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6)
2023(8755)
2022(7624)
2021(6860)
2020(6010)
2019(14063)
2018(13986)
2017(28320)
2016(15274)
2015(17690)
2014(18102)
2013(18415)
2012(17771)
2011(16636)
2010(17090)
2009(16499)
2008(16306)
2007(14900)
2006(13502)
2005(12383)
作者
(47471)
(39886)
(39494)
(38179)
(25333)
(18879)
(18328)
(15537)
(14844)
(14111)
(13619)
(13086)
(12702)
(12559)
(12526)
(12301)
(11966)
(11703)
(11561)
(11410)
(10010)
(9855)
(9677)
(9133)
(9057)
(8922)
(8690)
(8656)
(8042)
(7796)
学科
(91320)
经济(91250)
管理(40834)
(36576)
方法(34160)
数学(30906)
数学方法(30731)
(27046)
企业(27046)
中国(24491)
地方(21766)
(19171)
(16545)
(16149)
(14948)
业经(14842)
(14027)
贸易(14020)
地方经济(13799)
(13499)
(12497)
银行(12474)
农业(12452)
环境(12130)
(11998)
(11814)
金融(11812)
(11112)
(10337)
(10070)
机构
大学(244356)
学院(242450)
(114373)
经济(111938)
管理(88732)
研究(87392)
理学(75056)
理学院(74137)
管理学(73077)
管理学院(72604)
中国(66189)
(52340)
(51503)
科学(50658)
(45190)
财经(40901)
研究所(40547)
中心(38606)
(38102)
经济学(37307)
(36790)
(36762)
北京(33778)
经济学院(33532)
业大(32868)
(31579)
师范(31344)
(30505)
农业(30072)
财经大学(29928)
基金
项目(146494)
科学(114276)
研究(107406)
基金(105827)
(91013)
国家(90296)
科学基金(76046)
社会(69876)
社会科(66216)
社会科学(66193)
基金项目(56107)
(55989)
教育(48343)
(47353)
自然(46627)
自然科(45445)
自然科学(45429)
自然科学基金(44568)
资助(43882)
编号(43541)
成果(36155)
(33540)
(33295)
重点(32986)
课题(30173)
(28992)
国家社会(28973)
教育部(28537)
发展(27700)
人文(27672)
期刊
(134861)
经济(134861)
研究(80202)
中国(42532)
(38493)
(34254)
学报(33886)
科学(32032)
管理(31461)
大学(25413)
(24332)
金融(24332)
学学(24030)
经济研究(22713)
农业(22564)
财经(21384)
技术(20343)
问题(20091)
业经(19608)
教育(18838)
(18544)
(14894)
技术经济(14418)
统计(13485)
商业(12698)
理论(12610)
国际(12296)
现代(11940)
经济问题(11604)
(11434)
共检索到37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段晋苑  冯邦彦  
城市再生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概念,它不同以往的"旧城上建旧城"的实践内容令其很难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显著一面,但是城市再生作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能够焕发出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文概括了城市再生的一般内涵和适合中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主题内容,着重分析我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经济意义,并得出结论——旧城区再生是我国走上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素华  邹建平  
针对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的"堵点"和交通事故的"多发源"这一现象,结合一个旧城区典型平交口交通改善实践及改善前后的效果评价,探讨旧城区平交口拥堵成因及解决措施。建议平交口改造方案的选择要从整体路网研究出发,与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提出近远期方案。本文的改善建议对缓解旧城区的交通拥堵有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荆书英  李叔波  于振京  
城市旧城区房地产综合开发经济效益的探讨荆书英,李叔波,于振京城市旧城区的改造与房地产综合开发,是十余年来各大中城市从事专项研究与实践的一项课题。本文就其经济效益浅述一点见解。一、旧城区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现状我国各大、中城市从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大规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通过对兰州旧城区的研究,提出兰州旧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结构形态,指出尽管兰州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对旧城区的人口、产业、交通、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建如  钟韵  
选取PM2.5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内的9个大城市和西部第一城重庆市等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拟从影响空气中PM2.5含量的两大根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体看,人为因素贡献率达到75.66%,其中工业活动更是为第一主成分,自身贡献率为36.66%。但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城市,四个因子对PM2.5的影响程度呈现一定差异性,并对此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重要特征:农民工工资与城市生活成本的非相关性;农民工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城市病"的不敏感性;大城市居民中劳动人口较高的迁移成本。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对生产和人口在大城市的过度集中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碧雲  堀繁  田代展子  玉那霸綾子  王若雪  西坂涼  
凤凰古城历来为苗疆要寨,现登录为历史文化名城,对其的保护和发展便迫在眉睫。通过对旧城区道路的层次和等级的认识,提取道路空间的线形、道路构造物和道路空间像三个要素,对道路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城道路强调空间的等级和滞留利用,半街和廊檐式是道路的主要景观像。针对现在旅游的开发进展,此研究结果旨在对凤凰古城的深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麦产  
新旧城区分野发展是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结构形态上的通常表现。旧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旧城区乃至旧城的更新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实,旧城区之为旧,根源在于内部的产业不再具有竞争力,城区缺乏活力,在社会文化上则呈现为资源流失、人口老化等症状。鉴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并参酌旧城区的城市基础以及社会生态,确定在旧城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以此作为旧城区的战略定位,或许是旧城区寻求全面突破的一种根本方法。为此,需要对旧城区进行适当的物理和社会空间重整,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弘  
旧城区传统工业用地再开发孙弘城市旧城区随处可见各种类型、大小不一的传统工业企业,有占地几百平方米的街道小厂、手工作坊,也有占地几十、甚至上百公顷的国有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建于解放初至80年代,用地形式为无偿划拨,很多企业占据着市区黄金地段,但自身处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正面临繁重的旧城区改造任务,特别是旧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本文分析了德国鲁尔区和英国利物浦地区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调整原有产业结构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提升存量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二是引入技术精良的新企业和新兴产业。对旧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原有的工厂设施条件为基础,着重发展有利于吸引就业的第三产业。在改造产业结构同时,也应对旧城区产业布局加以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娟  罗静  余斌  吴郁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领域;制度目标的更迭使旧城更新渐成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争夺舞台;旧城更新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董茜月  
首先,通过对重庆市典型城市更新社区十八梯原住居民的调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的居住地分布情况和居住环境改善状况。其次,通过对原住居民通勤方式、通勤成本、通勤时间及通勤距离等指标的分析,定量描述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职住空间关系的变化。最后,根据原住居民工作类别分析了城市更新对不同原住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和通勤状况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更新活动导致大部分原住居民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外迁,其职住分离状况加剧,但不同职业与收入水平的原住居民的就业可达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勤政  吕斌  刘津玉  
城市由滨河到跨河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条件,即达到门槛值,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较少论及或阐述的较为模糊,尤其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城市跨江河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判断城市能否跨河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自身是否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而与跨江河直接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技术因素的约束力呈下降趋势。创建并应用了城市跨江河发展可行性评价体系,对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条件、时机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管制规划和开发风险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献士  郝建新  李相佑  
制度变迁是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寻找均衡的变化过程。研究和解读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和发展历史有助于找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规律,更好地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从现有的文献看,研究者们多从历史的角度来划分大学制度变迁阶段和模式,对于变迁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大学制度变迁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博弈中,非正式制度经由政府以法律形式界定成为正式制度的过程。大学制度的供求不平衡导致了大学制度变迁。政治因素、大学绩效、决策者的权力、法制环境和路径依赖都是影响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供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海燕  
本文对我国37个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有16个城市两者的聚类结果不一致,其中东部城市9个,东部城市总体上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距要高于西部地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部城市引入外资比较成功,其GDP中外商经济所占比重较高,外资企业的高利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