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0)
2023(5736)
2022(5043)
2021(4896)
2020(4155)
2019(9602)
2018(9763)
2017(20253)
2016(11151)
2015(12623)
2014(12751)
2013(12559)
2012(12220)
2011(11410)
2010(11924)
2009(11575)
2008(11689)
2007(10671)
2006(9946)
2005(9152)
作者
(32531)
(27131)
(26844)
(25782)
(17465)
(12603)
(12299)
(10229)
(10208)
(10067)
(9207)
(8910)
(8833)
(8634)
(8572)
(8332)
(8057)
(8010)
(8008)
(7908)
(7080)
(6747)
(6652)
(6276)
(6229)
(6223)
(6080)
(6037)
(5456)
(5378)
学科
(43951)
经济(43898)
管理(33186)
(32063)
(25113)
企业(25113)
方法(19043)
数学(17140)
数学方法(16904)
中国(14346)
(14257)
(14113)
(12286)
(11331)
贸易(11324)
(11073)
(9968)
银行(9953)
(9794)
(9582)
(8795)
业经(8668)
农业(8634)
(8331)
金融(8330)
(8166)
财务(8150)
财务管理(8133)
(8000)
企业财务(7749)
机构
大学(168891)
学院(168429)
(72315)
经济(70703)
管理(63454)
研究(58328)
理学(53632)
理学院(53035)
管理学(52145)
管理学院(51823)
中国(46982)
(38521)
(35960)
科学(33071)
(30191)
财经(29507)
研究所(26762)
(26614)
(26424)
中心(25855)
(25799)
北京(23540)
(22542)
师范(22375)
经济学(21988)
财经大学(21717)
业大(21379)
(20956)
(20645)
农业(20246)
基金
项目(98427)
科学(77661)
研究(74921)
基金(71767)
(61206)
国家(60700)
科学基金(51192)
社会(46940)
社会科(44458)
社会科学(44445)
(36910)
基金项目(36687)
教育(34809)
自然(32097)
(32027)
编号(31596)
自然科(31296)
自然科学(31282)
资助(31063)
自然科学基金(30748)
成果(28222)
(23289)
课题(22083)
重点(22003)
(21212)
(20172)
教育部(20057)
(19589)
人文(19327)
项目编号(18937)
期刊
(84668)
经济(84668)
研究(56248)
中国(30999)
(27941)
(24150)
管理(23692)
(22335)
金融(22335)
学报(22329)
科学(21932)
教育(18389)
大学(17398)
农业(16202)
学学(16165)
财经(14775)
业经(14414)
经济研究(13795)
技术(12810)
(12627)
(11885)
问题(11853)
国际(10495)
理论(9815)
实践(8823)
(8823)
商业(8214)
现代(8116)
统计(8108)
技术经济(8070)
共检索到264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燕  
没有掌握定价权是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是整体规划不健全、期货市场不够发达、大宗商品联盟缺位、资源利用率偏低。要健全大宗商品市场宏观规划、完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组建相应匹配的定价权联盟、建立关键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构建大宗商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朝阳  
近年来中国大宗进口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在于需求表达渠道不畅,买方力量未得到有效整合,缺乏战略回旋余地,需求信息泄露,自身供给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跨国矿业公司控制全球主要矿产资源,世界大宗商品行业组织更多地维护供方利益,外方控制甚至是捏造供给信息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途径在于:建立信息中心和报价中心,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建立健全中国紧缺能源和原材料储备体系,构建中国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强化政府调控,通过多边机制进行协调与规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儒楠  邢珺  边思凯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在商品定价方面一直缺乏话语权,由于定价权缺失所遭受的损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商品定价权的含义,重点分析了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根据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机遇提出提升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冷双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高,我国对于大宗商品的贸易依赖性也在增加,现在已经成为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然而,尽管我国已经取得大宗商品的丰富资源,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定价权。这种“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局面在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十分普遍,且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不仅影响到我国大宗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涛  
大豆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蛋白质、饲料、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我国虽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却表现为对大豆定价权的缺失。本文从价格波动趋势和价格调控手段两方面列举了我国定价权缺失的表现,多角度分析了我国大豆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最终提出争夺大豆定价权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衍伟  王逢宝  张晨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刚  
目前,中国因素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铁矿石和稀土的国际交易中,我国作为主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份额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势力和商品定价优势。本文针对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拉长和拓展产业价值链等具体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定喜  
国际碳贸易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国际贸易。我国虽然是国际碳贸易最大的卖方市场,但是定价权缺失。本文在分析我国参与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因素和定价权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夺定价权的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莹毓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总额逐年上升,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我国在开展大宗资源类商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了定价权缺失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提升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的相应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玉财  李姝  
近年来,我国企业因为缺乏大宗商品定价权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定价权缺失是由我国缺乏国际定价中心、企业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不高、价格谈判地位低等因素造成的。本文针对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主要定价方式,提出了我国逐渐提高对国际价格影响力的策略;并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中亮  
本文关注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钢铁企业失利,被迫接受供应商涨价19%的事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揭示了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话语权”转化为“定价权”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云  
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由于缺失定价权所遭受的损失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基于大宗商品及定价权的含义,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琳  邢珺  
我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但同时又是大宗商品定价的弱国。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由于在定价权方面的缺失所遭受的损失备受关注。基于大宗商品及定价权的含义,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所面临的机遇提出提升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浩  刘佩鑫  
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定价权,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凸显了提升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紧迫性。中国部分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议价能力的长期原因,而大宗商品需求端延续复苏态势、大宗商品供给端复苏受到制约、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全球海上运输不畅通则是本轮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短期原因。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过快上涨可能会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推高国内物价、不利于金融稳定、增大企业经营压力。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共同积极应对。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浩  刘佩鑫  
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定价权,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凸显了提升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紧迫性。中国部分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议价能力的长期原因,而大宗商品需求端延续复苏态势、大宗商品供给端复苏受到制约、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全球海上运输不畅通则是本轮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短期原因。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过快上涨可能会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推高国内物价、不利于金融稳定、增大企业经营压力。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共同积极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