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4)
2023(8618)
2022(7294)
2021(6757)
2020(5570)
2019(12600)
2018(12786)
2017(24343)
2016(13572)
2015(16079)
2014(16280)
2013(16106)
2012(15699)
2011(14506)
2010(15113)
2009(14203)
2008(14106)
2007(13141)
2006(12267)
2005(11720)
作者
(41058)
(34117)
(33893)
(32281)
(21540)
(16120)
(15517)
(13143)
(12818)
(12566)
(11608)
(11240)
(11033)
(10962)
(10500)
(10462)
(10177)
(9965)
(9892)
(9829)
(9016)
(8466)
(8344)
(7996)
(7816)
(7716)
(7640)
(7620)
(7016)
(6853)
学科
(62227)
经济(62160)
(38971)
管理(37859)
(27794)
企业(27794)
中国(24755)
(20639)
方法(19094)
地方(18838)
数学(16448)
数学方法(16265)
技术(15515)
业经(14389)
农业(14243)
(13993)
(13376)
(13339)
银行(13316)
(12962)
(12504)
贸易(12490)
(12085)
(11917)
金融(11915)
(11277)
教育(10807)
地方经济(10731)
(10348)
环境(9758)
机构
大学(205248)
学院(203220)
(86005)
经济(83971)
研究(75099)
管理(72075)
理学(59122)
中国(58582)
理学院(58375)
管理学(57378)
管理学院(56987)
(45956)
科学(43018)
(42331)
(39200)
研究所(34379)
(33906)
中心(33595)
(32613)
财经(31590)
北京(31029)
(30922)
师范(30694)
(28302)
(27827)
业大(26613)
(26483)
经济学(25930)
农业(24897)
师范大学(24275)
基金
项目(116218)
研究(92521)
科学(90350)
基金(78986)
(66772)
国家(66099)
社会(57041)
科学基金(55146)
社会科(53992)
社会科学(53980)
(47706)
教育(43544)
基金项目(40924)
编号(39785)
(39539)
成果(35483)
资助(32745)
自然(31460)
(31352)
自然科(30634)
自然科学(30627)
自然科学基金(30010)
课题(29559)
重点(26522)
(25924)
发展(25903)
(25451)
(24864)
(24344)
项目编号(23714)
期刊
(110582)
经济(110582)
研究(75038)
中国(51926)
教育(36889)
(32640)
(30634)
管理(29452)
学报(27110)
科学(25916)
(25621)
金融(25621)
农业(22591)
大学(22158)
技术(20879)
业经(19618)
学学(19057)
经济研究(17233)
财经(16116)
问题(15338)
(13996)
(12871)
图书(12638)
技术经济(11861)
国际(11231)
(10973)
(10952)
论坛(10952)
理论(10671)
商业(10219)
共检索到348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彦  
本文指出我国大学R&D人员数量、职务发明专利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数已超过研发机构,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学将成为我国公共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重点已从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转向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建设,但大学技术转移缺乏专业化服务,发展缓慢。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重点。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饶凯  孟宪飞  徐亮  Andrea Piccaluga  
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是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大学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和金额的影响的理论假设,构建大学技术转移合同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根据2003年至2010年中国大学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研发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促进作用强于科技经费投入的影响,教研人员的质量因素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显著,科技服务人员的数量能显著促进中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对策,为大学技术转移的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为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阶段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要类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几类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虽然不同,但都在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关于大学技术转移及其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在国家新型技术转移体系中,大学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大力促进技术转移意义重大。以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为契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导言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一向被公认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然而,从技术的观点来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频繁的技术转移。对大多数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知识的扩散与借鉴外国经验,相对落后的经济可以获得“后起者优势”(Latercomers advantage)。而先进的国家在不断把传统技术转移到国外的同时,可以转向更先进的技术。现在,通过引进技术扩大出口,技术转移与结构升级,国际合作模式的建立,已成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和金生  司云波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美、日、法三大科技强国技术转移实践经验,得出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的技术转移行政部门、在各研究型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资金支持等途径来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饶凯  孟宪飞  Andrea Piccaluga  陈绮  
英国大学不仅在研究水平方面而且在与产业界的合作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本文以英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英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在许可合同数量和收入两个方面的情况,继而提出英国大学的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技术转移协会是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组织保障,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商业化、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是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先决条件,政府法律法规的设立和政府项目的支持是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指导因素。最后,提出了英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对我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名  王茤祥  
目前缺乏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技术转移发展对策,为此,系统分析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4个本质维度,以及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3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实践。研究显示,美日韩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有关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长期稳定的较高水平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联合,驱动技术转移运动。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制度创新等推动中国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居照  杨文悦  李海平  张婷婷  
本文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结构转移是否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云波  和金生  
企业在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完善自身的知识基础,实现技术能力的发展。借助知识发酵机理,建立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模型,将技术转移的过程分为引进学习、消化吸收、知识重构和知识内隐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知识发酵机理中的四个知识发酵吧,以此来探讨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春明  
文章通过研究国外大学的治理发展,对比我国大学的治理现实,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大学治理结构的演变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必然,其发展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二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变化发展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和大学功能发挥;三是大学治理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能够发挥学术权力最大效应及知识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弦  
本文分析了新药研发技术转移的一般过程,针对我国新药研发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贝多法案》实施20多年来,有效地激励了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同时,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科学研究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贝多法案》也受到诸多质疑和批评。《贝多法案》在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现实困境启示我们: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明确大学科研成果所有权,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充分体现高校技术转移的全球价值理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溪若  陈飞翔  肖峻  
作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已经从资金补充为主导过渡为技术转移为主导。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为东道国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其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对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两个领域贡献的分析,可以就这一问题得出相关结论: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技术转移的特征,作为考察对象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曼  朱常海  邵翔  石宁宁  
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提升,是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能力的视角,将技术转移机构划分为交易服务型、技术孵化型、资源整合型三种类别。这三种类别的技术转移机构正好构成了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升级的路径。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升级,并不是技术转移机构的自主选择,而是来自技术自身特性和技术转移活动特性的客观要求。能力缺乏是中国技术转移机构的核心问题,而进行能力升级,是中国技术机构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兴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照《纲要》,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为此务必从多视角出发,全方位推进其角色和功能、模式、理念、内容、手段方式和师资队伍现状等层面的变革转型,建构起与国际接轨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教育运行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