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4)
- 2023(6108)
- 2022(4945)
- 2021(5048)
- 2020(3936)
- 2019(8999)
- 2018(9250)
- 2017(16322)
- 2016(10360)
- 2015(12235)
- 2014(12421)
- 2013(11377)
- 2012(10668)
- 2011(9996)
- 2010(10406)
- 2009(9475)
- 2008(9181)
- 2007(8754)
- 2006(8053)
- 2005(7362)
- 学科
- 济(27211)
- 经济(27183)
- 教育(22118)
- 管理(20657)
- 中国(18997)
- 业(17048)
- 企(12182)
- 企业(12182)
- 方法(11033)
- 农(10156)
- 数学(9830)
- 数学方法(9706)
- 理论(9328)
- 教学(8778)
- 制(8141)
- 财(7619)
- 银(6937)
- 银行(6935)
- 学(6919)
- 行(6700)
- 发(6649)
- 贸(6459)
- 贸易(6453)
- 易(6340)
- 业经(6338)
- 农业(6023)
- 发展(5668)
- 展(5545)
- 研究(5315)
- 融(5262)
- 机构
- 大学(140983)
- 学院(134471)
- 研究(47841)
- 济(45681)
- 经济(44277)
- 管理(41538)
- 理学(34696)
- 理学院(34161)
- 管理学(33349)
- 教育(33252)
- 管理学院(33060)
- 京(32007)
- 中国(30819)
- 范(30063)
- 师范(29943)
- 科学(26133)
- 财(25279)
- 师范大学(24330)
- 所(23213)
- 江(22042)
- 北京(22019)
- 研究所(20626)
- 中心(20203)
- 财经(19379)
- 技术(18715)
- 职业(18383)
- 州(17897)
- 院(17413)
- 经(17402)
- 农(15656)
- 基金
- 项目(76498)
- 研究(69366)
- 科学(60389)
- 基金(48349)
- 教育(41558)
- 社会(39544)
- 家(39154)
- 国家(38602)
- 社会科(36971)
- 社会科学(36961)
- 编号(33714)
- 成果(32389)
- 省(32329)
- 科学基金(31472)
- 划(29228)
- 课题(27379)
- 基金项目(24230)
- 年(23981)
- 项目编号(20492)
- 规划(19817)
- 资助(19431)
- 性(19135)
- 部(18949)
- 重点(18695)
- 发(18279)
- 大学(17450)
- 度(17412)
- 研究成果(17344)
- 教育部(17163)
- 阶(16583)
共检索到223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辛均庚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是在学习与借鉴英美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还处在通识教育发展的初步阶段,与英美通识教育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或者说缺失,即本应有的内容和特征还未形成和表现出来。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审视和分析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得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的理解、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的实施、通识教育的评价、通识教育的效果五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或缺失,最后从理念升华、制度创新、模式整合三方面构建开展通识教育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丽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从通识教育观念的形成入手,系统论述通识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历程。研究发现,以塑造"全人"为鹄的的通识教育并没有摆脱名"扬"实"抑"的命运,究其原因,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健康成长。这种冲突正是通识教育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也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变"通专冲突"为"通专结合",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才能找到根本出路。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 通专冲突 通专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苑英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高等教育工具化、专业化、世俗化倾向严重;欧美大学所普遍倡导的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与功能是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蒋红斌 梁婷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通识精神 教育改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沈丽萍
我国目前的大学城普遍存在各种文化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文化共享与整合、文化创新与转换以及文化传播与涵化等方面;在大学城建设的初期,应着重处理好文化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独立和共享的矛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方婷 黄小忠
学生权力在大学权力结构中逐渐占据一定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大学权力结构中学生权力还处于缺失的状态,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观念、教育传统、学生权力发展历史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关键词:
我国 大学权力结构 学生权力 缺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易林 吕林海
新自由主义价值正确对自由教育价值自觉的弥补,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变革趋向,指引其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美国”向“以服务美国为基础制胜全球竞争”拓展,亦领航着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的知识组织框架与学习途径朝向整合式、具身化发展。即通过增值学生的人力资本、向学生传递国家价值和强化学生全球化意识,从而触发、促成学生的即时性思考与结构性反思,将塑造全球能力融入通识教育之中。这得益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对全球化时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及其培养目标拓展的把握,其内在逻辑是两校对“本土”与“全球”关系的妥善处理,及对美国国情、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生学情特点之关系的积极协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曼丽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 通专结合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淑秀 周万春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历经沧桑却一直不变的坚守。21世纪,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实施了许多新举措,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任辉 汪艳仙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真正解除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必须填补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的空白,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设立专项的失业保险基金,积极立法,加强管理,为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的物质支持,让他们在实现就业之前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而保证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稳定性。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失业保险 制度缺失 问题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丽萍 张鑫 杨静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德 教育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宇
高等职业教育公信力缺失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和内涵式发展面临的巨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其知名度较低和美誉度较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张力,理想价值与现实实效的差距,制度政策"缺位"及对话机制"低效"等均是高等职业教育公信力缺失的重要诱因。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与功能,我国应极力培育公民社会,实现"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有机转换;高等职业院校应强化品牌意识,弥合高职教育应然价值与实然实效的差距;政府应强化其功能,弥补制度政策的缺位;相关机构应加强二元互动,保障信息外向传导途径畅通,以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公信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公信力 公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文静 马秀峰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实现应用型大学学生自身价值的应然路径,更是助力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课程内容缺位、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匮乏、文化氛围低迷等问题。为此,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育人、教师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匠心、匠品、匠技和匠魂,激励其成为勇于创新、坚毅进取的新时代工匠。
关键词:
新时代 应用型大学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卫青 黄崴
通识教育嵌入到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缺乏有利于通识教育实施的制度安排一直是通识教育受阻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制度性约束因素包括实体性的专业教育制度、零散式的学分管理制度、缺乏科际整合的分布选修制度和纵向分隔式的课程衔接制度。通识教育从普及走向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大学要从模仿移植走向本土构建,树立本科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建设一套独具特色的校本基础课程体系为核心,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大学体制环境的通识教育实施之路。
关键词:
大学 通识教育 制度困境 本土建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康林
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使越来越多的成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机遇。但城乡、地区、阶层差别仍然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公平缺失的主要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是当前我们尤其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育公平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