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2)
2023(2704)
2022(2476)
2021(2388)
2020(2223)
2019(5240)
2018(5567)
2017(12149)
2016(6359)
2015(7088)
2014(7135)
2013(7390)
2012(7202)
2011(6544)
2010(6793)
2009(6591)
2008(6517)
2007(5927)
2006(5548)
2005(5245)
作者
(18570)
(15316)
(15101)
(14668)
(9555)
(7150)
(7076)
(5784)
(5639)
(5527)
(5102)
(4983)
(4921)
(4863)
(4815)
(4620)
(4526)
(4508)
(4383)
(4363)
(4058)
(3814)
(3708)
(3520)
(3515)
(3433)
(3373)
(3310)
(3031)
(2965)
学科
(28044)
经济(28019)
管理(17851)
(17452)
(13280)
企业(13280)
方法(12842)
数学(11921)
数学方法(11879)
中国(10831)
(10677)
(8869)
银行(8861)
(8852)
(8599)
(7690)
(7191)
(7115)
金融(7115)
(6561)
贸易(6555)
体制(6484)
(6446)
结构(5654)
业经(5340)
(5333)
产业(5103)
税收(5097)
(5057)
(4967)
机构
大学(97668)
学院(96199)
(44622)
经济(43725)
管理(35950)
研究(32393)
理学(30214)
理学院(29886)
管理学(29573)
管理学院(29384)
中国(27858)
(24384)
(20943)
财经(19029)
科学(17288)
(17252)
(16506)
经济学(14653)
研究所(14505)
财经大学(14265)
中心(14127)
(14071)
北京(14013)
经济学院(13404)
(12716)
(11623)
(11615)
师范(11507)
(11361)
业大(11300)
基金
项目(54191)
科学(42427)
研究(41157)
基金(39734)
(33682)
国家(33433)
科学基金(27975)
社会(26807)
社会科(25502)
社会科学(25497)
基金项目(20956)
(19700)
教育(18770)
(17017)
资助(16997)
编号(16851)
自然(16599)
自然科(16158)
自然科学(16149)
自然科学基金(15888)
成果(14690)
(13397)
重点(12245)
(11904)
课题(11637)
教育部(11595)
人文(11082)
(11029)
国家社会(11017)
(10689)
期刊
(50583)
经济(50583)
研究(34215)
(17430)
中国(15737)
(14684)
金融(14684)
管理(13689)
学报(12317)
科学(11668)
(11260)
财经(9952)
大学(9765)
学学(9147)
经济研究(9057)
(8548)
业经(8401)
问题(7926)
教育(7485)
农业(7441)
技术(6940)
(6906)
理论(6263)
商业(5823)
国际(5744)
实践(5562)
(5562)
技术经济(5003)
现代(4969)
经济问题(4661)
共检索到150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管治对象、管治动机(目标)、管治主体、管治体系、管治过程等组成了大都市区的管治结构。大都市区管治的对象是面向大都市区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因导向"式管治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树伟  母爱英  
大都市区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目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建轻管”和“单一式”的管治理念,“后果导向”和“管家式”的管治模式,部分大都市区管治行政主体缺失,大都市区管治的监督机制薄弱,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普遍,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等。为了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管治理念将不断地趋向于市场化、民主化、柔性化、信息化、“人本化”和“能本化”;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中国大都市区迅速生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主体空间,对构建适宜的大都市区管治体系也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区分中西体制背景不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大都市区管治的改革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19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在西方学术界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主流。本文通过新区域主义这一视角,阐述"没有郊区的政府"、"城市区域"和"区域同盟"等新的大都市区管治理念与模式,进而分析新区域主义在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的应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杰媛  孙斌栋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与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新城或新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有限,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格局依旧。利用2010年我国大都市区的横截面数据,分别运用四种方法测度了大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提高大都市区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对于东部地区或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尤为明显,但并不适用于中西部地区和人口规模小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因此,建议大都市区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科学地制定城市空间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艳红  
通过探索国际上典型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力图寻求其对我国大都市区建设的启示,以实现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菲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从"都市区"与"城市"两个层面,对比研究柏林—勃兰登堡与北京两大都市区在区域管治与跨境合作上的组织模式与发展趋势,阐述不同政治、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国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特点,并指出柏林—勃兰登堡对北京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屠启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都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源,研究其对创新驱动的空间响应,有利于推动大都市创新空间的塑造与优化,提升大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型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出发,构建"新成本收益曲线"探讨创新型企业在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经济理性,并基于Logit模型以美国大都市区间和大都市区内为例,对影响创新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改变中心城区集聚的成本收益预期,让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新的可能区位选择,而原有创新型企业集聚水平、生活便利状况、风险资本和文化服务等因素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大都市区已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单元,治理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针对美国大都市区"政府碎化"现象,相继产生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个区域治理流派。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碎化的测度,政府碎化与政府成本、经济增长、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我国大都市区而言有着更强的建设必要性,在法定规划和轨网规划中应预留建设空间以降低建设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树伟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已经出现膨胀病。大都市区膨胀病治理的有效途径是严格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良好的城市治理。为此,必须加快大都市区治理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民主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镇密集地区的整体协调,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综合解决大都市区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构筑新型的城市产业分工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希东  黄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如何有效管理以促进大都市区经济的空间整合 ,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管理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都市区的行政分割有效治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