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0)
- 2023(7475)
- 2022(6794)
- 2021(6625)
- 2020(5938)
- 2019(14006)
- 2018(14482)
- 2017(27941)
- 2016(16039)
- 2015(18657)
- 2014(19410)
- 2013(18749)
- 2012(17832)
- 2011(16477)
- 2010(16916)
- 2009(16127)
- 2008(16382)
- 2007(14860)
- 2006(13261)
- 2005(12326)
- 学科
- 济(62479)
- 经济(62405)
- 管理(38218)
- 业(36312)
- 方法(29138)
- 企(28134)
- 企业(28134)
- 数学(26247)
- 数学方法(25957)
- 中国(20401)
- 农(18297)
- 制(16939)
- 财(16749)
- 学(13355)
- 贸(12913)
- 贸易(12907)
- 易(12547)
- 业经(12276)
- 银(12246)
- 银行(12216)
- 地方(12209)
- 行(11722)
- 教育(11555)
- 农业(11275)
- 体(11241)
- 理论(10792)
- 融(10782)
- 金融(10779)
- 和(9570)
- 体制(9055)
- 机构
- 大学(235527)
- 学院(229810)
- 济(92743)
- 经济(90564)
- 研究(82323)
- 管理(80733)
- 理学(67819)
- 理学院(66943)
- 管理学(65639)
- 管理学院(65188)
- 中国(61975)
- 京(51453)
- 科学(50065)
- 财(47001)
- 所(43813)
- 农(41114)
- 研究所(39361)
- 江(37351)
- 中心(36479)
- 财经(35901)
- 范(34147)
- 业大(34138)
- 师范(33850)
- 北京(33612)
- 农业(32382)
- 经(32295)
- 州(29360)
- 院(29078)
- 经济学(28802)
- 师范大学(27280)
- 基金
- 项目(138391)
- 科学(105331)
- 研究(104382)
- 基金(94886)
- 家(82224)
- 国家(81492)
- 科学基金(66913)
- 社会(61924)
- 社会科(58369)
- 社会科学(58346)
- 省(55202)
- 教育(51598)
- 基金项目(49868)
- 划(46954)
- 编号(45364)
- 自然(41659)
- 自然科(40565)
- 自然科学(40547)
- 资助(40239)
- 成果(39945)
- 自然科学基金(39782)
- 课题(32972)
- 重点(32047)
- 部(31675)
- 发(30043)
- 大学(28342)
- 创(28099)
- 性(27341)
- 教育部(26905)
- 项目编号(26794)
- 期刊
- 济(107437)
- 经济(107437)
- 研究(77452)
- 中国(51276)
- 教育(40507)
- 学报(37657)
- 农(37128)
- 财(36610)
- 科学(32054)
- 管理(29090)
- 大学(29014)
- 学学(25682)
- 农业(24384)
- 融(23969)
- 金融(23969)
- 技术(20894)
- 财经(18517)
- 业经(17411)
- 经济研究(17378)
- 经(16005)
- 问题(15258)
- 贸(13170)
- 业(13116)
- 图书(12413)
- 理论(12143)
- 技术经济(11266)
- 统计(11118)
- 商业(10961)
- 实践(10898)
- 践(10898)
共检索到364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刚
我国大学存在三种主要的课程改革:学术精英主导的大学人文教育课程改革、大学主导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政府主导的大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人文教育弘扬人性,通识教育重视基础,素质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由于我们缺乏以人为本的情怀和对大学理想的追求,上述课程改革在社会本位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发生变形,沦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补充和针对现有教育弊端的被动修补措施,未能形成大学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人文教育 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仁亮
住房制度改革三种思路评析牛仁亮随着改革的深化,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尽快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尤为重要的是,住房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面极为广泛,广大城镇居民对此十分关注;在价值量上,目前国有城镇存量住房面积为30亿平方米,现价约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贵礼 郁树廷
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种倾向,即疏离广大教师导致的"主角错位",脱离基本校情导致的"主题错位",背离办学宗旨导致的"主旨错位"。其中的原因不仅来自教学领域内部,而且还涉及教学领域之外的诸多因素。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问题,顺利完成高校教学改革这一战略性任务,必须持守教育家办学的精神,追求办学特色,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要整体、协调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的各项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丽娟
当前高校都在搞教学改革,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缺乏整体设计,缺少大手笔。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内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最终的落脚点是“课程”,也是一个很重要、显形的抓手。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前苏联学习,同时对旧中国留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领 王伟廉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7年5月本文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为方便起见,将研究范围限制在大学本科。全文共分3章。第一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始因。历史原因和时代要求促成了我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培养立足一门但又兼跨多门学科的“通才”已成共识,而这种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在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安邦 童康
大学排行在传统上属于社会评估范畴。近年来,由于多主体的参与与高校改革,大学排行的传统概念与实践逐渐发生着变化。大学排行应该围绕“大学发展”的核心指标展开,构建大学发展性排行指标与评估体系。因为只有大学发展了,才能满足多方需求,更好地实现大学排行多种功能。
关键词:
大学排行 大学发展 发展性排行 评估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雪飞
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创设选修制与核心课程,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整合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阶段,其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实质上是指向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
美国大学 创新人才 课程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春梅
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反映了知识、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其核心是在课程和工作世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注重操作性能力的培养。如果说过去是学术能力概念支配英国大学教育,那么现在,一种面向工作世界的能力正在代替这种学术能力思想。这次课程改革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许多大学结合英国政府启动的“高等教育企业精神试验”、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发起的“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等项重大改革,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探索。
关键词:
英国 大学 课程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大学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理想中,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是一种理念大学,而现实中,大学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存在。随着理念大学退化成为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化铸就了制度大学。今天理念大学正在消逝,制度大学全面凯旋。在理念大学与制度大学此消彼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的电子大学正在崛起。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大学的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大学的理解,也颠覆了大学的传统形象,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理念大学 制度大学 电子大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银温泉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如果从1956年算起,至今已有30多年了,中间经过“文化大革命”,使包括企业改革在内的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之风才再临中华大地。从1978年至今改革也已经历了14个年头了。综观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和学术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大体是按照三种思路进行改革的,其一为放权让利为主式的改革,其二为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代表的改革,其三为所有权多元化。以下就沿着这三种思路逐步展开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娟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国家、市场与组织三种权力的影响,三种权力运行方式不同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美国,处于边缘的国家权力、通过资本再造和规则发挥影响的市场权力与极具自主性的校长权力相互制衡,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并未全面受控于任何一种权力而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在德国,处于控制中心的国家权力既将市场的作用锁控,又赋予教授无限度的自由,最终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脱离学术发展的需要。本质而论,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只有摆脱外部利益的控制,才能真正促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必学 刘晓欢 向丽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发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其中项目课程、"双证"课程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适用范围,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时,有必要对这三种课程模式的内涵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办学传统,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飞 程永波
认为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是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提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着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和制度化模式三种。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临时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项目模式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参加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模式和项目模式这种非制度化的模式相比,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建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