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9)
- 2023(20470)
- 2022(17716)
- 2021(16261)
- 2020(14043)
- 2019(32124)
- 2018(31724)
- 2017(60914)
- 2016(33433)
- 2015(37667)
- 2014(37637)
- 2013(37184)
- 2012(34434)
- 2011(31533)
- 2010(31621)
- 2009(29422)
- 2008(28913)
- 2007(25833)
- 2006(22809)
- 2005(20257)
- 学科
- 济(145776)
- 经济(145617)
- 管理(95316)
- 业(89079)
- 企(72762)
- 企业(72762)
- 方法(63717)
- 数学(55827)
- 数学方法(55140)
- 中国(37837)
- 农(36088)
- 财(34996)
- 学(32487)
- 业经(29993)
- 地方(29659)
- 贸(25727)
- 贸易(25715)
- 制(25705)
- 易(24895)
- 农业(24122)
- 务(21967)
- 财务(21885)
- 财务管理(21830)
- 理论(21684)
- 银(21317)
- 环境(21270)
- 银行(21227)
- 和(20910)
- 企业财务(20659)
- 融(20397)
- 机构
- 大学(492033)
- 学院(489084)
- 济(198574)
- 经济(194249)
- 管理(186711)
- 研究(167917)
- 理学(161663)
- 理学院(159781)
- 管理学(156735)
- 管理学院(155866)
- 中国(123602)
- 科学(107231)
- 京(104859)
- 财(90314)
- 农(87654)
- 所(86675)
- 研究所(79226)
- 业大(78055)
- 中心(75568)
- 财经(72883)
- 江(71700)
- 农业(69503)
- 经(66064)
- 北京(66010)
- 范(63123)
- 师范(62369)
- 经济学(60537)
- 院(60322)
- 州(57811)
- 经济学院(54479)
- 基金
- 项目(331131)
- 科学(257525)
- 基金(239071)
- 研究(232779)
- 家(211700)
- 国家(210007)
- 科学基金(178144)
- 社会(145897)
- 社会科(138214)
- 社会科学(138174)
- 省(129710)
- 基金项目(126650)
- 自然(118908)
- 自然科(116135)
- 自然科学(116097)
- 自然科学基金(113998)
- 划(109977)
- 教育(107198)
- 资助(99594)
- 编号(93737)
- 成果(75734)
- 重点(74786)
- 部(72018)
- 发(70407)
- 创(67758)
- 课题(64891)
- 科研(64196)
- 创新(63397)
- 计划(62401)
- 大学(60928)
- 期刊
- 济(217028)
- 经济(217028)
- 研究(141625)
- 中国(87438)
- 学报(86563)
- 农(78575)
- 科学(75157)
- 财(68703)
- 管理(67296)
- 大学(63884)
- 学学(60533)
- 农业(53318)
- 教育(47327)
- 技术(41474)
- 融(41122)
- 金融(41122)
- 财经(36052)
- 经济研究(35630)
- 业经(34361)
- 经(30895)
- 问题(29655)
- 业(27178)
- 技术经济(24535)
- 统计(24065)
- 版(23978)
- 图书(23951)
- 科技(23362)
- 理论(22855)
- 贸(22652)
- 商业(22001)
共检索到712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建如 钟韵
选取PM2.5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内的9个大城市和西部第一城重庆市等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拟从影响空气中PM2.5含量的两大根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体看,人为因素贡献率达到75.66%,其中工业活动更是为第一主成分,自身贡献率为36.66%。但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城市,四个因子对PM2.5的影响程度呈现一定差异性,并对此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PM2.5 经济发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2)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3)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中国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_(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_(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侗 张帅倩 闫金伟 吴义豪 武奇 陶菲
基于国控点发布的2017~2019年PM_(2.5)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地理探测器和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PM_(2.5)浓度进行多空间尺度、多影响指标和多分析模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PM_(2.5)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三年平均PM_(2.5)浓度值最低,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年平均PM_(2.5)浓度最高,但下降幅度最大,成渝城市群三年内空气质量在三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2)在季节尺度上,春冬季PM_(2.5)浓度值较高,夏秋季较低。(3)空间视角,长江以北空气污染较长江以南更为严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东部和南部的空气质量优于该城市群的其他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北部空气质量较差,成渝城市群东部空气质量较好。(4)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城镇化率是2017~2019年PM_(2.5)污染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气象因素中,总降水量、最高气温等因素对PM_(2.5)污染有较强的削弱作用。总体上,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对PM_(2.5)污染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辉 王春凯 陈果
过度城市蔓延是一种低效外延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异质性,就35个大城市近20年来的蔓延过程进行分析,从蔓延时段、峰值等角度将其划分为:没有蔓延型、爬升蔓延型、趋稳蔓延型和独特蔓延型四类。对不同模式种类的蔓延成因经验分析,归纳为城市竞争压力、政府决策、产业结构、劳动力收入等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处于过度蔓延过程,而其中产业结构升级会使城市蔓延速度放缓,交通道路等政府投资决策会显著促进城市蔓延,劳动力收入在现阶段对蔓延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蔓延 蔓延过程 区域性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高红岩 刘宗庆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引导和带动城市群经济、人口和资本紧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本文全面界定了紧凑型城市群的内涵,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2001—2016年紧凑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模型、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分别探究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际轨道交通变量对城市群紧凑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城际轨道交通既对城市群经济效率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使其实现网络化,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市群紧凑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德彬 毛婉柳 杨东阳 赵佳楠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反演PM_(2.5)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R/S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4年我国PM_(2.5)时空格局、空间变化特征以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998~2014年期间,最高只有24.67%的国土面积上,PM_(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平均准则值10μg/m~3的要求;PM_(2.5)浓度小于10μg/m~3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台湾、北疆,内蒙古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年均PM_(2.5)浓度大于95μg/m~3的地区主要是南疆和华北平原。1998~2014年期间,全国61.84%的国土面积PM_(2.5)浓度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3.91μg/m~3,上升最大值为39.1μg/m~3。其中,呈显著上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华北平原,且未来部分地区仍呈增长的趋势。PM_(2.5)浓度上升的驱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排放,其中,南疆的PM_(2.5)主要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气溶胶,而其他地区PM_(2.5)主要来自人类活动排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艳 高立鑫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围绕“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促进效果显著;机制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两条路径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本文认为,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群内部联系,更好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基伟 于中鑫
技术创新是经济与贸易内生型增长的核心环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开放程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邵建春
文章选取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作为主要新兴经济体,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在对1995~2011年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SUR模型就我国对这些主要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阶段相似、地理位置近以及双边较快的经济增速有利于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却对其有消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口商品档次目前尚能满足低收入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但却不适应较高收入新兴经济体的消费偏好。此外,运输成本对出口的影响要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或互补性而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建春
以二十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为代表,构造新的贸易引力模型,在对1996-2013年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向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互补性有力推动了我国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我国出口商品档次整体尚能够满足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双边稳定的经济增长更是为我国出口扩张提供了坚实的供需保障;然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断高企的出口运输成本,已对我国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为此从产业和金融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出口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小年
猪肉是我国居民"菜篮子"中的重点产品,其市场供给与价格水平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城市猪肉供给角度来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猪肉供给对价格稳定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大城市猪肉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市场供给 猪肉价格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构建一套适合"两型社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于武汉城市圈寻求合理的碳减排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IPCC碳排放清单为依据,从4个一级项目27个二级项目系统地计算了武汉市城市圈2001~2009年各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LMDI)定量分解了影响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废弃物处理是武汉城市圈碳排量最多的项目,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等市,城市圈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地理强度和经济强度的年均递增(减)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文章基于2014—2015年中国161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从年度、月度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PM2.5、AQI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工业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政公用设施等对PM2.5和AQ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雾霾污染程度减轻,向好的态势发展;PM2.5、AQI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PM2.5和AQI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PM2.5上升1%,将使本城市PM2.5浓度上升0.74%左右,相邻城市AQI上升1%,将使本城市AQI大约上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浩 丁镭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_(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_(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_(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淮海经济区PM_(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煤炭消费对中国PM_(2.5)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居民PM_(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人口迁入的影响——基于2000~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人口迁入的影响——基于2000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科技金融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东部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大气PM_(2.5)污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