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8)
2023(7906)
2022(7039)
2021(6588)
2020(5889)
2019(13951)
2018(13937)
2017(28213)
2016(15561)
2015(18116)
2014(18398)
2013(18631)
2012(17879)
2011(16446)
2010(16750)
2009(16126)
2008(16310)
2007(15165)
2006(13411)
2005(12408)
作者
(49957)
(41652)
(41230)
(39703)
(26330)
(19948)
(19079)
(16334)
(15747)
(14946)
(14152)
(14000)
(13350)
(13319)
(13242)
(13237)
(12841)
(12358)
(12205)
(12184)
(10509)
(10353)
(10310)
(9591)
(9478)
(9435)
(9389)
(9316)
(8612)
(8300)
学科
(69177)
经济(69102)
管理(42410)
(41223)
方法(34471)
(31841)
企业(31841)
数学(31161)
数学方法(30927)
(19487)
中国(19453)
(17710)
(15450)
(15180)
贸易(15173)
(14827)
(14753)
(12826)
银行(12787)
业经(12366)
(12264)
(12030)
金融(12028)
农业(11618)
地方(11021)
(10203)
财务(10186)
财务管理(10149)
(9884)
(9584)
机构
大学(244187)
学院(239915)
(103405)
经济(101202)
管理(88588)
研究(86014)
理学(74910)
理学院(74065)
管理学(72865)
管理学院(72430)
中国(67402)
(53076)
科学(52351)
(49826)
(46810)
(46235)
研究所(41497)
财经(39212)
中心(39068)
业大(37729)
农业(37546)
(37302)
(35465)
北京(34350)
经济学(32687)
(30047)
(29796)
经济学院(29701)
师范(29407)
财经大学(29134)
基金
项目(147988)
科学(114171)
基金(107028)
研究(104395)
(94863)
国家(94116)
科学基金(77778)
社会(64516)
社会科(61088)
社会科学(61064)
(56505)
基金项目(55956)
自然(51398)
自然科(50132)
自然科学(50110)
自然科学基金(49235)
(49141)
教育(48327)
资助(46105)
编号(42737)
成果(35871)
(34034)
重点(33841)
(32012)
(29781)
课题(29507)
科研(29076)
教育部(28547)
计划(28289)
创新(28015)
期刊
(115415)
经济(115415)
研究(74276)
中国(45893)
学报(41741)
(41582)
(37994)
科学(36336)
管理(32055)
大学(30599)
学学(28744)
农业(27622)
(26952)
金融(26952)
教育(21795)
财经(20536)
技术(19360)
经济研究(19210)
业经(18290)
(17617)
问题(16336)
理论(14974)
(14717)
(14716)
实践(13533)
(13533)
技术经济(12750)
国际(12472)
商业(12183)
统计(12118)
共检索到36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价差是衡量市场流通效率的重要指标,基于供给、需求、成本和市场四个角度构建价差模型,从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豆油批发和零售价差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大豆和豆油市场纵向价格价差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两个价差的因素存在差异:人均食用油购买量和豆油生产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对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豆油批零价差分别存在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豆油供给量只对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产生正向影响,而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只对豆油批零价差产生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均不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家富  李孝忠  李海  
本文通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价格关系。结果表明,豆油价格引导大豆价格,黑龙江油脂企业缺乏豆油定价权;大豆产地价格引导销地价格。基于此,政府应重点监测、调控豆油销地市场和大豆产地市场;在制定黑龙江大豆最低收购价格的同时,应兼顾压榨企业利益,给予其适当的支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苗齐  吕达奇  
研究大豆价格传导机制,有助于把握行业价格波动规律,提高行业市场效率,为政府调控提供信息支持。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美大豆进口价格以及国内二级豆油月度批发均价,以此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基于非对称价格传导的理论,分析了南美大豆价格对我国豆油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中,豆油价格和南美进口大豆价格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大豆压榨产业链具有非对称的价格传导关系。豆油价格对南美大豆价格下跌的反应比较大,而对价格上涨的反应较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殷钰  郑志浩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婷  曹宝明  李光泗  
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是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形势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粮食价格垂直传递的角度,选取稻米和大豆两大粮食品种,依次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非对称ARCH模型,来研究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市场收购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波动传递效果优于稻米市场,说明两品种纵向市场整合程度存在差异;稻谷收购价格和大米批发价格对于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的反应均存在非对称效应,但效果相异;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结构的不一致是纵向整合程度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粮食市场纵向整合程度的核心在于逐步调低直至取消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并确定市场定价机制,同时尝试建立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各环节价格的关联程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家富  李秉龙  李孝忠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使用Johansen Test和Granger Causality Test分析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国内大豆产业已经形成整合局面;豆油价格是大豆价格的引导因素,呈现需求拉动型价格传导特征;以江苏省为代表的港口压榨市场已经成为影响其他区域市场波动的主导区域。政府在调控大豆和豆油市场时须兼顾各市场间的联系,尤其在国产大豆价格上涨时应给予国产原料压榨企业更多支持,关税、技术壁垒等贸易手段是调控港口压榨市场大豆和豆油价格的有效政策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娟  王琴英  
我国大豆主要价格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周期波动态势基本一致。国内大豆需求与供给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大豆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因素传导所决定。统计显示,国际大豆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均为国内大豆价格的格兰杰原因,但美元指数不是国内大豆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建立的V A R模型表明,国内大豆价格受滞后1-2期国际因素的传导作用,产生上涨与下跌的交替影响效应;对国际因素的脉冲响应显示,国内大豆价格对国际市场的短期冲击较为敏感,且来自国际大豆价格的冲击明显强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预计2017年我国大豆主要价格将处于小幅上升态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永同  
豆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本文基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市场日收盘价数据,运用GARCH模型对豆油期货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豆油期货价格收益率具有ARCH效应,豆油期货市场当期价格波动显著受前期影响,且影响时间较长。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邓洁  
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国大豆期现货和豆油豆粕的月度价格数据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大豆期现货价格和豆油豆粕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大豆期货价格和豆油豆粕价格都会对大豆现货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期货价格对大豆现货价格的影响最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稳定我国大豆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雨生  乔娟  赵荣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检验等方法,并通过基差分析、期货合约流动性分析,对中国豆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过程中,中国豆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本得到发挥;回避风险功能在期货市场自身运行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得到改善,并开始发挥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巍华  王伟  
探索期货品种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对于风险防范和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大豆、豆油与豆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种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充分说明三类期货的跨品种套利具有良好的操作空间;进而对套利操作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和实际模拟演示,并取得良好的套利模拟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引导大豆压榨企业参与期市套保,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跨商品套利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巍华  王伟  
探索期货品种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对于风险防范和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大豆、豆油与豆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种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充分说明三类期货的跨品种套利具有良好的操作空间;进而对套利操作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和实际模拟演示,并取得良好的套利模拟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引导大豆压榨企业参与期市套保,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跨商品套利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