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0)
2023(2251)
2022(2032)
2021(2150)
2020(1907)
2019(4346)
2018(4730)
2017(9481)
2016(5596)
2015(6825)
2014(6971)
2013(6730)
2012(6471)
2011(6081)
2010(6313)
2009(6284)
2008(6193)
2007(5716)
2006(5402)
2005(5019)
作者
(15123)
(12470)
(12177)
(12026)
(7678)
(5832)
(5669)
(4741)
(4599)
(4570)
(4025)
(3963)
(3948)
(3941)
(3819)
(3752)
(3647)
(3619)
(3597)
(3595)
(3299)
(3014)
(2965)
(2958)
(2885)
(2838)
(2761)
(2736)
(2465)
(2454)
学科
(18644)
经济(18621)
管理(12626)
(10814)
中国(10391)
方法(8721)
数学(7943)
数学方法(7893)
(7397)
企业(7397)
教育(6944)
(6203)
(5824)
(5330)
银行(5328)
(5195)
贸易(5191)
(5181)
(5113)
(5055)
(4055)
理论(3990)
(3848)
金融(3848)
税收(3806)
(3780)
(3732)
教学(3538)
制度(3396)
(3396)
机构
大学(87357)
学院(80464)
(32625)
经济(31784)
管理(27361)
研究(26937)
理学(22639)
理学院(22326)
管理学(21921)
管理学院(21762)
中国(20797)
(19219)
(18706)
财经(14400)
科学(13898)
(13621)
师范(13569)
北京(13282)
(13174)
(12921)
(12448)
研究所(11416)
中心(11401)
教育(11387)
师范大学(10907)
财经大学(10614)
经济学(10314)
(10118)
(9482)
经济学院(9416)
基金
项目(41361)
研究(35703)
科学(31689)
基金(27574)
(22069)
国家(21838)
社会(21309)
社会科(20008)
社会科学(20003)
教育(18916)
科学基金(17735)
编号(16632)
成果(16327)
(15733)
基金项目(14068)
(13914)
课题(12245)
资助(11802)
大学(10744)
(10576)
(10492)
项目编号(10311)
(9752)
教育部(9357)
重点(9162)
规划(9030)
自然(8957)
(8920)
人文(8912)
自然科(8675)
期刊
(39295)
经济(39295)
研究(33789)
教育(21455)
中国(18938)
(12726)
管理(10587)
(9861)
金融(9861)
学报(9763)
大学(9070)
(8452)
科学(8343)
财经(7510)
经济研究(6704)
业经(6682)
学学(6655)
(6470)
图书(6402)
技术(6259)
问题(6210)
(6155)
农业(5946)
理论(5319)
国际(4938)
实践(4827)
(4827)
书馆(4778)
图书馆(4778)
高等(4757)
共检索到135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做了较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中梳理出影响大学理念的基本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三条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景智  刘宏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大学“革命性”变革。随着变革和传统大学量变的终止,现代大学新质要求学术理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和调整、确认学术性质、功能,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广欣  
早期中国人的大学印象一个重要的来源是1895年中国最早的大学创建以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对外国大学的观察和思考,这些观察和思考构成中国本土大学理念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和总结出洋中国人关于外国大学的记录,可以发现萌芽期的中国大学理念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既形成几个大致居于主导地位的基调,又兼容对这些基调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强调大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却不忽略教与学的自主性;第二,中国人的大学观得益于对西方和日本各国不同大学模式的会通,虽有倾向,却不独尊一家;第三,中国人经常从传统书院的理想出发了解、肯定近代大学,面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却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理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陶炳增  
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比较同期中西方大学校训在大学理念追求方面的异同,阐释其原因,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张扬提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华  刘洪锋  孙江永  
本文在对创新型大学理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学发展的经验,提出构建当代创新型大学理念要树立四种理念:多元的资源投入理念、产学研密切结合理念、学术自由民主理念和开放的学术与教学环境理念。根据当前国内大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出构建创新型大学理念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大学要从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知识本身意义的转变,二是从官本位向管理、学术两支队伍各司其责的转变,三是从质量意识向精品意识的转变,四是从追求"高大全"向树立特色意识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旭东  
英国古典大学信奉"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训练心智,培养品质优良的社会成员。随着时代发展,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呼声及政策导向日渐凸显,许多大学和学者依然坚守"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英国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嬗变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保中  陈小丽  朱世武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大学做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校长的个性特征和治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透视中国部分知名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及治学理念,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在充分讨论大学理念及其作用和理性建构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理念构建的三个逻辑层次,即据大学的社会职能、据大学的价值哲学和据大学的组织属性。从育人使命意识的淡漠、尊师重教理念的淡漠、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后、文化理性的失偏等方面讨论了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在大学发展史上,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向美国现代大学理念转化是一个延续的、互动的过程,这两类理念共同架构了现代大学人的创新思想取向和行为模式。我国大学存在着经典与现代理念的双重缺失,因此,我国创新型大学建设中面临两大张力:经典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张力以及经典大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张力。经典大学理念的守望与超越共存,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大学中应一以贯之的原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理念变革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其在演进逻辑和样态上都逐步形成了大学理念变革的中国模式。在演进逻辑上,我国大学理念变革一方面与国家新的现代性方案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的内在逻辑相匹配,形成了大学理念变革的双重逻辑。在演进样态上,我国大学理念变革具体表现为建立了复数的大学职能观、本体论的大学价值观、协同性的大学发展观和包容性的大学办学观。在我国大学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变革中的"行政化""不争论"和"单一现代性"三种倾向,在事实层面、逻辑层面、价值层面和表达层面完善和推广中国特色大学理念话语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一批论说大学理念、大学改革的思想家,其中的主要者如康德、谢林、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科  
享有"北蔡南马"美誉的两位留德学人蔡元培和马君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担任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大学校长期间,学习借鉴并倾心践行德国大学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为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概括总结了两人目前仍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