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3)
2023(10770)
2022(9292)
2021(8586)
2020(7550)
2019(17213)
2018(16979)
2017(32844)
2016(18593)
2015(21375)
2014(21467)
2013(20955)
2012(19637)
2011(18056)
2010(18251)
2009(17191)
2008(17233)
2007(15816)
2006(13929)
2005(12414)
作者
(57535)
(48269)
(47977)
(45916)
(30223)
(23203)
(22128)
(19086)
(17854)
(17155)
(16218)
(15890)
(15431)
(15270)
(15031)
(14864)
(14819)
(14225)
(13952)
(13822)
(12331)
(11878)
(11841)
(11012)
(10950)
(10703)
(10678)
(10648)
(9726)
(9674)
学科
(72806)
经济(72728)
管理(50311)
(48817)
(37633)
企业(37633)
方法(35768)
数学(32270)
数学方法(31985)
中国(22124)
(21478)
(19579)
(16604)
贸易(16599)
(16191)
(15905)
(15230)
业经(14985)
农业(13987)
(12915)
银行(12853)
地方(12467)
(12260)
(11823)
财务(11805)
财务管理(11772)
(11403)
金融(11401)
教育(11120)
企业财务(11116)
机构
大学(281606)
学院(275209)
(111332)
经济(109028)
管理(100836)
研究(94218)
理学(87539)
理学院(86463)
管理学(84866)
管理学院(84362)
中国(68825)
科学(60369)
(59237)
(55876)
(51815)
(49739)
业大(46942)
研究所(45517)
农业(44984)
中心(42447)
财经(41882)
(41158)
(37927)
北京(37321)
(37178)
师范(36690)
经济学(34593)
(33010)
(32541)
经济学院(31712)
基金
项目(181021)
科学(140082)
基金(129326)
研究(127450)
(115051)
国家(114047)
科学基金(95010)
社会(79824)
社会科(75569)
社会科学(75540)
(71945)
基金项目(68997)
自然(62614)
(61694)
自然科(61149)
自然科学(61123)
教育(61006)
自然科学基金(60055)
资助(52904)
编号(51576)
成果(42912)
重点(41598)
(40547)
(38729)
(37769)
课题(36470)
科研(35568)
大学(35239)
创新(35179)
计划(35139)
期刊
(116960)
经济(116960)
研究(81010)
学报(52094)
中国(51809)
(49742)
科学(43488)
(39117)
大学(38786)
教育(35870)
学学(35586)
管理(33655)
农业(33420)
(23873)
金融(23873)
技术(21342)
财经(21070)
业经(19901)
经济研究(19745)
(18086)
(17573)
问题(16970)
(14817)
(14372)
商业(13736)
技术经济(13715)
理论(13188)
业大(13135)
科技(13065)
图书(12732)
共检索到400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昆峰  蒋承  
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热潮的涌现,留学选择问题成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留学选择的影响因素远未被充分揭示。通过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特征、学业参与与表现、个体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就读院校层次越高、学业表现越好的学生,出国留学的可能性越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显著。对我国政府和社会评价越低的大学生群体,出国留学的概率越高;党员群体、无宗教信仰群体,留学概率较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兢  
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人力资源,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2010年至2016年间我国70所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一是城市公共服务和相对收入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显著因素;二是城市的高房价负担是抑制大学生就业流动的重要因素;三是大学生就业流动具有明显的核心城市倾向。我国大学生跨地区就业流动的这些特征对各城市的均衡化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相应对策为: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应通过错位发展来保障大学生跨地区就业流动的均衡性发展;引导不同区域城市房地产业合理发展,降低房价负担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的抑制作用;核心城市应逐步疏解城市功能,非核心城市要采取积极的就业调控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发灿  冯美玲  张成虎  
文章以大学生从业幸福指数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等三方面对大学生从业幸福指数进行定义和描述,利用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该幸福指数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探索其内在结构与作用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家全  
文章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情况,从宏观上以我国区域城镇化水平、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等方面为评价指标,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至关重要,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较大的影响,区域交通发展水平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素质、逐步改观大学生观念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  王远伟  黄巧俐  
我国大学生评教制度遭到教师和学生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本文采用修订后的美国SIR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课程收获,第二项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这一结论迥异于当前我国大学普遍实施的指标体系中对教师教学表现和教学行为的考量,却耦合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内在逻辑。我国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学生的课程收获、学生的努力和投入为依据与标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江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分布差异明显。采用2002-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师生比、生均教育经费以及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等教育机构数、地区总人口、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其对外开放度、师生比和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丽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理论,探讨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等六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宇  
文章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研;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学业表现、实习经历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学校评价中对教师能力、学校地位、课程的评价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中父亲学历及家庭所在地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宇  
文章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研;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学业表现、实习经历对大学生毕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学校评价中对教师能力、学校地位、课程的评价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中父亲学历及家庭所在地显著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蕙羽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腾讯教育频道对2307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高职高专生)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仍然是"收入"(占71.4%),排在第2位的是"职业发展前景"(占59.9%),第3是"行业前景"(占49.6%)。接下来是:个人兴趣(占40.7%)、稳定(占34.2%)、编制(占25.5%)、社会地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蕙羽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泽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生存发展的利益,更加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以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切入点,构建反映就业质量的研究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展开调研。研究发现,目前,学历、学生干部经历、专业对口度、家庭所在地及就读高校层次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杨伟国  
文章从就业匹配的3个角度出发,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现状,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存在高能低配的情况。其中,教育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于毕业生学历水平、成绩、学校的声誉、职业类型和单位规模等;专业本身、学校就业指导课、学校招聘信息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匹配程度;性别、学历、社会实践、找工作渠道会影响大学生能力匹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毕业生和高校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本文使用 2 0 0 0年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利用明瑟收入函数方程对我国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根据计量回归结果给出了“行业收益指数” ,并将 15个行业划分为“高收益行业”、“中收益行业”以及“低收益行业”。实证结果表明 :“高收益行业”的行业收益比明瑟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更大。本文从行业收益差异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矛盾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