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5)
- 2023(9768)
- 2022(8253)
- 2021(7941)
- 2020(6650)
- 2019(15325)
- 2018(15318)
- 2017(27885)
- 2016(16416)
- 2015(18620)
- 2014(18521)
- 2013(17431)
- 2012(16299)
- 2011(15017)
- 2010(15526)
- 2009(14443)
- 2008(14121)
- 2007(13173)
- 2006(11974)
- 2005(11282)
- 学科
- 济(51923)
- 经济(51831)
- 管理(43295)
- 业(38230)
- 企(29997)
- 企业(29997)
- 中国(24266)
- 教育(22437)
- 方法(20599)
- 财(18826)
- 数学(18350)
- 数学方法(18138)
- 制(17250)
- 农(16821)
- 贸(16460)
- 贸易(16453)
- 易(16258)
- 出(12754)
- 业经(11705)
- 理论(11506)
- 体(11316)
- 银(11151)
- 银行(11134)
- 行(10721)
- 学(10644)
- 农业(10297)
- 融(9531)
- 金融(9529)
- 务(9403)
- 技术(9392)
- 机构
- 大学(227448)
- 学院(218142)
- 济(87392)
- 经济(85289)
- 研究(77378)
- 管理(74695)
- 理学(62975)
- 理学院(62161)
- 管理学(61033)
- 管理学院(60604)
- 中国(54710)
- 京(49473)
- 财(47180)
- 科学(41584)
- 范(38407)
- 师范(38192)
- 所(37796)
- 教育(36352)
- 财经(35911)
- 江(35330)
- 中心(33751)
- 研究所(33427)
- 北京(32802)
- 经(32464)
- 师范大学(31252)
- 农(29720)
- 院(28140)
- 经济学(28114)
- 州(27518)
- 业大(26911)
- 基金
- 项目(132557)
- 研究(108527)
- 科学(105559)
- 基金(92679)
- 家(78484)
- 国家(77688)
- 社会(67900)
- 科学基金(65232)
- 社会科(64078)
- 社会科学(64066)
- 教育(58441)
- 省(51705)
- 基金项目(47418)
- 编号(46919)
- 划(45896)
- 成果(43050)
- 资助(37572)
- 自然(37230)
- 课题(36352)
- 自然科(36283)
- 自然科学(36268)
- 自然科学基金(35609)
- 部(32686)
- 重点(31355)
- 制(31244)
- 年(30495)
- 性(29721)
- 发(29405)
- 教育部(29189)
- 项目编号(28603)
共检索到359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卫青 黄崴
通识教育嵌入到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缺乏有利于通识教育实施的制度安排一直是通识教育受阻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制度性约束因素包括实体性的专业教育制度、零散式的学分管理制度、缺乏科际整合的分布选修制度和纵向分隔式的课程衔接制度。通识教育从普及走向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大学要从模仿移植走向本土构建,树立本科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建设一套独具特色的校本基础课程体系为核心,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大学体制环境的通识教育实施之路。
关键词:
大学 通识教育 制度困境 本土建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亮
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教育界已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高度共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通识教育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期,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通识教育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从中国语境出发,以本土化为原则,建构一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符合的通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制度规范,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本土化 中国灵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小刚
通识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优化通识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关键在于厘清传统通识教育的困境,探索在新时期下通识教育的出路。当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存在着四重困境:能力困境、认知困境、规划困境和培养陷阱困境。建立持续教育的培养体系、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科学的通识教育方法、筹措个性化培养的教学实践是打破传统通识教育四重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双一流” 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蒲波 邱延峻 许军华
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及特征:依附行业发展,凸显行业学科,拥有行业教师,培养行业人才;剖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通识教育理念模糊,通识课程教师缺乏,学科结构布局失衡,学生基础知识单一;并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出路:树立校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注重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彭隆辉
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专业制度总体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是计划经济、精英高等教育和小科学时代的产物,至今天已处于"两难"困境之中:一方面,科学、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但是按照学科逻辑设置的专业的增加造成了人才培养口径窄、基础薄、发展乏力等问题;另一方面,适应知识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减少专业种数,但是专业种数的减少又造成了人才培养中的重复建设、就业困难等问题。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就是设置跨学科专业。
关键词:
专业制度 困境 跨学科专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延龙
随着教师流动的深入发展,我国现有的教师流动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正式制度宰治、制度功能异化和制度伦理遮蔽。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教师流动制度走出困局的出路在于,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流动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实现教师流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深度融合;恢复教师发展在教师流动制度功能实现中的本体地位,以教师需要和教师解放为核心设计教师流动制度功能的实现机制;确保教师流动制度公共利益的实现并彰显制度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教师流动 教师流动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唐世纲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大学管理的行政科层化、大学行政权威的绝对化和学术在大学被边缘化。造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现代大学与生俱来的行政化色彩、新中国建立后大学的政治化改造、学者的双重所有制和大学的高度复杂化。我国大学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制定并落实大学法人制度、健全大学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大学全员聘任制和培育崇尚学术的大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之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戴蕾 廖思敏
大学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重心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据此评价大学教师作为学术职业的本质价值。基于学术职业视角,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质量改进应置于制度统一体中,以此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合法性。但是,评教制度一统性与教学发展多样性矛盾、单一化评教导向割裂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教学的不可评价性,以及绩效评价原则在教学评价改革中难以奏效等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大学评教制度改革实效。大学需重新构思重视教学、回归教学、研究教学与激励教学的制度框架,促进多主体联动展开教学评价,推动以教与学为中心的改革,加强教学学术与实践融合,构建责权利相统一体系,才能推动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教学评价 学术职业 制度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戴蕾 廖思敏
大学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重心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据此评价大学教师作为学术职业的本质价值。基于学术职业视角,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质量改进应置于制度统一体中,以此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合法性。但是,评教制度一统性与教学发展多样性矛盾、单一化评教导向割裂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教学的不可评价性,以及绩效评价原则在教学评价改革中难以奏效等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大学评教制度改革实效。大学需重新构思重视教学、回归教学、研究教学与激励教学的制度框架,促进多主体联动展开教学评价,推动以教与学为中心的改革,加强教学学术与实践融合,构建责权利相统一体系,才能推动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教学评价 学术职业 制度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悟真 尹迪 王洁若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之一,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型期大量"断保"现象的出现不仅给养老保险的运行带来冲击,加剧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压力,也昭示出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法治困境与制度缺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法治化亟待进一步合理调整主体间的责任配置,完善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健全制度内部及其与外部制度的衔接规定,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对风险的功能,促进社会与经济稳定且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丽静 朱敬
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是健全学前融合教育制度体系,并实现制度价值理念被普遍接受且自觉规范践行的过程。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以制度的制定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的有效落实为逻辑进路,以制度内化为逻辑旨归。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面临着制度要素供给不足引发的“合法性”困境,普特二元教育体制形成的路径依赖困境,“理性人”利益博弈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要突破制度化困境,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重视三大制度要素供给,增强学前融合教育合法性基础;二是突破普特并行惯性依赖,增强多元主体创新实践驱动力;三是夯实集体行动制度逻辑,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意在打破过去高职招生的"末端"处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扭转高职招生的尴尬地位。从政策布局和要求来看,高职招考模式、生源构成、考试方式、利益主体等关键环节都呈现出了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相关政策举措赋予了我国"职教高考"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同时也给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职教高考"带来了挑战。采用理论分析加访谈深描的方式,提出解决"职教高考"制度困境的策略和方法,将"职教高考"多样性价值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
职教高考 多样性 制度困境 解决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沙占华
由工资引发的劳资冲突日益突出,实行工资共决,成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工资共决的施行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的约束、企业方的约束、工会角色的约束、谈判能力的约束、立法上的约束等。工资共决制度的构建,要从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完善工资共决的相关立法、转变工会角色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工资共决 困境 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传松
部分人士将高考制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基础抽象化,进而抨击高考甚至建议废除高考,反映出高考制度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高考合法性及相关理论命题被遮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变化有关。当前,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是高考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高考制度 合法性 困境 出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学术职业所面临的挑战,将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置于学术职业的背景之下,对美国社会和学术界关于终身教授制度的质疑和批评进行了梳理,评述了美国高校对终身教授制度的改革,并重点介绍了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这一改革措施。说明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一些州政府和各高等院校对终身教授制度的改革是与美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困境息息相关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