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8)
2023(9810)
2022(8900)
2021(8589)
2020(7332)
2019(17118)
2018(17362)
2017(33812)
2016(18797)
2015(21765)
2014(22055)
2013(21671)
2012(19916)
2011(18069)
2010(18239)
2009(16719)
2008(16166)
2007(14201)
2006(12577)
2005(11055)
作者
(54414)
(44566)
(44517)
(42419)
(28327)
(21414)
(20298)
(17698)
(17007)
(16001)
(15243)
(14802)
(14098)
(14087)
(13688)
(13605)
(13397)
(13274)
(12809)
(12646)
(11095)
(11095)
(10704)
(10185)
(10084)
(10019)
(9934)
(9922)
(9021)
(8780)
学科
(70273)
经济(70190)
管理(51550)
(48569)
(39153)
企业(39153)
方法(34692)
数学(30401)
数学方法(30100)
中国(23224)
(19506)
(17222)
(15064)
业经(15001)
(14886)
(13776)
贸易(13769)
教育(13510)
(13415)
地方(13282)
理论(12862)
农业(12723)
(11847)
(11645)
银行(11608)
技术(11212)
环境(11063)
(11054)
(10532)
财务(10474)
机构
大学(273650)
学院(266812)
管理(107085)
(102911)
经济(100357)
理学(92902)
理学院(91869)
管理学(90309)
管理学院(89828)
研究(86866)
中国(62846)
(59122)
科学(53842)
(48216)
(43328)
(39547)
业大(39368)
研究所(39350)
财经(39089)
中心(38387)
北京(38188)
(37917)
(37272)
师范(36993)
(35420)
(31508)
(31349)
农业(30978)
经济学(30072)
师范大学(29925)
基金
项目(179172)
科学(139721)
研究(134679)
基金(127658)
(109564)
国家(108612)
科学基金(92833)
社会(81926)
社会科(77398)
社会科学(77376)
(70198)
基金项目(68713)
教育(63356)
自然(60172)
(59312)
自然科(58677)
自然科学(58659)
自然科学基金(57577)
编号(57152)
资助(52958)
成果(47725)
(40065)
课题(39494)
重点(39474)
(37575)
(37032)
大学(35534)
项目编号(35341)
教育部(34437)
创新(34229)
期刊
(113282)
经济(113282)
研究(83920)
中国(51420)
学报(40871)
教育(39784)
管理(38480)
科学(37170)
(35496)
(33529)
大学(31902)
学学(28533)
农业(25433)
技术(22655)
(21322)
金融(21322)
业经(18781)
财经(18435)
经济研究(17540)
图书(16655)
(15542)
问题(15285)
理论(14796)
实践(13737)
(13737)
科技(13122)
技术经济(12685)
现代(12202)
(12081)
商业(12058)
共检索到38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小俊  韩慧  
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影响其就业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工作搜寻理论为研究视角,在借鉴工作搜寻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微观主体视角,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宏观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因素,最后从转变就业观念、完善信息平台、提升搜寻能力、降低个人和企业搜寻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搜寻效率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任辉  汪艳仙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真正解除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必须填补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的空白,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设立专项的失业保险基金,积极立法,加强管理,为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的物质支持,让他们在实现就业之前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而保证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稳定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克明  余晶  卢同庆  
准确评估"大学能否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需要对大学毕业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从就业率与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略低于青年农民工,但是工资水平高于青年农民工,并且有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优势行业,职业发展前景更好,而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更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总体上,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仍然显著优于青年农民工,表明高等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学生向上流动。因此,农村学生应着眼于长远收益,不要轻易放弃高等教育机会;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等教育收益率;加强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成礼  赵建明  周树红  王晓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在分析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就业满意度、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三维度的就业质量指标。利用大学生微观调查数据,从整体和分维度两方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方面。分群体比较结果表明,学历越高,整体就业质量越高,但职业健康状况越差。男性和女性在整体就业质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但男性在可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女性。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维度,党员和国有部门员工的就业质量均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人力资本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只对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获得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校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综合性人才,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才能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玲  吴娇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敬宝  
基于对4657名工作5~20年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立体展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在职业发展初期、中期、后期的动态过程中,职业发展渠道畅通,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平均月薪、岗位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级别、社会保障、专业对口、技能匹配、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较大,分层现象明显,昔日同窗好友散落在晋升阶梯的不同层级,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官本位影响大等晋升制度障碍。因此,政府要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晋升机制,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和努力的阶梯;大学毕业生在单位中也要努力工作并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推动职业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远  杨淼  徐永其  
通过分析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当前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就业应对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义忠  卢海陵  
在对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三次纵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得的两组配对数据(nT1-T2=553,nT1-T3=241)分别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系统考察了就业能力、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1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其秋季招聘旺季后的求职结果(就业状态、起点薪酬预期和就业满意度)及毕业前夕的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秋季招聘旺季的求职行为(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和总体求职努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秋季招聘旺季的求职行为与秋季招聘旺季后的就业状态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其中总体求职努力还与秋季招聘旺季后的就业满意度存在边缘显著的正向关系;3整个毕业求职期间的求职行为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