的可控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存贷款利率政策,政策的公示和实行对公众日度和月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均不显著;但公众对央行的政策公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且反应程度大于政策实行;政策公示对季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较明显,引导预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作用时滞。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引导 φ相关系数 过度反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安宝 周建平 刘志超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描述及其特点和传导效果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显著、利率传导效果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不完善。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中央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立新 严维石
本文尝试比较研究我国央行地区分行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基本制度安排上的差异,并从货币政策决策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对中美两国央行货币政策表现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词:
物价稳定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定红
美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史实际上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实施技术逐步演化的过程,其中操作程序的形成和发展对美联储当前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美联储自从1970年以来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操作程序:1970~1979年是货币增长和联邦基金率操作程序,1979~1982年是货币总量和非借入准备金操作程序,1983年至今是联邦基金率、货币与经济目标和借入准备金操作程序。从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来看,贴现率是联储成立之初的重要手段,30年代以后逐渐由法定准备金率所取代,50年代以后公开市场操作日趋成熟,并成为联储目前的主要政策工具。本文对美联储操作程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操作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